賈栗傈
摘 要:歐·亨利的坎坷人生經歷促成了其女性觀的形成,他的作品塑造了許多善良、美好的女性形象。這些不同類型的女性人物,充分體現了歐·亨利的女性觀。
關鍵詞:歐·亨利;女性觀;現實;作品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短篇小說作家,他的小說充滿了對現實的真實描繪,這主要是因為他自身曲折的生活經歷,各種各樣的人生起伏給他的寫作帶來豐富的素材。歐·亨利的小說不僅在情節方面引人入勝,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也讓人印象深刻。關注歐·亨利的作品,我們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僅概括了當時女性的面貌,也反映了歐·亨利對女性的態度。藝術源于生活,文學作品多是作者內心的投影,作品中所描繪的女性即是作者內心的女性,要了解歐·亨利作品中的女性觀,就要首先了解作者現實中的女性觀。
一、現實中的女性觀
人生的經歷對歐·亨利女性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歐·亨利1862年出生于美國一個醫師家庭,父親雖然是醫生,但是卻酗酒、生活沒有節制。母親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給孩子最溫暖的愛和呵護,然而不幸的是他三歲喪母,幼年的他缺少了來自母親那份最深沉的愛,對于女性或者說母親的形象,留存在他心目中的應該是對母親最美好的想象。之后他與祖母、姑姑一起生活。姑姑啟發了他對文學的喜愛。年幼的歐·亨利很愛讀書,是狂熱的閱讀者。姑姑是私立學校的創辦者,也是歐·亨利讀書的啟蒙者。可以說,姑姑拯救了缺少母愛的歐·亨利,給他寂寞的童年生活帶來樂趣和希望,姑姑善良、能干、聰明、智慧,是家庭中的女性核心人物。
1876年,歐·亨利從姑姑的私立學校畢業,進入高中讀書,但是在一年后被迫輟學,曾在藥店和牧場工作。1887年結婚的時候他已經25歲了。在歐·亨利的時代,人們普遍早婚,作為一個工作已經十年的人來講,愛情或者說婚姻來得有些晚,而且在這段婚姻中,歐·亨利終究是虧欠了妻子的。作為丈夫,他沒有盡到一位丈夫的責任,婚后的歐·亨利做職員辭職、辦雜志失敗,沒有給妻子帶來安穩的物質生活,雪上加霜的是他在1896年因為盜用公款被起訴而逃亡在外,9年的婚姻生活,伴隨著丈夫的逃亡,讓這位可憐的女人在結核病的摧殘下健康危急,在一年之后離開了這個世界。妻子的去世,雖然是因為結核病,但是丈夫的失職顯然加速了這個可憐女人的離去。歐·亨利是深愛自己的妻子的,不然絕不會在逃亡之中獲悉妻子病危,就冒著被逮捕的風險而急忙回國探望妻子,這是忤逆了自己父母意愿而私奔嫁給窮小子的女人,這是在貧窮之中和他堅守了愛情和婚姻的善良女人,這是為他生有一兒一女甘于清貧的女人,這是為他忍受了痛苦和非議的女人,這是為他辛苦操勞的女人,這是多么柔弱、善良、勤勞、堅貞、美好的女人。每次歐·亨利被關押,都是被他的岳父保釋,一個丈夫沒有給妻子帶來太多的榮耀,反而連累妻子娘家人一次又一次地為他出面,解救他于危難與困頓之中,這需要這位妻子承受多少的辛酸和眼淚。歐·亨利是不幸的,他的人生坎坷,可他又是幸運的,遇到了這樣一位好女人,可他終究還是辜負了她,讓她被生活中最后一根稻草壓折了腰。
1898年歐·亨利被判有罪,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間,歐·亨利當上了監獄的藥劑師,為了維持女兒和自己的生活,以及供女兒上學,他開始認真寫作短篇小說。1901年,服刑3年多后,歐·亨利因在獄中表現良好而提前獲釋,在匹茲堡與女兒團聚。第二年他移居紐約,成了職業作家,創作了上百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在紐約,他名利雙收,有時也受到記者的采訪。可他不僅揮霍無度,而且賭博,并染上了他父親的惡習酗酒。寫作的勞累與生活的無節制使他的身體受到了嚴重損傷。歐·亨利是深愛自己女兒的,為了女兒而發憤寫作,可他終究又是虧欠了女兒的,在一個小女孩童年時期缺席了她的學習和成長,讓自己的童年悲劇又一次在女兒的身上重演,母親病逝,父親入獄,這樣的童年充滿了悲傷,即使父親從監獄寄來了生活費,又怎么能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痛。女兒終于和父親團聚,可是父親在奢靡的生活中賭博、酗酒、放縱不羈,經歷了短暫而失敗的再婚,出獄后和女兒在一起的時間只有9年。1910年,歐·亨利死于肝硬化,他帶給女兒的父愛就此結束,此時他的女兒不會超過23歲。歐·亨利作為父親,又是失敗的。女兒是孤苦無依、善良美好、乖巧可愛、獨立的化身,是他努力奮斗的精神支柱。
坎坷的人生經歷給歐·亨利的文學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對母親、姑姑、妻子和女兒的愛,又讓他對女性有了非同一般的認識,讓他對女性的地位和價值有深刻的體會,豐富了歐·亨利的女性觀。在歐·亨利的心目中,完美的女性是溫柔、善良的家庭天使,純真、無私、忠誠、柔弱、質樸、聰明、能干[1]。
二、作品中的女性觀
歐·亨利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來源于現實中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正如他的姑姑、妻子、女兒一樣善良、美好,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生活,雖然窮困,但卻堅韌不拔、樂觀豁達、忠貞不渝、無私奉獻、充滿希望[2]。
《財神和愛神》中的埃倫姑媽單純善良又天真,少于世故,她相信真愛,相信愛情的力量,并鼓勵侄子用一枚有故事的戒指去打動姑娘。歐·亨利筆下的埃倫姑媽性情溫和、多愁善感、滿臉皺紋、長吁短嘆、被財富壓得喘不過氣來,她的樣子好像一位頭發灰白的天使錯誤地留在了人間。埃倫姑媽希望侄子別把金錢看得太重,她認為涉及真情實感,財富就算不了一回事,愛情才是萬能的。這樣一位對侄子充滿深愛的姑媽,正像現實中歐·亨利的姑姑一樣,給了侄子最寶貴的愛的教育,充滿人生的大智慧和美好。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的經典愛情小說。家庭婦女德拉和丈夫吉姆租住在每周8塊錢租金的小公寓里,她賢惠善良、省吃儉用、勤儉持家,貧窮的生活并沒有磨滅愛情,為了送給丈夫一件圣誕禮物,這位可愛的女子賣出了自己美麗如瀑布般的秀發,給丈夫買了一條表鏈。吉姆為了送妻子發梳,賣掉了自己祖傳的金表。他們為了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禮物的作用不再,可是愛卻彌足珍貴。這樣一位愿意和丈夫甘守清貧的女人,再窮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干凈漂亮,對生活充滿熱情,對丈夫充滿深愛,正是現實中歐·亨利妻子的化身,善良可愛、純潔美麗、無私奉獻。《愛的犧牲》有相似的主題,講述了一對貧窮卻熱愛藝術的年輕夫妻,為了成全對方不得不放棄各自摯愛的藝術追求的感人故事。妻子德麗雅瞞著丈夫在一家洗衣房當女工以支持丈夫能夠在藝術上繼續深造,生活的貧窮和艱辛并沒有磨滅她對愛情的堅貞和信仰。作品中的妻子用純潔的心靈、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犧牲精神對愛情做出了完美的闡釋。這樣一位善良美好、溫柔體貼、有耐心、有理想、勇于為家庭犧牲的好妻子,就像現實中歐·亨利妻子一樣帶給丈夫無限的愛、溫暖和希望。
在《口哨大王迪克的圣誕襪》中,主人公迪克是一個無所事事、遭受嫌棄的流浪漢。徘徊在街頭的他在圣誕夜偶遇一輛馬車,車上的小女孩見他可憐,送給他一只黑色襪子,臉上洋溢著微笑說:“圣誕快樂!”迪克深受感動,善心大發。同伴設計搶劫農場,迪克冒險報信,使得農場主一家幸免于難。出人意料的是農場主的女兒正是送迪克襪子的小女孩。所有人都鄙視的流浪漢正像現實中牢獄里的歐·亨利,小說中的小女孩正像現實中歐·亨利的女兒一樣,只有善良真誠的女兒不會唾棄和鄙視他,純潔美好的女兒是黑暗中的光芒和希望,照亮了歐·亨利人生的前路,是他努力奮斗的理由,是他心中的美好之花。
三、結語
歐·亨利作品的女性觀源于他的現實生活,他筆下的女性在貧困中努力生存,渴望幸福、真誠善良、純潔美好、無私奉獻,是愛與美的化身。從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對女性的歌頌與贊美,這種積極的女性觀對于現代人追求幸福也有著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富冬青.歐·亨利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及婚姻價值觀[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152–156.
[2]歐·亨利.歐·亨利短篇小說選[M].王永年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