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滲透于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方面。網絡已成為在校大學生學習、娛樂、交往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學校育人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學生心智不夠成熟,自我約束力不夠強,在享受網絡帶來的諸多好處的同時,很容易受到網上各種信息的誘惑。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形勢下,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本文主要就網絡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發揮的作用進行研究,并提出強化新媒體作用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互聯網技術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互聯網具有更好的傳播性,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知識。
如今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將互聯網運用到學生教育中已不是新課題,但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互聯網技術存在一系列問題:互聯網信息的高度自由不能保證網絡言論的健康性,給學生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一些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接觸到網絡言論,但因分辨能力不足導致其容易受到不當言論的煽動和影響。因此,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正視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對互聯網環境加以利用和引導,提高思政工作落實的有效性。
一、新媒體的特點
1.主體的個性化和隱匿性
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中,人們都享有在網絡上發布言論的權利,且可以匿名在網上進行搜索、交流、解讀和分享,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內心的感受。在互聯網中與他人進行交流,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參與者,每一個使用互聯網技術的人都既是信息的生產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承擔傳播者的作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無疑加強了互聯網用戶的參與程度。新媒體呈現較強的交互性和多元性,信息主體有足夠多的平臺闡釋自己的觀點,滿足自己的表達訴求。由于當下的網絡環境具有個性化和隱匿化的特征,相關法律約束力不強,網絡謠言、網絡暴力層出不窮,互聯網風氣的不和諧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2.內容的海量與共享
網絡新媒體中存在大量信息,人們無法全盤接受。瀏覽的信息多,人的注意力就會急速降低。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互聯網信息碎片化的加劇,人們注意力進一步分散。為追求流量變現,從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取得更多利益,一些自媒體會選擇更具刺激性的標題,刺激互聯網受眾的感官。運用這種方式,能夠讓平面信息變得更加立體,呈現出更多的共享性,新媒體技術能帶給人更強烈更刺激的沉浸式閱讀體驗。
3.語境的虛擬性和泛娛樂性
網絡新媒體呈現出語境虛擬性和泛娛樂性。現代信息環境中娛樂性不斷增強,網絡自媒體為吸引眼球會無限放大一件事情中的娛樂性,以換取點擊量、點贊量,這對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具有極大的危害,使大學生對信息的整合能力、洞察能力及判斷能力都有所下降,極大地影響學生人格的塑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二、網絡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索
作為互聯網架構中的節點,每一個參與者都在互聯網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網技術應用過程中,要注重新媒體資源的開放性、虛擬性和平等性特征,構建信息更為廣泛、交流更加順暢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1.網絡新媒體技術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話語表達意識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更加注重對個性的張揚,大學生在網絡社會展現出十分強烈的主體意識,在網絡上分享自己觀點的同時,更渴望得到關注和認同,想要運用語言藝術來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大學生在網絡世界有更強的話語意識和表達的沖動。同時,由于網絡環境具有舒適性,學生能夠產生更好的學習動力。
2.利用網絡新媒體的優勢有助于構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格局
第一,積極搭建網絡課堂,提高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更注重對第一、第二課堂的建設,由于課堂氛圍較為嚴肅,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不感興趣。在互聯網環境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開始了對“第三課堂”的打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通過小說、微電影等形式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運用線上課堂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補充實體課堂教學內容的不足,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第二,教學方式多樣化,便于開展針對性教學。我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較為單一,運用網絡新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興趣,可以運用卡通、漫畫、短視頻等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感。
第三,構建安全的網絡學習環境。互聯網技術發展至今,我國網絡安全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保障網絡的安全性。如何趨利避害,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潔凈的網絡環境,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和學業發展。學校網絡信息服務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保護,直接關系到用戶個人信息賬號安全、網絡空間內容安全、校園輿情引導等,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
因此,在落實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讓學生能夠分辨網絡不安全信息,在網絡中學到更有用的知識,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應采取多種措施構建網絡安全生態圈,努力建設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相適應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作者單位: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呂翠麗.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新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20(09):175.
[2]胡敏.網絡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新趨勢[J].新經濟,2020(Z1):123-126.
[3]楊露,謝志芳.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戲劇之家,2020(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