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偉
【摘 要】民辦高校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幫助學生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思政素質。現階段我國新媒體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點,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學生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和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 ?民辦高校?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發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中,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提高教育水平,增強思政教育在當代大學生中的影響力。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指教育者將教育計劃、內容、目的隱藏在大學生周圍的物質精神及環境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現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不同,隱性思政教育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觸發條件,不能直接教導學生,只有當學生觸及到隱藏的環境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使其獲得相關的思想教育。隱性思政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教育的隱蔽性,這種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不如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樣便利,但同時,這也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優勢之一,能夠減少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心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育。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得到不斷發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得到了優化和升級,在新媒體技術發展情況下,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提升思想高度。
二、有關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結果
1.研究對象。本文采用了隨機抽樣調查法,對廣州、上海、天津、深圳4個城市的15所民辦高校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采用了網絡問卷的方式,參與者達到3200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次調研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一二年級開設,一二年級學生的比重達到總人數的96.4%。
2.調查結果。從調查結果來看,民辦高校積極運用多種新媒體工具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方式、生活習慣均有一定影響。
①新媒體工具的多樣化運用會導致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從調研中能夠發現,我國民辦高校積極地運用了多種新媒體工具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測,民辦高校在普遍有意識地推廣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調查的學生中,67.23%接觸過新媒體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占比重較高。在“新媒體隱性思政教育方式”調研中,認為自己接觸過微信公眾號思政教育的學生達到43.17%,接觸過微信群和QQ群思政教育的占比達到27.13%,接觸過網絡論壇思政教育的占比15.13%,其余為網頁或微博等。通過調查能夠發現,我國民辦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時代得到了有效應用。
②新媒體在民辦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顯。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教育結果的有效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認識不斷提高,大部分學生能夠感受到新媒體教育和傳統教學方式之間的差別,且接受程度良好。各大高校在學生接受的前提下,使用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發揮了新媒體的優勢,提高了學生對教育的接受程度。在“新媒體對大學生觀念的影響”調查中,82.16%的大學生認為新媒體對自己的觀念有影響,其中46.75%的大學生認為影響了自己的政治敏銳度和判斷能力,37.16%的學生認為能夠培養效率觀念以及學習能力,43.17%的學生認為網絡環境更容易滋生不良情緒,45.12%的學生認為網絡能夠培養前衛的意識,有助于創新思維。
三、結論和分析
1.民辦高校使用新媒體趨向于多元化和全面化。從調研結果看,民辦高校已普遍使用多媒體工具對學生進行教學,并呈現出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趨勢。相對于公立學校,民辦學校對于新媒體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更樂于嘗試新鮮事物,因此我國民辦高校新媒體使用率更高,但由于新媒體出現的時間較短,在對學生引導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互聯網上精華和糟粕并存,對學生“三觀”的建立有一定影響,盡管高校學生已經具有了基本判斷意識,但這個階段的學生人生經歷并不豐富,價值觀不是特別穩定,比較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的思想高度受年齡和閱歷限制,在情緒控制、自我調節能力上還稍顯不足。我國大學生運用新媒體工具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前,必須由學校進行正確的引導。盡管我國的新媒體發展速度十分快,且運用十分廣泛,但在此次調查中,仍然只有36.18%的學生表示曾在網絡上進行過學習,比重較低,其余學生則表示更看重互聯網技術的娛樂性。
2.新媒體工具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容易實現。由于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學生更加容易接觸社會上的各種事件,因此,更加容易受到隱性思想政治的教導。但一部分高校對新媒體工具的利用不靈活,導致學生對宣傳和教導的內容認同度比較低,達不到思政教育想要的效果。調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學生認為學校在利用新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說教色彩較為嚴重,教師不能做到和學生平等交流。
3.在新媒體工具的運用中,促進隱性和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銜接。高校主要目的是教書育人,除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外,還要構建出一定的人文環境來幫助學生塑造性格。在新媒體時代,教師不能忘記教育的目的、原則和核心,需將新媒體教學作為傳統教學的一種補充,幫助塑造學生“三觀”,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因此,需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顯性內容和隱性內容的銜接,強化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記憶,提高學生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認同感,促進學生成長。
(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參考文獻】
[1]周志鵬,耿雪蓮.新媒視閾下民辦高校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88-90;
[2]徐衛民.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02):179-180;
[3]趙建超. 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路徑探討[D].華東交通大學,2016.
【研究課題】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萍加媱濏椖浚↗18KB163)、2019年度智能制造學院黨建創新研究課題(2019djkt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