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進入新媒體時代,認真做好報社編輯工作,通過實施有效的引導策略,進一步增強讀者意識是非常關鍵且必要的。新媒體時代讀者意識的強化培養,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報社的經濟效益不可能一蹴而就,具體實踐過程中,應該把握各種機遇,大膽創新編輯工作,使更多讀者主動閱讀新聞內容,讓報社建立良好的公眾形象。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報社編輯? ?讀者意識? ?策略思考
信息化時代、網絡化時代已經到來,新媒體被廣泛應用。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報社新聞編輯應該摒棄傳統觀念,大膽嘗試編輯方法的創新和工作思路的轉換,有效應用新技術,積極融合新思想。以創新為基礎,不斷增強讀者意識,充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一、新媒體時代報社編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新媒體應用不熟練。報社編輯人員運用新媒體技術時,操作不熟練、不規范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報社編輯工作存在著諸多不足,無法增強讀者意識,很難實現創新發展。部分編輯人員的工作觀念比較落后,自主創新的意識不強,學習新媒體知識并不主動,難以打開報社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2.編輯觀念比較傳統。報社編輯人員的思維意識太過傳統,采寫的新聞稿件不符合讀者的閱讀需求。編輯人員常常站在自身的角度完成新聞版面的制作,新聞內容沒有吸引力。此外,有些報社編輯人員對新媒體的認識不到位,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能適應現代媒體的變化趨勢,仍然采用過時的編輯方式制作新聞,逐漸引起讀者不滿。
3.稿件質量有待提高。部分編輯人員盲目追求新聞的時效性,卻忽視了新聞內容質量,甚至存在照搬網上內容、拼湊新聞稿件的現象,編輯工作弄虛作假,難以實現創新發展。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報社編輯人員如果不具備新媒體意識,不能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不能持續提高稿件質量將導致報社的核心競爭力慢慢減弱,最終失去市場地位的絕對優勢。
4.不夠重視讀者交流。傳統形勢下的新聞編輯只需考慮新聞內容的價值,不用考慮讀者的閱讀反饋。大多數編輯人員全憑經驗完成新聞稿件的制作,工作難度很小。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倘若編輯人員仍用傳統的編輯方式,終會脫離廣大群眾,使讀者對于報紙新聞產生很強的抵觸感,最終導致讀者的大批流失。
二、新媒體時代報社編輯增強讀者意識的策略研究
1.結合讀者生活,優化版面設計。新媒體時代下開展編輯工作,必須應用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設備,結合讀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撰寫價值更高、內容更豐富的新聞稿件。只有合理優化版面設計,充分滿足讀者的新聞需求,才能實現報社編輯工作的創新發展目標。
首先,應該研究普通大眾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喜歡的報紙新聞類型。報社編輯人員可以根據讀者的心理,完成版面的優化設計,使報紙的初步定位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喜好,之后添加不同的新聞內容,優化調整報道方案,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迎合大眾口味,進一步提高報紙的受歡迎程度。
其次,考慮讀者閱讀需求的不同,報社編輯人員可以采取不同類型的編輯方式,區別對待不同的新聞內容,撰寫新聞稿件時努力迎合大部分人的閱讀需求,精心設置多元化欄目,大膽創新編輯方式。
最后,滿足讀者需求、增強讀者意識的同時,不能違背報紙的基本定位,要在原有特色上添加新的內涵,真正做到優化調整。
2.堅持內容為王,提高新聞價值。改進報社編輯工作難以一蹴而就,應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更新編輯觀念。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編輯原則,想方設法提高新聞內容的價值,善于挖掘新聞信息中的隱藏價值,在新媒體技術的大力支持下,提供多元化的新聞產品,提高報紙的影響力。
優質內容始終是傳統紙媒的優勢所在。新媒體時代,編輯人員要堅持從職責使命出發,在內容方面以創新形式做好重大主題宣傳,發揮好輿論主陣地的重要作用。地方主流媒體要立足本地特色,做出本土文化氣息濃厚的宣傳報道。
3.獲得讀者支持,引導讀者參與。有了讀者的支持,報社創新發展才有強勁動力。完善編輯工作,促進報社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編輯人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新媒體手段,以增強讀者意識為目的,主動創新新聞編輯工作方式,盡量縮短報紙的印刷時間,把報紙及時交付到讀者手中,提升讀者的滿意度。報紙應大大提升新聞互動性,實現讀者與編輯的零距離接觸,增強編輯人員的新媒體思維,牢固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發展理念。
報社要敞開大門辦報,如今的紙媒不只是一份報紙,還發展成為報網微端全媒體。很多讀者也一路相隨,從報紙讀者發展成為“兩微一端”的粉絲。報社可以邀請讀者參與評報,重視來自報社外的第三方評價,用讀者的好評和鼓勵,激勵采編人員不斷進步,促進報社各項工作的改進創新。
4.不斷更新傳播技術,提高傳播效果。傳統媒體要想始終占據主流輿論場,需要通過不斷更新傳播技術來提高傳播效果。如今,平面視覺效果已不能滿足讀者對新聞現場感的需求,紙媒應在優質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建設。比如,2019年3月12日植樹節當日,《人民日報》聯手《解放軍報》《光明日報》《陜西日報》《廣州日報》等13家報紙,分別在各自版面上以“同一照片、同一視頻”的形式進行了AR動態可視化圖表聯動報道,展示我國綠化事業取得的新成績。AR掃描技術為原本靜止的圖片報道賦予新聞增量,生動直觀的呈現方式讓新聞報道從形式到內容都實現了質的提升。這種報道以直觀性、趣味性、可參與性贏得了受眾的喜愛。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報社編輯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有了技術條件的支持。編輯人員應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工作原則,優化調整編輯形式,塑造新的版面設計風格;加強與讀者的交流和溝通,提高讀者參與度;在實踐中“傳幫帶”,增強編輯隊伍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提升報社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大同日報社全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