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龍
摘 要: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中國語言文化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和變革,最終逐漸形成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的重要影響。這些影響可以說是為中國語言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本文作者從不同角度詳細分析了語言變革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影響,希望能夠引起相關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語言變革;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影響
文字能夠表達作者內心的想法,也能傳遞人們心中的思想。而語言的具體含義只能在由文字組成的文學中得以具體展現。通過閱讀文學,人們可以獲取最基本的知識。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中國現代文學的類型多種多樣,有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同體裁的文學,帶給人的內心感受也會不同。
一、語言變革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產生的促進作用
(一)文學語言的發展呈現多樣化
文學歷史發展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不同時代的文學有不同的特點,也包含不同的背景知識,比如歷史知識,人文知識等都具有濃重的時代特色。在1919年初中國文學的語言形式特點從文言文逐漸向口語發展。五四青年運動之后,中國文學的表達開始傾向于現代語言的白話文特點。而魯迅先生的散文集也成為代表作。通過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能夠從中感受出語言的變化呈現出的簡單易懂、思路清楚、人物形象鮮明等的特點。而此時的文學作品大多帶有強烈的愛國色彩,很多文人志士通過文學傳播,希望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團結起來,抵御外國的侵略。因此,當時的語言對文學界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1]。
(二)文學中的地方特色開始嶄露頭角
文學作品不僅代表了時代的元素,還能體現出地域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域文化的特點也在發生不斷改變。不論從人們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還是從文學形式上,都可以明顯感覺出強烈的地域風情。而每一篇文學作品的個性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普通話描述也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特點。在描寫地域風情的文學作品中,很多肢體語言或者人文風情及審美特點等,也經過了細微的雕刻,更加強化了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因此這些語言變革對當時的文學作品表述方面的意義也很重大。
二、語言變革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具體影響
(一)現代文學受人文主義影響巨大
眾所周知,現代語言文學是從五四青年運動開始的。五四青年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負責人以及主要成員都受過西方文化的教育。因此,他們主要想讓中國的文學以另一種形式發展起來。寫作手法、表達思想等都不再守舊,也希望通過語言變革將現代文學推廣出來。另外,西方文學中的人文思想表達突出,這也是五四運動發起的最初想法。因此,中國現代文學形式多以表達人物思想為主,將重點突出人物個性、塑造人物鮮明特點作為文學中的主要特點。另外,受到中國傳統啟蒙思想的影響,中國現代文學在寫作手法上,題材上或者選取的素材上都開始傾向于人文主義的表達。比如現在所熟悉的小說、詩歌等作品。隨著語言變革的影響,也開始具有創新性、設計性、藝術性和人文主義突出性等各種特點,因此可以說,五四運動是語言變革的導火索。
(二)現代文學受唯物主義的影響也很深刻
五四青年運動之后,中國語言的變革從原有的唯心主義開始向唯物主義發展,并且在不斷地深化。五四運動之前的時期中很多哲學家的主導思想并沒有體現時代的特點。而五四運動之后的哲學家開始將主要眼光放在社會的影響,時代的進步以及人類的思想特點等。哲學家們也認為,人的思想也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不斷前進。因此,唯物主義的觀念就會貫穿在中國現代文學形式中,并且具有很大的影響。另外,西方藝術文化對中國藝術文學形式的發展也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西方藝術文化有很多特點,在中國現代藝術文學中都能找到,比如情感鮮明、思想突出等[2]。這也是語言變革為中國現代文學帶來的另一大特點。另外在我國傳統的文學形式中,大量文學家更注重推陳出新,突破局限,并且在創作手法上也進行了大量的轉變,從原來的循規蹈矩到現在的追求創新,人物特點豐富、表達形式委婉等,并且也敢于直面社會問題,揭露黑暗的一面。
(三)現代文學手法的表達方式開始變得多種多樣
語言變革,顧名思義是在語言上進行改革創新。因此,語言變革對文學的發展影響最為突出。語言變革使文學的寫作手法更加豐富多彩,表達方式也開始多種多樣。雖然在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上產生了變化,但是這些變化對文學產生的積極性影響更多。從宏觀角度來看,語言經過不斷的加工改變和創新之后對現代文學手法的構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語言的形式上,普通話也受到語言變革的影響,開始呈現地域性等不同的特點。中國現代文學形式有很多,比如有小說、有詩歌、有散文、有傳記等,其中小說已經成為現代文學寫作手法的重要體裁。很多文學家也開始在小說上有所造詣,社會上也涌現了大量的優秀的小說家。這為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的豐富多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梢哉f語言變革使中國現代文學出現了創新的模式,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的演變也讓語言變革更加的推進了一步。
(四)語言變革對中國傳統戲劇和話劇產生了重要影響
傳統戲劇是中國國粹。戲劇中的語言表達方法也在受著語言變革的影響。中國傳統戲劇和話劇的語言也呈現了現代化特點,比如有強烈的地方特色。中國現代話劇和戲劇中的人物特點,特別是在思想情感表達方面,更加傾向于使用白話文,由此可見,白話語言的作用在戲劇和話劇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話劇中的人物在表演時直接使用白話文,這樣觀眾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話劇人物所要表達的意思和價值觀,觀眾對人物的形象也能夠很好地感受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講,語言的變革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現代話劇和戲劇的發展及成熟,也讓戲劇和話劇更加社會化,便于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讓更多的人熟識。同時,兒童文學也是在語言變革的基礎上產生的。傳統的文言文肯定不利于兒童的理解,兒童的閱讀興趣也會大大降低。而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深受兒童喜愛,其中表達的故事寓意也非常積極健康向上,由此可見,這些都離不開語言變革的幫助[3]。
(五)中國現代文學通過歌曲、電影等展現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歌曲是一個時代人民思想活動的象征,歌曲有助于表達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對美好愿望的向往等。傳統意義上的歌曲只是人們自己編寫的歌謠,通過簡單的形式表達出內心所想,并且加以傳唱,并沒有多種樂器的配合,也沒有語言的仔細編排。而中國語言變革之后,現代歌曲呈現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時代鮮明等特點。中國現代文學也經常與歌曲相融合,使文學更加親民化?,F階段很多小學生能夠唱出來的歌謠等都蘊含很多文學中的知識。另外,當代很多著名電影也是對中國文學作品進行改編然后加以創新搬到了熒屏上,很多人不喜歡通過枯燥的文字來感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力。這樣的人群可以通過觀看電影、紀錄片等獲得文學知識的熏陶。并且在電影和紀錄片中,語言的表達及使用也是經過嚴謹的比較最終確定的。因此電影也會有文學作品中的情感鮮明的特點。從這一角度來講,人們能夠通過多媒體了解到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時代背景及特色等,對文學的傳承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作者在對語言變革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深度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之后發現,文學的創作及發展與語言的變革之間存在著互相推進,互相作用關系。語言影響著文學作品的發展,文學作品的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創新語言的變革。語言的變革讓文學走向了唯物主義,強化了人們的人文主義思想,讓表達手法變得更加多種多樣,而且將文學創造的局限性打破,并注入新的元素,可以說中國現代文學形勢發展良好離不開語言的變革。
參考文獻
[1]胡穎.語言變革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深度影響研究[J].長江叢刊,2017(11):47.
[2]周幫艷.語言變革對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深度影響[J].速讀旬刊,2016(8):4.
[3]朱曉進.作為語言藝術的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文學語言變遷與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的演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