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秀 馬素云


【摘 ?要】目的: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的影響因素及其與腎性貧血的相關性。方法: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11-2019.12期間接診的10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患者透析后的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率,分析不同指標達標患者與不達標患者的相關資料,分析腎性貧血患者與非腎性貧血患者相關資料。結果:血磷達標率44.00%,血鈣達標率47.00%;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率28.00%,血鈣達標與不達標患者在透析時間、飲食因素、每次透析時間以及藥物因素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磷達標與不達標患者在年齡、飲食因素、每次透析時間以及藥物因素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與不達標患者在飲食因素、每次透析時間以及藥物因素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腎性貧血與非腎性貧血患者在血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方面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現鈣磷代謝紊亂,主要受到患者年齡、飲食因素等影響,科學飲食可預防鈣磷代謝紊亂,提高血清鈣磷水平,降低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降低腎性貧血的發生。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鈣磷代謝紊亂;影響因素;腎性貧血;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69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054-02
目前臨床對尿毒癥、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相關疾病多選擇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其治療效果較好,能夠及時清理血液中的各類垃圾與代謝廢物,從而幫助患者穩定病情,延長生存時間[1]。為明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影響因素及其與腎性貧血的相關性,從而更好地指導維持性血液性透析,保證透析有效性與安全性,現就我院2018.11-2019.12期間接診的10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關資料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8.11-2019.12期間接診的10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33歲-75歲,平均年齡(59.05±5.48)歲,疾病:高血壓腎病36例、慢性腎炎30例、糖尿病腎病34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有完整的各項檢查資料,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患者血清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分為達標組與不達標組。
1.2方法
測定所有患者的血清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同時整理患者相關資料,包括年齡、透析時間、飲食因素、殘余尿量等,分析達標組與不達標組患者的相關資料。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1)血清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情況;(2)血鈣達標與不達標患者相關資料;(3)血磷達標與不達標患者相關資料;(4)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與不達標患者相關資料;(5)腎性貧血與非腎性貧血鈣磷代謝指標。
1.4評價標準[2]
血清鈣參考值:2.10~2.50mmol/L,血清磷參考值:1.13~1.78 mmol/L,全段甲狀旁腺激素參考值:150~300ng/L,不在上述范圍則為不達標。血紅蛋白水平<110g/L則為腎性貧血。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 ±s,t檢驗;計數資料(n,%),c2檢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血清鈣、磷、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情況
100例患者中47例血鈣達標(47.00%),53例不達標(53.00%);100例患者中44例血磷達標(44.00%),56例不達標(56.00%);100例患者中28例全段甲狀旁腺激素血鈣達標(28.00%),72例不達標(72.00%)。
2.2血鈣達標與不達標患者相關資料比較
血鈣達標與不達標患者在透析時間、飲食因素、每次透析時間以及藥物因素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與殘余尿量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患者透析頻率為每周三次,無差異(P>0.05)。
2.3血磷達標與不達標患者相關資料分析
血磷達標與不達標患者在年齡、飲食因素、每次透析時間以及藥物因素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在透析時間、殘余尿量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與不達標患者相關資料分析
血全段甲狀旁腺激素達標與不達標患者在飲食因素、每次透析時間以及藥物因素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腎性貧血與非腎性貧血鈣磷代謝指標
腎性貧血較非腎性貧血患者對應血鈣、磷水平較低,而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較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雖然維持性血液透析方法在終末期腎病治療中的療效已經得到證實,但是血液透析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鈣磷代謝紊亂,尤其是在血鈣血磷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可增加患者死亡風險[3]。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鈣磷代謝總體達標率較低,較多患者出現血鈣、血磷以及全段甲狀旁腺激素異常,提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風險較大。不同鈣磷代謝紊亂對應的影響因素略有不同,如透析時間、飲食因素會影響血鈣,飲食因素與年齡會影響血磷;年齡也會影響全段甲狀旁腺激素。低水平血鈣與血磷會增加腎性貧血,高水平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也會增加腎性貧血風險。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應積極進行飲食干預,比如向患者普及飲食知識、了解患者日常飲食習慣、鼓勵患者家屬做好患者飲食的監督,避免不合理飲食問題,從而保證飲食科學性,飲食同時還需要重視血清鈣磷元素水平,便于及時糾正鈣磷代謝紊亂問題。雖然提高血鈣、血磷有利于降低腎性貧血,但是也會增加死亡風險,因而應嚴格按照鈣磷代謝控制目標,使其處于合理范圍內,兼顧代謝紊亂與腎性貧血[4-5]。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現鈣磷代謝紊亂,主要受到患者年齡、飲食因素等影響,科學飲食可預防鈣磷代謝紊亂,同時提高血清鈣磷水平,降低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降低腎性貧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趙志權,朱苓瑕,寧燕虹.等.單中心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鈣磷代謝的現狀及影響因素[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2):153-154.
[2] 孟慶慶,翟小琳,袁毅,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鎂代謝紊亂及冠狀動脈鈣化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9,20(07):623-625.
[3] 李倩,鄧開慧,龍艷君,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能量消耗的影響因素[J].中華醫學雜志,2019(20):1567-1571.
[4] 丘萬星.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7):44-45.
[5] 伊麗安,陳曉璐.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紊亂的因素分析并與腎性貧血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24):3973-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