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芝華


【摘 ?要】目的:討論骨盆骨折患者護理中開展循證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2例骨盆骨折患者,隨機分組各21例,比較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研究組(施以循證護理)的護理結果。結果:護理后心理狀態與疼痛分值比護理前低,P<0.05。護理后對照組心理狀態與VAS評分高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4.29%)比研究組(4.76%)高,P<0.05。結論:循證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身心狀態,降低并發癥率,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骨盆骨折;循證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56-02
骨盆骨折多由暴力所致,常伴有嚴重合并癥,嚴重威脅生命安全。臨床以閉合或切開復位內固定與牽引等綜合療法為主,施以護理干預對整體療效提升有積極輔助作用,以實現醫療資源高效利用,加速患者康復進程。循證護理實現了患者訴求與前沿護理依據、護理經驗的有機結合,確保了護理工作系統性與科學性,能夠提高我國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并且為臨床醫學發展做出積極影響,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42例骨盆骨折患者當作觀察對象,排除臨床資料不全、精神意識障礙、原發性骨科疾病、臟器功能障礙者。隨機分組各21例,研究組女性12例、男性9例;平均年齡45.3±6.8歲。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46.5±7.1歲。
1.2方法
要求在治理的過程中,對照組和研究組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在對照組內,其選擇的方法是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對所有的病人進行生命體征的觀察,根據病人的情況對病人進行用藥指導,確保病人的用藥效果滿足本次治療的實際需求,然而對于研究組則需要使用循證護理方式,根據每一個病人的實際狀況不同,對護理的方法進行改變,提高護理的整體效果,其中具體的護理內容包括了以下幾點。
1.2.1成立循證小組
護士長組織責任護士成立循證小組,引導成員參與循證護理培訓,掌握相關知識技能。成員參與討論明確出圍術期護理問題,通過計算機網絡、查閱期刊雜志等方法,獲取最新信息。綜合分析與評價文獻資料,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圍繞患者需求,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
1.2.2護理措施
具體內容如下:①失血性休克:患者出現休克情況,應當及時采取措施維持呼吸與循環功能穩定。建立靜脈通道以補充血容量。盡快找出出血位置,做好止血操作與輸血準備。②泌尿系統合并傷:做好導尿管留置固定與管理工作,防止出現泌尿系統感染。要求導尿管粗細與軟硬適中,減少對尿道的刺激。會陰部與尿道口保持清潔,鼓勵患者多飲水,達到沖洗膀胱作用。③下肢深靜脈血栓:觀察患者雙下肢皮溫與皮膚顏色、凝血酶指標等情況,加強肢體功能訓練,指導進行踝泵運動,定時更換體位與按摩肢體,促進血液循環。④壓力性損傷:在骨突窿處墊軟墊,按摩受壓部位,保持床單被褥清潔干燥,減少雜質摩擦皮膚。定時協助患者翻身,要求動作輕柔。⑤疼痛:抬高腫脹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目的。通過注意力轉移與放松訓練等方法提高疼痛閾值,穩定患者情緒,使其身心處于最佳治療狀態。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選擇的數據分析的統計學軟件是spss19.0 ,在數據計量中,所有的資料內容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則選擇X2檢驗。其中數據結果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預后情況
2.2并發癥情況
3. 討論
生活節奏加快,骨盆骨折發生率逐年增多,病情復雜且多伴有嚴重合并癥,在治療期間易引起壓力性損傷與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整體療效提升。通過科學與系統的護理干預,可顯著加速康復進程。傳統護理實踐活動的模式與理念儼然不能滿足醫療衛生事業現代化與科學化發展要求,應當積極展開循證護理干預,在實踐活動中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循證護理要求結合資料依據制定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落實個體化護理措施,這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科室應當加強培訓教育,不斷提高其工作主觀能動性,促使其主動發現與規避潛在的風險因素,降低并發癥率,體現出護理服務的系統性與人文性。針對于常出現的并發癥等護理問題,應當加強患者狀況評估與實踐經驗總結,將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貫穿治療全程,促使患者主動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切實調整患者身心狀態,提高患者配合度與舒適度,以改善預后質量[1-2]。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身心狀態,降低并發癥率,提高護理成效,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溫禮春,王惠.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提高骨盆骨折患者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04):36-39.
[2] 肖黎,王輝,汪雷,王慧,袁即山.多元合作術后加速康復護理干預在骨盆骨折行骶髂固定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現代醫學,2020,48(03):40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