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轉興
【摘 ?要】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醫患糾紛和“暴力傷醫”事件頻發。這不僅僅造成了醫患關系的惡化,同時與習近平主席提倡的“健康中國”理念相違背。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加大醫患矛盾的因素很多,其中,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要實現“健康中國”策略,需要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重建誠信是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而醫學模式轉變與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大醫學院校醫學人文精神課程的建設也是必需的。
【關鍵詞】健康中國;醫患關系;醫學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R19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55-02
1. 醫患關系與醫學人文
1.1現代中國背景下的醫患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取得驚人進展,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與新型藥物不斷研發,讓許多“絕癥”獲得緩解甚至治愈,我國的醫療技術也逐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人民群眾獲益良多,據人民網報道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居民健康指標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產婦死亡率由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但是我國“暴力傷醫”事件頻發,醫患關系日益緊張[1]。
1.2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醫患關系的不和諧因素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包括政府因素、醫院因素、患者因素和社會媒體因素, 其中政府在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是造成醫患關系不和諧的原因之一, 患者期望的醫療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是主要原因, 社會媒體對一些醫療事故的夸大, 使醫院形象大打折扣, 也是造成醫患關系不和諧的一個因素。但是醫院作為醫療的主體在其實施醫療行為過程中, 直接或間接的因人文精神缺乏或不足導致非技術性因素, 是醫患關系不和諧的文化因素(軟因素) [2-3]。
2. 醫學人文精神與醫患關系
健康中國,是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戰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醫學人文精神的“以病人為中心”也恰恰符合我國“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宗旨。
3. 我國醫學人文精神教育的現狀
醫患之間,缺乏溝通。據有關調查研究成果顯示,在頻發的醫療糾紛中,因技術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源于服務態度、語言溝通和醫德醫風問題。而在80%的醫患糾紛中,70%是由于溝通不夠引起的。《愛丁堡宣言》指出醫生應該是一個專心的聆聽者,仔細的觀察,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生,而不是僅僅滿足于治療某些疾病。醫患溝通是醫學仁術愛心的本質要求。醫學仁術愛心的缺失往往就體現在醫學人文精神的缺乏上。
4. 醫學人文精神建設與醫患溝通
目前我國醫學教育中人文缺失現象嚴重,醫學與人文的分裂使得人文關懷被邊緣化,導致醫學技術化和醫患關系物化,醫學生在思想、意志、德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素質有待提高。。
4.1和諧醫患關系是醫學人文精神的體現
醫患關系不僅僅是醫療技術的關系,更主要的集中在非技術關系上,即反映在醫生如何對待病人的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上。正如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所說: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因此,在醫院工作中,強調醫患關系的服務態度和倫理道德方面,是非常正確的。規范醫療行為是進一步調整和改善醫患關系,緩解醫患矛盾的關鍵。
4.2重建誠信是改善醫患關系的關鍵
在一些醫患糾紛中,有些道德素質低下、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治療過程的風險因素和人們對患者的同情故意尋隙要挾,欺詐醫生,打罵醫務人員,借機索取錢物,嚴重擾亂了醫療秩序,從而加重醫患矛盾。醫患矛盾是雙方的,雙方都應該承當責任和風險,履行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因此,重建醫院的誠信,重樹醫務人員白衣天使高尚的形象是當務之急。加強醫學倫理和法律觀念教育,加大醫學人文精神教育是迫切需要的,這不僅僅針對醫務人員,同時社會上也應得到普及。
4.3醫學模式轉變與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革
就目前而言,醫務人員的崗位職責也主要是為“看病治病”的角度制定執行。在醫院從事臨床實踐的醫生,大多數是在生物醫學模式下接受教育的。因此轉變醫學模式,是醫學教育工作的重任所在——任重而道遠。適應醫學模式轉變,改革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修訂醫務人員的崗位職責,以及提高臨床醫生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能力,是當前醫院內部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4.4加快我國醫學高等教育中醫學人文精神教育
在現下的醫學人文教育體系構建中,醫學院校應從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戰略高度來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注重對其整體設計,實現醫療人性化的終極目標,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既具備較高的醫學科學素質,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把人文教育“嵌入”到醫學教育體系建構醫學人文教育的“制度共識”; 把人文知識“融入”到醫學課程體系構建醫學人文教育的“價值共識”; 把人文環境“納入”到醫學教學體系構建醫學人文教育的“行為共識”。
4.5借鑒國外醫學人文精神教育模式
我國醫學人文教育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革新觀念,落實改革,努力塑造富有中國文化底蘊的現代醫科大學人文精神。我國醫學人文教育必須進行調整與變革:要充分重視醫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德行等人文素質的培養,注重醫德教育的人文價值取向;改革長期以智育為中心的專業教學計劃,調整醫學課程結構,組建多級醫學人文課程模塊;敦促教師提高人文素質水平,注重提升人格力量,避免人文精神迷失;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倡導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黃自發,魯翔.從醫學人文精神角度審視不和諧的醫患關系[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07):666-667.
[2] 王小玲.我國公立醫院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8):212-213.
[3] 令狐瑤諭,譚占海,甘代軍.“健康中國”之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0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