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年香 黃佩 付祖軒
【摘 ?要】股骨骨折是骨科常見的骨折,但是合并腦癱的報道比較少,本文就1例腦癱患兒合并股骨骨折的處理做一簡單闡述,以對臨床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腦癱;股骨骨折;處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68-01
股骨是人體承重的主要骨骼,股骨骨折是骨科中嚴重的骨折類型。鑒于腦癱合并股骨骨折的報道較少,現將我院的1例腦癱患兒合并股骨骨折的處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腦癱患兒,男,12歲,主訴“左下肢腫脹1h余”。查體:體溫36.8℃,神志清楚,反應可。不能對答,查體不合作,兩肺呼吸音清,未聞及明顯啰音,心率83次/分,各瓣膜區未聞及心臟雜音,腹部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四肢肌力檢查不合作,肌張力高。骨科??茩z查:左下肢近端腫脹明顯,皮膚完整,皮下無瘀斑,末梢循環好,腫脹處壓痛明顯,足趾關節活動可,動脈搏動可及。輔助檢查:X線示左股骨近段骨折,斷端錯位。診斷:左股骨骨折;腦癱(四肢痙攣型)。
2.處理
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考慮患兒四肢痙攣型腦癱,無法行走,予以保守治療(石膏固定、患肢制動、抬高患肢),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
3.護理
患兒四肢痙攣型腦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賴,同時合并股骨骨折,長期臥床,護理難度較大,嚴格按照腦癱及骨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同時給予舒適護理。
3.1.常規護理
3.1.1嚴密觀察患兒的全身情況:兒童面色、神志、體溫、尿量等是否正常,以防出血。
3.1.2觀察石膏固定的患肢肢端皮膚顏色、溫度、腫脹等情況,兒童是否吵鬧不止,以防石膏固定過緊。當石膏固定過緊時可出現患肢末端發紺、發涼、腫脹和持續性劇痛,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等情況。因腦癱患兒存在感知覺障礙、語言障礙等,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石膏固定應松緊適宜,出現過緊或過松時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3.1.3石膏護理 保持石膏清潔干燥,邊緣整齊光滑,避免與硬物撞擊。被石膏壓迫的隆突部位,用軟枕妥善墊好,保持功能位,防止關節部位的石膏被折斷。
3.1.4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受涼,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
3.1.5患兒腦癱,飲食上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給予營養均衡的易消化食物,食物品種豐富多樣,保證機體的需要,補充鈣質,促進骨折的愈合。
3.1.6并發癥的預防 給予氣墊床,保持30度半臥位,定時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和墜積性肺炎。每天床上擦浴,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檢查足跟、肘部等骨突處、石膏邊緣及尾骶部等受壓處皮膚有無紅腫、破損,每日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
3.2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貫穿于護理的整個過程,包括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和精神舒適等?;純褐囟饶X癱,舒適護理主要體現在生理舒適和心理舒適。
3.2.1生理舒適 建立舒適護理病房,營造適合患兒的環境,包括溫度、濕度、聲音、光線、氣味、顏色等;大小便舒適,及時更換尿布,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疼痛舒適護理;體位舒適,患兒為髖人字石膏固定,石膏窗周圍用毛巾圍住,兒童后背髖字石膏邊緣墊軟枕,以騰空兒童背部皮膚不受壓。
3.2.2心理舒適 經常性床邊陪伴,態度和藹可親,語言動作輕柔,給予患兒親人般的溫暖,讓患兒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
4.討論
骨折的原因分析:1.與患兒的基礎疾病有關,腦癱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1],同時可繼發骨質疏松[2],運動障礙、姿勢異常及骨質疏松均可導致骨折的風險增加;2.與工作人員經驗不足、手法運用不當有關。
防范對策:1.加強看護;2.預防骨質疏松;3.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及指導;4.增加工作人員對職業傷害的認識,杜絕骨折等意外傷害的發生。
腦癱是一種不可逆性損傷,因此,腦癱患兒的看護及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護理模式難以滿足需求,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舒適護理模式應運而生,舒適護理于1995年由美國學者Kolcaba首次提出,后于1998年由臺灣蕭豐富先生改進為舒適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模式的核心為個體化、整體性、有效性和創造性[3]。本病例通過傳統護理結合舒適護理模式,讓患兒從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等各方面都達到最佳舒適狀態,以助力患兒盡快恢復健康,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年香,龔佩花. 腦癱患兒伴發癲癇的治療研究進展[J].健康必讀,2019(11):256-257.
[2] 張玉玲.青少年腦癱患者繼發骨質疏松的中西醫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5):3-22.
[3] 毛智慧,張歡,孫曉婷等.舒適護理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2):5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