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芳
環境對幼兒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對幼兒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近年來學前教育理念的變革與發展來看,加強環境創設,已經成為當前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結合我園環境創設的實踐,以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為目標,通過對墻飾、活動區、自然角等的環境創設,突出環境對幼兒身心成長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及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系統鮮活的經驗和可行性的指導。
當下,很多幼兒園已經認識到環境創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環境創設仍然存在較多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
從環境創設的理論層面來看,很多教師還停留在初級的學習理論知識的階段,環境的創設難以與幼兒的課程教學相融合。如在環境類型的選擇上,缺乏與不同課程的銜接,也難以遵循幼兒的認知需求和發展特點,更無法挖掘環境創設在教育教學中的豐富內涵。在環境創設價值取向上,未能融入“以兒童為本”的理念。幼兒的發展與環境創設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如果只關注環境,而不關注幼兒的需求,則難以實現環境與育人的融合。另外,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很多教師理論功底不扎實,班級環境創設只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學科專業、知識、技能等層面。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環境創設往往存在“知”“行”脫節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教師,因對環境創設理論的認知度不夠,在教學中未能很好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優勢,常常一味地對教科書侃侃而談,忽視內隱教育理念對幼兒身心成長的熏染作用。同時,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未能貫徹“以兒童為本”的理念,未能隨著幼兒的活動意圖來調整和構建適宜的環境。如環境固定得多、變化得少,無法因時調整相應的隱性課程環境。另外,教師在環境創設上往往存在“高控”行為。教師在環境創設時,要關注幼兒的自主性,避免直接指導和頻繁干預,要善用籠統發問,避免有針對性的啟發,要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已有學習品質和經驗來“適時、適度、適合”地評判。
在班級區域墻飾環境的創設上,要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突出年級課程的特點,搭建師幼雙向互動的交流平臺。其要點歸結如下:一是班級墻飾要與幼兒相關聯,要能夠展現幼兒的所思、所想、所為,讓幼兒感受到墻飾為“我”所用。二是要突出與學習課程的互動與關聯,如結合教育內容,營造學習環境,展現關鍵知識,助推課程教學。三是要發揮墻飾的教育功能,如根據教育目標來規劃不同的墻飾內容,貼近幼兒的活動訴求。四是墻飾創設要關注幼兒的需求,要為幼兒預留空白的墻飾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創設。
在班級活動區域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要明確活動區域的功能,突出活動區域的特色,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融入隱性支架,助推幼兒自主建構知識,展示成果,促進合作學習。其要點歸納如下:一是具有開放性。在班級活動區域的環境創設時,要注重開放性,便于幼兒自主創造。二是因地制宜。要對不同活動區域進行合理設置,突出幼兒自主多元化的活動需求。三是貼近生活。要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學習愿望。四是要具有多樣性。活動材料要保持多元化和多樣性,滿足不同幼兒的想法和活動需求。五是要具有挑戰性。環境要與活動組織相關聯,具有蘊情境、挑戰性、可操作、激勵性的特點。
自然角的創設,要能夠激發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獲得更好的成長,如動手實踐能力的開發,積極生活態度的樹立,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等。其要點歸納如下:一是要突出動植物與幼兒的親密性。要關注幼兒在自然角親自種植植物和飼養動物的過程,凸顯與自然的親密關系。二是要注重鮮活要素的多樣性、趣味性,滿足幼兒的參與需求。三是要注重科學性。如貼近幼兒生活經驗,注意季節、環境條件等的變化。四是合理有序性。要對自然空間進行合理劃分,便于幼兒觀察、照料、交流、記錄、學習等。
在環境創設前期,教師需要了解區域環境,調動各類環境資源,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如教師可以利用自身情緒或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吸引幼兒融入環境創設;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出具體的活動任務,交由幼兒自己來選擇和完成。對于角色邀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活動情節的需要,分配不同的角色,并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扮演相應的角色。合作也是激發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有效方法,可引導幼兒選擇同伴參與活動,搭建合作伙伴關系。
在活動互動操作階段,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互動學習是關鍵環節。教師要注重提升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與感知能力。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耐心地聽取幼兒的想法,并給出策略性回應,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創造性和反思意識。如結合活動環境、材料和場所,以提問的方式向幼兒提出活動建議,細化活動任務,并交由幼兒進行思考,推動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用設問導航,利用彼此關聯而又環環相扣的問題情境,啟發幼兒調動活動熱情,增強挑戰意識。當然,在環境創設上,教師還要注重活動氛圍的營造,可通過表情、語言和行動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啟發幼兒深入思考,讓幼兒在寬松、融洽、平等的環境中自主拓展活動。
交流分享是幼兒建構認知,感受成功,實現個體經驗向集體經驗傳遞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注重傾聽和欣賞幼兒的分享交流,鼓勵并引導其回顧活動過程,表達內心感受;要肯定幼兒的努力與成績,幫助其總結和梳理經驗,并提出新的挑戰和期望。如通過設置成果展示平臺,對幼兒的作品和成績進行展示,并讓幼兒相互學習,分享成功,感受快樂;也可以讓表現優秀的幼兒當“小老師”,向其他同伴講解自己的想法、心得與經驗。
關注幼兒的自主參與性是環境創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對班級區域環境創設要點的梳理,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實踐和體驗,發揮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教師要結合活動環境給予幼兒切實、適宜、有效的指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