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春俠
意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因此,在大班美術區域活動中,如何創設環境才能更好地促進大班幼兒的發展?幼兒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區域活動中?如何促進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發展?這些都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基于美術特色文化理念——以美育人、以創啟智、以趣怡情,我以美工區域活動為載體,開展了相關的實踐探索活動,讓幼兒在美工區域活動環境中,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自由創作與表現。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班級美工區域環境創設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的發展依賴于生存環境,幼兒每時每刻都在與環境發生交流,環境是幼兒發展的資源,幼兒只有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
美工區的環境布置都很美觀,教師會用漂亮的彩帶、草球以及繪畫作品等來進行裝飾、美化環境。但是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美術區域環境的創設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幼兒進行觀賞,還應兼具教育性,能讓幼兒與之互動,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與感悟能力,并對幼兒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美工區應創設一種安靜、豐富、自由的環境。在這種環境氛圍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專心創作。設計美工區的空間和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動靜分開
教師應該讓美術區域遠離那些動靜大、音量大的區域,如語言區、表演區等。
2.便利
水是美工區域的常用材料,教師應該選擇靠近水源的區域,這樣可以方便幼兒取用水。
3.空間開闊
美工區除了要設置各種桌椅、材料柜外,還要注意留出4~5 人的活動空間,以便幼兒自由創作。
4.隔斷法
教師可以利用隨時可調動的活動柜、桌椅等物品來進行區域隔斷,也可以利用物品的高低來進行隔斷,還可以根據物品的方位來進行隔斷。
繪畫區可以分為水彩筆繪畫區和水粉創意繪畫區。
水粉創意繪畫區應靠近水源,以便清洗水粉顏料。區域中應提供寬大的操作桌面,既保證了幼兒的創作安全,又擴大了水粉創意區的范圍。教師可以在每個繪畫區里放置一面展示墻,將幼兒的作品掛在展示墻上供其他幼兒觀賞,還可以裝飾一些幼兒喜歡的小物品,這對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非常有效。
水彩創意繪畫區需要挑選一個陽光充足且靠窗的地方,在水彩筆繪畫區給幼兒準備一本空白的繪畫本、足夠的水彩筆和色彩鮮艷的桌布,讓幼兒在繪畫本上畫任何自己想畫的作品。
教師可以將幼兒園里的廢舊物品收集起來,如紙箱、牛奶盒、報紙等,讓幼兒利用廢舊物品自主創作,如幼兒可以在手工區里玩折紙和泥塑。教師應為大班幼兒準備一些值得探索的物品,如在泥塑區,教師可以提前捏好泥塑造型的半成品。幼兒在玩泥塑時,可以在教師半成品的啟發下萌生更多的靈感。如果教師提供的是已完成的作品,幼兒只會按照教師的作品進行模仿,這就抹殺了幼兒的想象力。教師也要為幼兒創設一個泥塑作品展示區,讓幼兒可以隨時陳列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愿,激發幼兒的探索和創作欲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成長,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選擇適合幼兒的美術材料。
1.材料的外形
大班幼兒已初步掌握比較精細的動作了,如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串珠活動,一方面,可以促進幼兒的小肌肉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展幼兒的耐心和恒心。在活動中,操作性強的材料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需要。
2.材料的數量
大班幼兒的持久性和專注力在不斷提高,大班的材料數量可以適當增加,增強幼兒“數”的概念。
選擇材料時,排除可能會給幼兒帶來安全隱患的材料。因為幼兒的身體組織比較柔軟,容易受到傷害。有些材料比較尖銳,會刺傷幼兒的皮膚。所以,教師在選擇材料時,要仔細觀察,排除材料的安全隱患,保證材料的安全性。
豐富有趣的材料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在投放材料時可以大膽創新,投放生活中幼兒喜歡玩但是很少接觸的材料,如樹葉、沙子、樹枝等。當幼兒創作水粉畫時,在需要添加樹葉和樹枝的地方,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將沾上顏料的樹葉和樹枝印在畫上,將不同的畫法相結合會更加有趣。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如將圓形的樹樁放在美術區,讓幼兒在光滑的樹樁上畫畫,相信幼兒一定會創造出更有創意的作品。
教師應隨時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發展或教學活動內容的變化,添加或更換材料和工具。教師也可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對哪些材料感興趣并有目的地投放生活材料,既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又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實現教師的教學目的。
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在投放材料之前教師要觀察每個幼兒,分析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例如,在大班美工區,幼兒練習穿串珠,有的幼兒小肌肉發展很好,可以選擇較小的串珠讓他們穿;有的幼兒能力發展較慢,還不能進行精細動作,教師就可以準備大一點的串珠讓幼兒穿。給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可以讓幼兒能夠從作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游戲如果一成不變,幼兒很快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需要不斷變換主題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保持長久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里的周計劃和月計劃來進行美術區域的環境創設,讓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中,力求美術區域活動與班級的周主題或者月主題相結合。
例如,下一周的活動主題是“大自然——樹的探秘”,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美術區內進行創作,讓幼兒畫出他們心目中的樹的樣子、未來的樹的樣子,然后用幼兒的作品進行環境創設。教師還可以用相關主題圖片裝飾其他區域。例如,在科學區,放上樹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和探索;在語言區,讓幼兒通過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樹。教師根據班級主題創設環境,一定會受到幼兒的喜愛,幼兒也會更加樂于去探索新鮮的事物。
在幼兒園大班美術區域環境創設中,教師應根據大班幼兒的活動情況和身心發展需求,選擇適合幼兒的美術區域材料,以此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教師還應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價值,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潛力,讓幼兒在美工區域活動中獲得知識、樂趣和成功感,讓他們樂于探索新鮮事物,進而實現教學的最終理想:讓美術區域環境創設在給予幼兒安全舒適的環境的同時,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