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娜
南京市江北新區浦東幼兒園是2013 年9 月開辦的一所全民事業編制幼兒園,隸屬于江北新區社會事業局。自建園以來,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全體教職工以《3 ~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為準繩,圍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辦園宗旨,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謀劃,高質量運行,理念抓創新,硬件抓投入,保教抓水平,有效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園各項工作持續發展。2015 年10 月,我園成為南京市首批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園,2017 年10 月,又成為南京市課程游戲化項目二期共建園。我們以游戲精神為切入點,貫徹落實《指南》精神,基于兒童視角,全面實施幼兒園課程改革,用課程建設帶動游戲發展,以游戲精神點亮課程建設,從理念到行為,從外在環境到內設課程,寸積銖累,不斷在推進中思變、行變、知變。
立項伊始,我們意識到了“環境在幼兒學習與發展中的作用”,圍繞“游戲化環境、游戲化課程、游戲化園所”的建設總思路,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造基于幼兒需要的園所環境,全面拓展課程實施空間。
2018 年,我園成功創建為南京市園林式幼兒園,園所環境優美、生態、自然。園內入門景觀處,有四塊書本造型的文化欄,以“傾聽、支持、理解、合作”的教育理念,彰顯書香氛圍;進入大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嶄新的水景,潺潺水流映襯下的浦東幼兒園別有洞天;園內“一潭”“兩園”“四徑”的園林格局渾然一體,特色彰顯。“一潭”是指“智趣潭”,潭中清水蕩漾,游魚成趣,讓幼兒感受到人文與自然渾然一體的樂趣;“兩園”是指“自得園”和“南山影”,幼兒走進其中,親耕種植園,觀賞自然景,讓大自然、大社會成為“活教材”;“四徑”是指教學樓前面的道路——“童心”“童學”“童言”“童行”,寓意著“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兔子憩”和“南山影”中還使用了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和《彩虹色的花》的元素,在真實和自然中讓環境盡顯和諧與精致,讓幼兒感受到書香環繞的溫馨。
在室內環境中,我們優化了桌椅和柜子的擺放方式,合理布置活動區域,充分利用墻面、地面、柜子、桌子、高低床等設施,盡可能地引領幼兒整體科學地規劃活動空間,讓幼兒能與環境充分互動。根據“課程游戲化”精神,確保每個班級的游戲區域不低于6 個,設置生活體驗室,創設班級自主游戲的環境,豐富區域操作材料,增加半成品材料的數量,讓幼兒可以自主操作,增添自主游戲墻飾,體現幼兒游戲的來源、發展、推進和實施的步驟,動態、全面地展示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與發展。
基于游戲課程基地和我園繪本課題的建設風格,我園的區域環境也呈現出了不同的風格。如繪本區域建設中,大班年級組是園林風格,以竹園、蘭園、荷園、梅園為定位,讓園林風格與園所整體的園林環境交相呼應,如大(一)班閱讀區是田園風格的“開卷有益”,大(四)班閱讀區是古樸的“書芳齋”;中班年級組在特色風景的基礎上,以熱帶雨林、九月森林、優雅小鎮、海洋風情為基調,凸顯閱讀區的靜謐與優雅,如中(一)班閱讀區域是“棕櫚風情”,中(四)班閱讀區域是“藍色夏威夷”;小班年級組用繪本來布局,讓初入園的幼兒愛上閱讀,如小(二)班閱讀區域是“花格子艾瑪書屋”,小(三)班閱讀區域是“牛牛書吧”等。情境化的閱讀環境讓幼兒們樂在其中,每個班級的繪本閱讀區均配備小沙發、小窗簾和小桌子等溫馨設施,供幼兒自主閱讀。
課程游戲化追求的是讓幼兒園課程更加適合幼兒,更加生動、豐富、有趣。因此,我們從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出發,將以往對教材的關注,逐漸轉變為對幼兒經驗、興趣與需求的關注。
為了保障幼兒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幼兒的需求,我們改變了執行多年的詳細的、程序化的一日活動安排,實行“時間大段”作息制,將原來一些細碎的時段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整合,時間安排上兼顧穩定性與靈活性。如用餐、午睡的時間是固定的,大時間段里的游戲和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可隨活動需要自主安排,這種形式既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促進幼兒自我管理。
以往,教師實施課程往往存在過度依賴教材、忽視幼兒實際需求的做法。而現在的課程中,教師逐步追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關注幼兒周圍的生活與資源,生成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自然中成長。如由種植活動生成的“我和種植的故事”,從主題活動中生成的“親親水世界”“小小成長禮”,從偶發事件中生成的“毛毛蟲的故事”等。
在每一個主題實施前,我們都會對主題進行前審議,包括從環境創設(區域、角色、戶外等維度)、資源利用、生活環節的組織等實施途徑進行全方位的課程審議,通過個體反思與團隊研討相結合的分階段“實踐→審議→實踐→再審議”循環跟進的方式,提高課程建設和評價的實效。我們會在每一個主題實施的時間段中“留白”,將更多實施課程的自主權交給一線教師。自我園游戲課程基地建設以來,我們在實踐中逐漸學會了突破原有的依賴藍本教材的觀念,從固化走向開放,不斷“打開”教學資源的視野,依托平時建立和梳理的三級資源庫和資源地圖,從幼兒的日常行為表現和興趣出發,開展豐富靈動的活動。
游戲課程基地的建設可以說是一種契機,在推進課程的過程中,對教師也進行了一次次理念的洗禮、認知的重組和專業素養的提升,讓教師能夠更加貼近幼兒的視角。因此,我們要遵循幼兒成長的自然法則,回歸童心,將“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滲透于游戲和一日活動中,全面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我們堅信,只有幼兒發展的基礎變得豐滿,生命的底色才能變得多彩,童年才能變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