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文靜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師,它的教益無窮無盡。”大自然千姿百態,氣象萬千,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是一部具體、形象的百科全書。我們應因地制宜,大膽帶領幼兒們發現生活中蘊藏的藝術,讓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在幼兒們的手里大放異彩,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的突破與創新。
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保教人員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因此,幼兒美術活動應充分利用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各種教育資源。
生活化資源是豐富多彩的,便于搜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活動的組織難度,縮短了活動的準備周期,對推進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充分利用生活化資源,也能夠更好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材料的生活化價值,是指其能夠對幼兒的現實生活產生幫助。幼兒借助生活材料進行創意活動,通過活動獲得的能力會對他們的現實生活產生影響,幫助他們更好地積累生活經驗。總的來說,生活化的資源能讓幼兒深切地感受到創造的重要性,同時,讓幼兒在活動中收獲成功的喜悅。
在幼兒的眼里,生活化資源是熟悉且常見的,他們能夠在一定方法的指引下,對材料進行改造。生活化資源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這能更好地促進活動的開展。
1.自主探索收集
自主探索收集可滿足幼兒發展自主意識的需要。在自主探索收集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認識經驗,根據活動的需求去收集材料。教師應從環境層面給予幼兒開放和輕松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自主活動的實踐需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
2.小組合作收集
基于活動的需要,可以讓幼兒們分小組,共同完成活動的收集工作。在搜集資源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分工協作能力等,以便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3.親子共同收集
在收集生活資源時,可以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在收集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向幼兒介紹所收集到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增長幼兒的知識見聞,幫助幼兒在短時間內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要想讓活動情境貫穿于創意美術活動的全過程,我們要充分發揮幼兒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參與環境創設的意識。給予幼兒創造、創新的活動空間,讓幼兒的思維不受拘束,讓幼兒自由想象。例如,可以在樓道兩邊預設很多美工櫥窗,由幼兒決定櫥窗里的內容,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將自己收集的生活材料及創意產品放在里面,營造濃郁的創意美術活動氛圍。在“創想空間”的創設中,幼兒用小木桌、草繩、草籃、樹枝以及一些小飾品裝扮創意空間。幼兒們有的給小樹枝綁上草繩,有的在樹枝上掛上小飾品,有的用不同形狀的小木片固定小樹枝,有的在桌子上放上竹制編盒……旁邊的儲物柜也成了幼兒們的展覽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區角空間被改造成創意小天地。
在區角游戲的素材選擇上,一方面,我們要強調材料的通用性,通過變換材料形式,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幼兒的能力發展需求。另一方面,我們要強調材料的可塑性,即確保材料的操作空間范圍足夠大,適合多元化游戲組織形式的需要。通過兩者的結合,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教學的多元需求。例如,在稻草系列創作游戲中,可以在小班開展“稻草項鏈”游戲;在中班開展“貼五官”和“稻草貼畫”游戲;在大班開展“稻草小辮”和“稻草DIY”游戲。在區角游戲中稻草是通用的,只是依據幼兒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賦予了其不同的內容,通過對難度的調整和過程的控制,最終,不同幼兒的個性均有了顯著發展。
在對資源進行創意加工時,教師要為幼兒留下可操作的空間和可能,保證幼兒通過努力也可以進行創作。同時,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除了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導外,應盡量避免對幼兒的活動過程進行干預,要尊重幼兒在創意美術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尊重他們的原創精神、動力以及行為。
例如,在“我造金字塔”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沙土和小木板,幼兒們用沙土堆積成了圓錐形的小沙丘,然后用濕潤的泥土塊畫出錐形的邊角,再用木板進行支撐,泥土干后,金字塔就成型了。再如,我們為幼兒提供本地特有的松化軟石,發動幼兒進行自主雕刻,幼兒們各出奇招,通過自主想象,自由雕刻,創造出很多富有情趣的小玩具。更多幼兒是對樹枝進行改造的,他們用稻草綁在樹枝上,同時在一端綁上更多的稻草,做成簡易版的小敲錘,也有把小樹枝加工成等長的枝條,再用稻草連接起來,圍成圓柱,插上蘆花當作筆筒……活動中,幼兒們的操作手法熟練且卓有成效,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展現。
當幼兒完成自己的創意美工作品后,可以將其陳列在櫥柜里,或是張貼在顯眼的公示墻上,或是分門別類地擺放在桌面上,舉辦一次基于生活化資源背景的創意美工作品展;還可以組織幼兒參觀或欣賞同伴們的作品,以獲得美的享受。與此同時,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針對作品給出自己的評價,同時結合自身的創作,在評價中觀察、發現同伴之所長,在對比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邀請家長們來參觀幼兒的作品,和幼兒一起分享喜悅,并對幼兒的創作給予高度的肯定,以激發幼兒的榮譽感;我們還可以組織教師來參觀幼兒的作品,從專業的角度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一般而言,這種評價應是積極的,以此來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為幼兒活動的深入開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需要指出的是,公開展覽的作品應盡量放在顯眼的地方,如張貼或是懸掛在樓梯一邊的墻體上,在公開展覽中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幼兒活動的自信心。
采用生活化資源,借助一定的方法策略,的確有助于實現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目標。一方面,加深了幼兒對生活的認識,通過針對特定資源的改造實踐,幼兒使用資源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其實踐能力也有了實質性的發展。另一方面,基于生活化資源的創意美術活動,鍛煉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能力,在創意改造中,幼兒的思維得以發散,其想象的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此外,基于生活化資源的創意美工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活動中的主導性地位,使他們的動手能力得以提升。與此同時,活動的生活性特征是幼兒熟悉的,為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創造了有利條件,客觀上也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和提升。
基于幼兒生活視野的創意美工活動成效固然顯著,但在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卻在威脅著幼兒的安全,需要我們加以注意。例如,在活動期間,有些幼兒胡亂擺弄樹枝,樹枝上有很多枝節很容易傷到手。另外,在搜集過程中,有些材料的衛生問題需要關注,如鵝卵石、塑料盒等材料如果不衛生就很容易威脅到幼兒的健康安全,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重視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