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闊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當前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構建的價值進行分析,提出當前特色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構建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措施,從而促使校園文化可以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特色校園? 體育文化? 校園文化
當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在內容、要求等方面沒有足夠統一的認識,從而顯得較為薄弱,非常不利于校園文化建設和發揮出校園體育文化的作用。因此,對于校園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迫在眉睫。
一、校園體育文化對校園文化構建的價值
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中,一般都以課程內容來安排教學框架,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變了這種方式,其中充分融合了體育的自身特點、國際課程發展趨勢、三維健康館內容,最終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
1.校園體育文化的運動參與價值
我國新課改中明確指出,當今的體育教學課程中,應該側重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興趣和習慣,在此過程中,需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從而就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可以堅持進行鍛煉,同時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最終提升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運動參與是學生提高健康水平,并發展體能和習得相應的運動技能,鍛煉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的主要途徑。基于此,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行為、觀念,是體育文化對運動參與價值的體現,也是當今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價值。
2.校園體育文化的身體健康價值
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學生的身體狀況,對于其是否可以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期間,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為其身心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構建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學生健康水平。
3.校園體育文化的心理健康價值
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可以對學生身體、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學生在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過程中,要提高以體育活動來提升學生自信心、意志品質能力的重視,并要側重于學生的健康目標完成質量,提升對學生心理品質教育的重視,從而創新相應的情境等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適應價值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也要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適應當今競爭、合作的社會,促進學生未來長遠發展。因此,應該構建具有競爭、合作精神的校園體育文化,為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而發揮作用,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養成對社會、對集體的關心度。并且,引導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遷移到生活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感。
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措施
1.校園體育行為文化建設
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是學習、鍛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意識,從而培養出良好的體育素養和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傳播保健知識,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養成良好的體育文化修養。選擇教材和教學方法中,要具有科學性、實效性、趣味性,從而讓學生在歡樂中學懂、學會。
2.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中的體育建筑、設施、場地等,都是文化中的現象,是一種文化載體,凝聚了人們的思想,體現人們的觀念,這些物質都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再者,校園中的設施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物資基礎,學校應該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建造體育場館、器械設施等體育物質文化,對場地和用品進行合理的使用。
3.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建設
在整體體育文化體系之中,體育制度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體育運動實踐是其最為重要的內容,其不僅具有層次性和權威性,同時還具備目的性、規范性。因此,在進行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體育活動的制度,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遵守制度意識,規范自身行為和生活習慣。
4.校園體育智能文化建設
智能文化包括對于體育有正確的認識、總結、概括,認識到其本質、規律,包括體育知識和技能。隨之時代的進步,體育知識呈現更加細化、交叉化、系統化的分類,在建設體育文化中,應該促使學生了解相應的歷史、發展、功能等內容,最終引導學生熱愛并積極參與到體育中來。
結束語
在校園體育精神文化中,不僅包括了學校全體師生的體育意識、觀念、道德等,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開展多種渠道宣傳,如廣播、標語等進行體育文化宣傳,滲透體育文化,從而引導全體師生都可以提升對強身健體的重視,激發師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從而培養良好的體育觀念。與此同時,要培養師生公平競爭、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良好風尚。當前體育課程改革在深入推廣,正是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的良好機遇,是校園文化的良好戰略時機,因此,要秉承科學發展、堅持文化創新,繁榮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 段紹斌. 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改革對校園體育文化構建的影響研究[J]. 體育科技,2016,37(02):123-124.
[2] 覃林. 高校陽光體育校園體育文化探析分析[J]. 才智,2018(23):78.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關于打造特色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社的探究》階段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591。】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新添堡回族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