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產權化、市場化載體,已成為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的重要體現,保護知識產權就是鼓勵創新。特別是在我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知識產權保護是否有力,作為投資項目建設、設立研發基地等經營活動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完善進一步明確了知識產權“嚴保護”的政策導向。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和行業自治等多元保護途徑,健全知識產權“大保護”的工作體系。與此同時,我國積極推動產業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建設,提高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專利授權、確權、維權效率,為創新主體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打通知識產權“快保護”的工作鏈條。此外,我國還通過積極加大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調力度,完善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設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形成知識產權“同保護”的國際格局。這一系列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舉措,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了強大支撐,激勵創新創業更加蓬勃、繁盛,保障營商環境更加公平、有序,助力我國經濟釋放出無窮的新動能和新活力。
知識產權護航創新,“快馬加鞭未下鞍”。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央地政策密集落地。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的指導意見》《商標侵權判斷標準》《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工作》等通知,各地方也先后出臺了《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年度實施方案(2020)》《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方案》《2020年全省知識產權工作要點》《2020年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等地方性文件,聚焦重點領域、具體工作,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及提高相關業務服務保障水平 。
“大疫當前,百業艱難,但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在邁向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著力提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水平,離不開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而企業要發展,要創新,就必須營造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織密織牢知識產權保護網,才能為各類市場主體實現更大發展保駕護航、賦能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