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衛聰聰



摘要:林業知識產權是推動林業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的重要動力。本文從林業植物新品種權、林業專利、林產品地理標志、林業軟件著作權四個方面對河南省林業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總結分析,并從提升林業產業發展水平、強化機構與人才建設、 提升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層次三個方面對加強林業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知識產權;河南省林業;建議
中圖分類號:G3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0)27-0045-06
1 林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林業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林業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的重要動力。林業知識產權包括林業專利、林業植物新品種權、林產品地理標志、林業版權、林業遺傳資源等。加強林業知識產權工作,對于建設森林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加強林業知識產權工作是建設現代林業的重要戰略舉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作為國家、地區、行業發展的戰略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已成為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加強林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對于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目標,推動我國林業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1.2 加強林業知識產權工作是推進林業自主創新的強大動力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林業科技自主創新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林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強化林業植物新品種、林產品地理標志、林業生物遺傳資源和涉林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林業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優化創新環境,保障創新權益,加快轉化運用,必將為林業自主創新注入不竭的動力。
1.3 加強林業知識產權工作是提升林業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當前,我國林業產業正處在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運用和依法保護林業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引領行業發展,開拓兩個市場,將有力助推林業產業升級,開發戰略性林業新興產業,增強我國林業產業國際競爭力[1]。
2 河南省林業知識產權主要領域進展情況
2.1 植物新品種權
植物新品種保護是一項鼓勵創新、激勵育種者培育更多更好優良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林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我國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9年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 UPOV,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公約1978文本,成為 UPOV第39個成員國。1999年,原國家林業局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1999—2016年國家林業局先后發布了六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業部分)》,對206個林業植物種屬(182屬、24種)進行品種權保護。2015年,我國第三次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設專章保護植物新品種,提升了植物新品種保護立法層級。2019年是我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20周年,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申請量和授權量位居世界前列。
1999—2018年我國共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獲得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3 717件,授權量1 763件,授權量最多的是北京325件,占國內授權總量的21.26%。河南省在1999—2018年獲得林業植物新品種權103項,在全國處于第5位,獲得新品種權的植物屬(種)以衛矛屬、楊屬、紫荊屬、泡桐屬為主[2]。
對中國林業知識產權網公開發布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河南省林業品種權人以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主(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位于鄭州市,所取得植物新品種權統計在河南省總體植物新品種權內),此外還有部分個人申請并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河南省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中,獲取植物新品種權較多的分別是:河南農業大學7項、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8項、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4項、洛陽農林科學院7項、洛陽師范學院2項。河南農業大學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全部集中在泡桐屬,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包含柿3項、杜仲5項,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包含楊屬1項、皂莢屬2項、構屬1項,洛陽農林科學院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包含梓樹屬6項、杏1項,洛陽師范學院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全部集中在棗(表1)。獲得植物品種權的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單位的重點研究領域和科研強項,比如河南農業大學對于泡桐屬的研究居于全國前列、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對于杜仲的研究居于全國前列、洛陽農林科學院對于梓樹屬的研究居于全國前列。
河南省的企業中,獲得林業植物新品種權較多的有河南紅楓實業有限公司、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景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商丘市中興苗木種植有限公司等,所獲得的植物新品種權大部分屬于園林綠化苗木領域,這與近二十年來我國城鄉園林綠化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
2.2 林業專利
1978年7月,黨中央做出了建立專利制度的重大決策。1985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正式實施,分別于1992年、2000年、2008年進行了三次修正,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對“植物品種”不授予專利,但是對于“植物品種的生產方法”可以授予專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研究整理了一批與林業相關的關鍵詞和國際專利分類號,采用關鍵詞與國際專利分類號相結合的方式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數據庫中檢索數據,并進行數據整理,建成林業相關專利數據庫。根據中國林業知識產權網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林業相關專利43.854 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24.111 8萬件、實用新型15.388 9萬件、外觀設計4.354 0萬件),河南省1995—2018年共獲得林業相關專利13 219件,位于全國第10名。
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技術人才優勢,獲取專利的能力較強。2018年,信陽農林學院獲得專利178件,其中發明專利66件、實用新型109件、外觀設計3件,是河南省獲得林業相關專利最多的高等院校。另外,2018年,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一種皂莢小枝脫刺器及脫刺方法”獲得發明專利授權;濮陽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鋼結構日光溫室”獲得發明專利授權;信陽師范學院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共同研發的“一種基于點云數據的樹干橫斷面輪廓曲線的斷面積計算方法”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2.3 林產品地理標志
林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林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性主要取決于該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經審核批準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林產品標志。地理標志屬于特定領域的知識產權,許多林產品都具有地理標志特性。截止2018年底,我國已注冊和登記的林產品地理標志共978件,以核桃、棗、板栗、木耳、花椒、柿子以及一些中藥材等為主[2]。
根據中國林業知識產權網公布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河南省2012—2018年共登記林產品地理標志32件(表2)。按登記的植物種類來分,較多的分別是棗8項(靈寶大棗登記了2項,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其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16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準其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核桃3項。按申請單位所在行政區劃來分,較多的分別是新鄭市5項、靈寶市4項、林州市4項。
2.4 林業軟件著作權
軟件著作權是指軟件的開發者或者其他權利人依據有關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對于軟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軟件經過登記后,軟件著作權人享有發表權、開發者身份權、使用權、使用許可權和獲得報酬權。林業軟件著作權是指與林業相關的軟件著作權。林業軟件著作權的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林業網絡數據資源的發展趨勢。
2001—2018年國內林業軟件著作權登記量較多的單位有:北京林業大學1662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824件、南京林業大學739件、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433件、浙江農林大學324件、東北林業大學278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65件等[2]。由于林業軟件開發對人才的要求較高,河南省在林業軟件開發方面進展緩慢,林業軟件著作權較少。
3 河南省林業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分析
植物新品種權是林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和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在園林植物新品種選育方面居于省內領先地位,分別獲得了多項林業植物新品種權。
3.1 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植物新品種權
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是一個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園林植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噴泉噴灌、假山置石,園林新技術研究開發于一體的綜合性園林公司,2010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河南省風景園林協會、河南省盆景藝術家協會和河南省插花協會理事單位,2011年度中國十大創新型綠化觀賞苗木企業。鄢陵中林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是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公司十分重視林業科技研發與林業知識產權保護,常年從事巨紫荊的引種選育,在巨紫荊的研究開發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財力。2014—2018年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公司培育的四季春1號、四季春2號、四季春3號、四季春4號、四季春5號、金星、鴻運當頭等7個紫荊屬植物新品種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頒發的品種權證書。四季春1號巨紫荊為豆科紫荊屬巨紫荊的選育品種,在中國園林網舉辦的“2015全國園林苗圃50強”評選活動中,四季春1號巨紫荊表現出明顯的特色,其初花期早,花序大、花量多,色彩艷麗奪目,盛花期比普通巨紫荊長5~10d,極具觀賞價值。四季春系列巨紫荊新品種的研發成功,解決了傳統巨紫荊花色不艷的難題,彌補了我國北方地區少有行道樹以“觀花”為主的不足,其市場前景發展極其廣闊。四季春系列巨紫荊新品種研發成功之后,成果立即進行了轉化,迅速地推向市場,其產品推廣到北京、福建等10多個省市,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和回報。
3.2 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植物新品種權
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原名遂平名品花木園林有限公司,創建于2001年3月,歷經多年發展,逐步成為國內領先的集生產、科研、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是河南省彩葉苗木樹種最多、品種最全的彩葉苗木示范基地之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規劃為遂平縣彩葉苗木產業化集群,被駐馬店市政府規劃為遂平縣花卉產業集群。2015年9月9日,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正式掛牌上市,該公司先后榮獲“全國十佳苗圃”“十佳園林苗木企業”、河南省“十佳科技創新單位”“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河南省林業廳認定為“省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注重林業科技研發,著重品種的新穎性和特異性研究,充分利用駐馬店彩葉花木研究中心這一科研平臺,不斷引進和培育彩葉植物新品種。其培育的朱羽合歡、玉蝶常山、重陽紫荊、夢幻彩楸、金色年華等多個林業植物屬(種)獲得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權(表4)。河南名品彩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了“名品彩葉”品牌,擁有花木自主進出口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市場銷售良好。
4 對河南省林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河南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知識產權結構和區域發展不平衡,高附加值專利、PCT國際專利申請、集成電路補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數量明顯偏少、發展緩慢”[3]。要正確分析和把握河南發展林業知識產權的優勢和劣勢,在保持優勢的同時,要清醒認識到河南省現階段存在的林業產業發展水平不高、林業知識產權機構(人才)建設及執法能力薄弱、林業知識產權行政部門及科研單位偏行政意志而服務市場意識不足、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層次偏低及服務特色不明顯、林業知識產權的的數量、質量、轉化率和貢獻率與其他先進省份(直轄市、自治區)相比差距較大等問題。因此,河南省要著力突破制約林業知識產權工作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多措并舉,全面提升河南林業產業發展水平。
結合河南省林業產業發展情況,作者對河南省林業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4.1 提升林業產業發展水平
在當前河南省林業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困難期、林業產品轉型升級的爬坡期,河南省各級政府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應為林業知識產權行業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激發市場發展動力,挖掘林業市場潛力,培育新型林業產品市場主體,為河南省林業知識產權工作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4.2 強化機構(人才)建設
河南現下轄的18個省轄市及下轄的157個縣(市、區),超60%的縣級行政區設立了知識產權局機構,逐步實現所有縣(市、區)建立知識產權機構,在洛陽、南陽、信陽、許昌、新鄉等林業大市(強市)林業行政部門設立林業知識產權相關科室,引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加強和創新林業知識產權宣傳力度,提升林業知識產權行政能力、執法能力和服務市場主體水平。
4.3 提升林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層次
林業知識產權從業機構由政府引導為主向滿足市場需求為主方向進行轉變,逐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良好的林業產業市場環境,讓從事林業知識產權工作相關的科研院所、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市場主體等充分參與國內及國際市場競爭。從省級層面建立林業知識產權轉化的規章制度和政策,規范林業知識產權轉化和交易市場、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各服務機構林業知識產權的專業化、信息化、品牌化、商業化、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國林業網.國家林業局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forestry.gov.cn/xpzbh/1871/82309/3.html.
[2]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發展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2018中國林業知識產權年度報告[R].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9.
[3] 王為東.河南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條件試析.河南科技[J],2018(3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