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德
學校教育,德育為先。學校主要通過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團隊活動、班主任工作等途徑來實施德育。呂田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21個村中有17個村是老區村,現有優撫對象261人,其中老游擊隊員(含東江縱隊三支隊老戰士)134人、在鄉傷殘、“三屬”人員20人,參戰人員65人,五老人員42人。我校挖掘和利用當地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形成了具有良好品德的德育活動。這是創新學校德育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重要路徑。
一、構建紅色校園環境,創設紅色情感熏陶
校園環境是學校德育的隱性課程,是學校進行“紅色德育”的重要途徑。我校充分利用當地紅色資源,從硬件環境著手,營造紅色文化環境,使學生在濃厚的紅色德育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第一, 建設紅色圍墻文化。學校以時間軸為主線,選取老區人民革命典型事例,在學校圍墻上張貼革命歷史故事噴畫,供全校師生在課后漫步校園時接受熏陶。
建設紅色走廊文化。學校開展“紅色革命故事”學生繪畫教育系列活動,收集、整理、裝裱其中的優秀作品,并將這些作品掛于課室、宿舍走廊。這樣,學生課間經過走廊,就可以在欣賞繪畫藝術的同時,感悟革命者為民主和自由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
第三,建設移動的紅色文化。學校抓住各個教育時間節點,結合學校德育實際,制作移動教育展板。展板既可以在校內的不同場合展示,起到適時的教育效果;也可以在校外適當的場合展示,以教育當地民眾。
二、系統設計班會主題,紅色教育系列化
學校在初中各個階段設計與學生認知相適合的班會主題,通過開展紅色主題班會,提高學生對紅色老區的認識。同時,開展紅色教育提高了德育必修課的效率,對促進學生的成長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初一年級可以圍繞“在對老區革命精神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初中三年的學習成長規劃,設計自己的夢想”的教育目的開展主題教育班會課。如開展以“我講老區革命故事”“我的家鄉,我的先輩”“團結產生力量”“‘六一紅歌會”“我對發揚革命精神的認識”“發揚革命精神,我要怎么做”等為主題的班會課。
其次,初二年級可以圍繞“在認識老區革命精神對自我成長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自我實際用革命精神鼓勵自己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的教育目的開展主題教育班會課。如開展“我的夢想”演講比賽,以“對照紅色精神,找出發展差距”“讀書為了誰”“激勵我成長的榜樣”等為主題開展主題班會課。
最后,初三年級可以圍繞“在理解老區革命精神對自我成長重要性的基礎上,將之內化為學習上的自覺行動,并成為學弟學妹們的榜樣,充滿信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教育目的開展主題教育班會課。如開展以“紅色精神照耀我前進”“感恩長輩,欣賞自己”“我的未來不是夢”“紅色詩詞朗誦會”“知榮明恥,從我做起”“我的榜樣”等為主題的班會課。
三、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活化紅色教育
學校將紅色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通過開展豐富、特色、有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隱性課程的內容,促進學校特色文化的構建、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在內容上努力增加優秀紅色文化的含量,強調革命精神的文化感染力,以此熏陶、感化學生,讓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質、儒雅的氣質、獨特的風格和追求卓越的個性。同時,學校將常規教育寓于各項校園文化活動中,以加強校園“軟”“硬”環境建設,促進校園“綠化、凈化、規范化、德育化”。這樣,通過深刻的主題、多元的內容、多樣的形式、有效的策劃和組織,紅色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成為教育學生的載體,也能成為學生展示才華、交流情感、拓展知識、培育實踐和創新能力、打造團隊精神的園地。
例如,“紅色照耀我們”藝術節的主題詞是“藝術、審美”。該活動主旨是反映老區人民和學校學習生活的過去或現狀,通過藝術的形式銘記革命歷史、發揚革命精神,彰顯紅色教育的力量。該活動的內容主要有“現場書畫大賽”“樂器大比拼”“展風采舞蹈比賽”“愛我中華合唱比賽”“幽默大師賽”“校園十佳歌手評選”等。又如“愛中華,讀好書”活動。該活動主題詞是“頌祖國、愛學習、促成長”,活動內容主要有“優秀文摘評比”“‘愛祖國演講比賽”“‘頌中華手抄報設計賽”“古詩文誦讀賽”“‘讀書促成長辯論賽” 等。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在組織上有班內推薦賽、年級選拔賽、學校匯報演出等三個層面,這為擴大學生的參與面,盡可能地發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