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高
信息技術教學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強調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操作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培養,并學會解決生活中與計算機相關的實際問題。那么如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呢?
一、提出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應設計富有創意的問題情景,這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基礎,沒有問題情境就不可能有探究性學習。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和疑問時,才會產生探究欲望。例如我在三年級《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查找與替換”課時這樣設計:首先出示一篇學生文章《我們美麗的校園》,里面包含了15處錯誤的 “校圓”,要求同學們將它改正為“校園”。我將學生分成六小組,由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進行比賽,看哪組改得最快,記錄下小組完成任務的時間。學生明白問題后,在組里個個都想爭著做,熱情高漲,五分鐘后我分別請最先完成的二個小組的代表上臺演示操作,其他同學在觀看思考,結果第一個小組最快的同學是用前面所學的“復制”來完成:他先修改文章中的第一處錯誤,然后用復制將其他錯誤處分別改正,用了3分鐘時間。而第二快的組代表是逐個修改,代表是打字速度也是組里動作最快的,修改完用了5分鐘時間。其他組的同學大多使用前面的兩種方法完成的。當學生代表操作完后,我問同學們哪種方式更好,為什么好?好在哪?同學都說第一種方法(復制)好,比第二種方法快了2分鐘時間。這時,我講述這兩種方法的不便之處:如麻煩、速度慢、容易漏改等現象,這時趁同學興趣盎然之際,我馬上給同學提出本課課題:“查找與替換”,同時出示學習目標,并告訴他們用“查找與替換”來做這道題更好更快。學生們對所展現出來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渴望掌握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每位學生的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動腦動手解決問題,最后讓通過探究合組完成最快的小組上教師機演示操作方法時,完成任務只用了1分鐘。這節課,學生都充分掌握了這種操作方法,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很好地完成了我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師在這個知識點簡單地把問題給出來,這樣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必須設計富有創意的問題情景,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獲得精彩的探究課堂。
二、創設探究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平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實施平臺。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要不斷地提供平臺,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讓學生觀察的盡量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能讓學生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例如我在《WORD文檔處理工具欄的使用》教學中,利用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景:老師的朋友新開了一家玩具店,店內的裝修,玩具的擺放,所有準備都搞好了,就差一塊店門口的廣告牌沒有搞好,想要設計一塊色彩醒目、店名新穎的廣告來吸引顧客,但就是想不出來怎樣設計才好,店名叫什么,老板頭都暈了。現在請全體同學來幫助老板完成這塊廣告牌的設計。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強烈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我也制作了學案,將學生分成了八個小組,讓小組長帶領組員根據老師提供的學案以及結合學習過的知識合作探究完成設計作品,還要進行評選,評出最佳設計師。學生清楚要求后,小組通力合作,互相探究完成。一幅幅設計新穎,主題鮮明的設計方案出來了,“貝貝玩具店”、“開心有約玩具店”、“樂健玩具”等等。接著讓每組代表上臺簡述自己小組的設計理念,為自己小組的設計拉票,最后由學生代表評委投票選出最佳設計。這樣一個精彩、富有創作性的平臺,學生都能動心、動手、動腦。教師只作導的作用,將課堂完完全全還給了學生。由此可見,只要教師提供了合適的平臺,學生們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自主地遨游。
三、體驗成功,讓學生感受探究式學習的樂趣
我在《Word文檔的應用》教學中,經常要學生使用WORD軟件隨意設計一些小賀卡。在元旦前夕,進行了一次元旦賀卡的設計比賽,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的知識點,上網找素材,獨立完成作品,然后選出學生代表作評獎委員,由學生民主評出最佳作品。獲獎的學生都會歡天喜地,沒有獲獎的同學也通過生生間的交流,立定決心下次會做得更好。這時,我對同學的作品加以贊揚,肯定與鼓勵,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對沒有獲獎的同學加以鼓勵,激勵他們不要灰心,爭取下次要獲獎。看著學生受表揚的那種表情,那種喜悅,一定會讓他們對探究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更加積極,形成一種無形的動力,推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水平。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