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初中教育階段是學生進行知識認知的重要階段,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也指出學生在知識認知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生通過自身掌握的基礎知識,對新學習的內容進行理解,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因此,在對學生講述初中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注重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自學的工具,使學生在自主分析、認知中,彰顯自身在課堂中的價值,從而建構高效語文課堂。
一、應用平板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學生都是相互獨立的存在,在智力的發育水平和發育方向上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因此,教師講解同樣的語文知識時,學生所表現出的認知效果也是不同的,而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就可以利用平板開展個性化的教學輔導,使不同智力發育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長,提高對基礎語文知識的認知效果。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這節課中,主要教學內容包含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母子的形象,把握文章的關鍵詞句對文章進行分析等,但是由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效果呈現一定的距離,基于上述情況,在課下,教師針對文章中“母子的形象”“關鍵詞句的分析”等,進行短視頻的制作,并上傳到學習軟件上,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本節課時,能夠在平板上選擇自己認知不明確的部分進行觀看,從而彌補認知上的問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利用平板的形式進行教學,也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從而提高本節課的講解效果。
二、利用媒體技術
多媒體是眾多現代化教學工具中與語文課程結合最早的形式,具有操作簡便、形式多樣的特點,在開展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中的多樣教學形式,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的豐富,從而維持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效果。同時,在多媒體當中也包含影音技術,教師可以基于教材當中的抽象文本,進行直觀情境的構建,讓更加符合學生認知結構的動態視聽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融入情境中,提高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自主性,從而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教材當中安排的《春》這節課,其中使用大量的語言描繪了春的特點,在文字與文字之間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單純地讓學生針對抽象文本進行情感的感知,促進學生體會作者筆下“春”的景象,顯然會由于學生自身思維發育程度有限,而降低學生理解文本的效果。而教師通過網絡檢索的形式,搜集到一些直觀描繪春日景象的圖片,以及動態的春日生機盎然的影視資源,并在講解《春》這節課時,播放給學生,從而構建課堂相對活潑、富有生機的情境,使學生在觀看直觀的影視資源后,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內容,進而提高《春》這節課的講解效果。
三、借助微課技術
文學常識是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有機組成成分之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微課技術的出現,能為學生提供進行文學常識自主學習的工具,在實際進行初中語文文學常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技術,進行短時間的文學常識內容解說,并配以動態圖畫等形式,豐富微課中文學常識的呈現形式,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觀看微課,提高對文學常識的認知效果,從而促進文學素養的發展,彌補傳統語文課堂的教學弊端,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濟南的冬天》這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文學常識的資源。在課下,教師根據老舍先生的原名、寫作風格、代表作品等內容,進行微課視頻的剪輯,并按照當前初中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情況,將微課的時長控制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緊接著,在教學《濟南的冬天》這節課后,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進行該視頻的觀看,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能夠認識老舍先生,為之后閱讀老舍先生的作品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教師應用平板、多媒體,以及微課技術,都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自主建構,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生成。因此,在之后開展初中語文課程的知識講解中,教師應當繼續找尋平板、多媒體,以及微課技術等與語文課程之間的結合點,創新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語文知識自主認知的工具,從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