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思思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成為了學校開展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做好線上教育托底工作,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全市學生,廣州市教育局推出“廣州電視課堂”,為全廣州市學生提供線上教學服務。筆者有幸參與了錄制“廣州電視課堂”一年級音樂課《感知音的高低(三)》,現結合教學實踐對線上教育進行了一些反思,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嘗試。
線上教育,顧名思義,一般指的是一種基于網絡、以網絡為介質的教學方式和學習行為。而“電視課堂”作為線上教育的其中一種形式,有別于傳統教學,有其明顯的特征。線上教育有幾個明顯的特征:一是課堂教學從面對面交流轉變成不同空間的互動;二是在缺乏面對面有效交流的情況下,需要強化學生的學習指導;三是學生學習需要依靠自我管理;四是學生的學習環境從課室變為居家,學生學習監督更需要家長的支持;五是在師生關系從零距離強關系變為了遠距離弱關系下,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扁平化管理等問題。
線上教育是把面對面的課堂,遷移到電腦網絡或電視屏幕等線上環境中進行教學,如何通過屏幕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如何落實教學目標,這幾個問題是“電視直播課”和傳統面授課最大區別。上好一節課不容易,上好一節“廣州電視課堂”則更具有挑戰,也是在線教育具有挑戰的原因。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錄制任務,我從教學設計開始,針對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知識的處理、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綜合練習任務等環節要點進行了深入詳細的思考與設計。
一、熟悉線上教學,優化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作為師生共同作用和發展的過程,是教學活動的作用形式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明確教學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課堂教學就無法談優化。
因此,筆者在開展“廣州電視課堂”錄制時,結合“廣州電視課堂”20分鐘的教學時間,反復研讀課標和分析教材。并根據廣州市各區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同區域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的狀況,對本節“電視課堂”的教學流程進行了重新梳理。通過設計科學、合理、高效的課堂教學流程作為保障,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
《感知音的高低(三)》是一節一年級的音樂課,除了手號、音高、音名的學習,還要理解拍號、情感,并要學會歌譜、歌詞,最后完成創編旋律、創編歌詞。事實上,上好這“電視直播”課定位很重要。首先,這節課的時長為20分鐘,其次,這是面向廣州市全體學生,而且,是通過電視播放的形式授課,抓住這三個關鍵點,再重新梳理授課流程,將流程簡化,以游戲為主線,通過游戲鞏固新知,強調“知識性和趣味性”。
本節課是在上學期學過的3(mi)、5(sol)、6(la)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知“do”。考慮到廣州不同區域學生能力差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難度降低,突出學科趣味性和綜合性,
基于上述種種情況,我系統的劃分時間段:
通過時間的劃分我較為清晰的梳理了整節課的流程。從整體而言,我兼顧到了學生認知規律。也落實了音樂課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三大基本特征,通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多唱、多練,多體驗,增加學生體驗的過程,讓學生演唱中鞏固知識,體驗音樂的快樂。
二、角色設計,引導孩子主動參與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中提到,“教學藝術的不在于傳授本領,百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電視課堂”又應該如何在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去喚醒學生主動參與呢?
所以在進行本節“電視課堂”的教學設計時,我首先考慮如何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針對本節音樂課的新舊知識進行了角色設計,把舊知識當成是學生的“老朋友”,復習舊知引入變成【回憶老朋友】環節;把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則喻為“新朋友”,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轉變成了【認識新朋友】的環節。通過設計,把學生、舊知和新知變成朋友關系,通過角色的設計,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角色設計】
【回憶老朋友】(2min):上學期我們認識了音符家族的幾個朋友,一個寒假沒見,你們還記得他嗎?它們分別是3(mi)、5(sol)、6(la)(出示卡片),還記得它們的音高和手號嗎?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鋼琴一起唱出他們的音高(三次)mi,手掌平放小腹處;sol手掌立起來,大拇指貼食指。(敲擊鋼片琴,結合PPT復習)。
【認識新朋友】(3min):今天,我們要認識來自“音符家族”的新朋友,新朋友很害羞,它想通過音高來跟你們打招呼,我們先來聽一聽他的聲音(教師敲擊鋼琴),請同學們模唱他的音高。(敲琴)接下來看看它的動作是怎樣的(展示手號)。請右手握拳輕輕地放在小腹處,嗯,你們做的很好。你們猜到他是誰了嗎?他就是“do”(PPT),“do”就是他的唱名。讓我們邊唱邊打手號來歡迎新朋友的加入吧(二分音符練習3次),它現在想帶我們去到一段好聽的節奏中呢(加入簡單節奏練習)。
從教學效果來看,孩子們都非常接受角色的設計,在回憶老朋友環節,學生對音高3(mi)、5(sol)、6(la)和手號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在認識新朋友時,對新加入的1(do)也非常熱情。把新舊知識轉化為角色的設計,有效的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重點的突破。
三、游戲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愛玩是人類的天性,在自律程度較低的小學階段孩子中,這一特征尤為明顯。對于孩子們來說,上課常常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能在教學中添加游戲因素,將極好地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
游戲化是指將游戲的思維和機制運用到其他領域,以指導用戶交互和使用的方法。他可以通過有趣,獨特和人性化的設計影響用戶的心理取向,從而促進他們的參與。在學習過程中,每一次游戲關卡都可能是知識的積累過程,一次又一次地升級,讓學習成為孩子們喜愛的事情。
以《感知音的高低(三)》課例為例,針對“電視課堂”的特點,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游戲層層遞進,通過游戲反復鞏固知識,做完游戲開始嘗試應用,再到最后是創作,盡可能用游戲貫穿整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本節課的游戲闖關環節的設計。
【闖關游戲】
第一關游戲“聽聽誰最高”。游戲規則仔細聽:音符家族集合完畢(PPT展示4個音),思思老師一次彈他們其中兩個音,請同學們來比一比是哪一個音更高。請看示范(老師示范),老師彈5組進行對比。游戲結束了,五組全部答對的同學請給自己掌聲。
第二關游戲“猜猜我的手號”。游戲規則仔細聽:思思老師手中有1(do)、3(mi)、5(sol)、6(la)四張卡片,隨機出示其中一個,請同學們唱出他的唱名,并打出他的手號請看示范(老師示范)。第二輪游戲結束了,雖然有點難度,但是卻難不倒聰明的你們呢。
第三關游戲“聽聽我是誰”。游戲規則聽仔細:思思老師會播放5組音,每組4個也就是我們音符家族,請同學們唱出正確的唱名,并打出相應的手號,請看示范(教師示范),播放五組音。
通過游戲,學生掌握1(do)、3(mi)、5(sol)、6(la)四個音的唱名、音高和手號。所以,在電視直播課的錄制過程中,游戲環節的設計非常重要,通過充分利用視頻和圖片來展示游戲規則,利用道具充實游戲環節,同時教師的熱情活潑,都能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體驗,在興趣和游戲任務中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
四、“音符家族”大挑戰,綜合拓展促提升
綜合練習是新知識鞏固和運用的重要環節,是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加強理解的環節,學生利用好這一環節,知識的記憶才會牢固,所以綜合擴展練習在“電視課堂”教學中也必不可少。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需要結合音符家族中1(do)、3(mi)、5(sol)、6(la)四個朋友以多種形式呈現,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找到學習的樂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合拓展練習】(6min)
緊張而刺激的游戲結束了,通過三輪游戲,我相信同學們都深深地記住音符家族中1(do)、3(mi)、5(sol)、6(la)四個朋友。接下來,老師再來考考你們,能不能把它們的音高、手號、音名記得更加牢固。請你們帶著愉悅的情感,將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播放視頻,演唱歌曲)
“音符家族”的朋友們還沒玩夠呢,還想跟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你們看,它們藏進了歌曲《小鈴鐺》里,請同學們仔細看歌譜,找找這首歌是由哪幾個音符朋友組成的?他們分別是do,mi,so。
(聽歌曲)這是一首輕松愉悅的歌曲,我們先聽一聽這首歌曲是怎樣演唱的吧(聽音頻)。
(唱歌譜)思思老師想邀請屏幕前的同學們,慢速地演唱一遍歌譜,請整理坐姿,腰背挺直,眼睛亮亮的,笑容甜甜的,跟思思老師一起唱(唱歌譜2次)。
(打手號唱歌譜)還記得他們的手號嗎?我們把手號也加進去好不好?來挑戰自己(唱歌譜、打手號),我相信剛剛認真聽課的同學一定能非常輕松的完成。(朗讀歌詞)同學們,這首歌曲的歌詞簡單又有趣,我們按節奏將歌詞有感情的朗讀一遍(讀歌詞)。
線上教育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教學”的檢驗,它打破了學習的空間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育公平的問題。優化后的本節“廣州電視課堂”音樂課,讓同學們在愉快的學習中感受到音樂的神奇,掌握了怎么去描繪動聽美妙的音樂故事,怎么樣編出一首動聽的歌曲,去共同享受音樂的快樂。在未來的傳統面授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將疫情期間挖掘出的教育新思想注入傳統教學,促進了課堂教學管理、教學方法及課堂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提升。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