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鞏新穎 王泳雁



摘 要:企業文化能否實現有效整合是評價跨國并購效果的重要因素。文章從企業文化的角度對吉利集團并購瑞典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實現“蛇吞象”這一跨國并購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在并購之初,吉利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與沃爾沃的文化差異,重視與沃爾沃的文化整合,努力構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組織文化氛圍。現實結果表明,吉利汽車借助沃爾沃成功實現轉型,沃爾沃實現盤活,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因此,從企業文化整合角度對這次并購案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吉利;企業文化;文化整合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企業開始重視拓展海外市場,逐步走向國際化,參與全球競爭、分工與合作。根據《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2019),2018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430.4億美元,同比下降9.6%,對外投資總體穩步健康發展。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跨國投資流量萎縮的背景下,2016年-2018年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平穩上升,全球占比穩步提高。海外并購作為一種快速獲取外部優勢競爭資源的方式,成為我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優選方式之一。
風險與收益并存,海外并購往往面臨著諸多風險與阻力。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因素中。當前,新冠病毒籠罩全球,全球經貿摩擦加劇,多國加大對外資進入的審查力度,提高準入門檻,這使得企業在并購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除此之外,文化作為深層影響因素,在并購中及并購完成后企業能否實現有效融合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從戴姆勒-克萊斯勒收購案與吉利汽車收購案的對比來看,對企業文化的有效整合是提高跨國并購成功率、企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從企業文化的角度出發,開展企業文化整合的研究與分析,能夠為企業開展跨國并購提供多樣化的視角,對實現企業并購目標、豐富跨國管理經驗及提高全球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理論基礎
1.團體動力理論
團體動力理論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西方行為科學理論進一步發展的產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勒溫提出。該理論以勒溫場論、格式塔心理學和拓撲心理學為基礎形成,重視對正式和非正式組織行為的研究。團體動力理論解釋了處于團體生活中的個體是如何同團體成員進行聯系的,也回答了個體與團隊之間通過怎樣的方式使個體有效融入團體生活,從而提高團體凝聚力、形成集體合力的問題。
2.管理方格理論
管理方格理論為研究企業領導方式及其有效性提供了基本框架,由美國行為科學家布萊克和莫頓提出。在原有研究中,存在著“以人為中心”和“以生產為中心”兩種絕對化的觀點,布萊克和莫頓從應用角度發展了領導風格的二維觀點,在“關心人”和“關心生產”的基礎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論。管理方格理論為企業管理者開展自我檢測與評估提供了基本遵循,結合企業實際動態調整,由此促進了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3.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維度
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維度發展至今可分為六個維度,包括權力距離、不確定性避免、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長期取向與短期取向、男性維度與女性維度以及放縱與自我約束。他提出,文化是一個環境中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的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該理論總結了社會成員在長期社會生活中的共性和普遍規律。因此,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維度在解釋不同群體、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文化差異有重要的意義。
三、公司簡介
1.吉利控股集團
吉利控股集團(ZGH)始建于1986年,于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在2001年獲準成為中國首家民營汽車企業,2005年成功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吉利汽車早期實施低價戰略,以低價拓展市場,致力于“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2007年吉利實施戰略轉型,開辟中高端市場,專注于“造每個人的精品車”。2010年,吉利全資收購沃爾沃,公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吉利主要業務集中于汽車制造、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同時覆蓋出行、金融等諸多業務領域,公司規模不斷擴大。
2.沃爾沃汽車
沃爾沃(Volvo)1927年創建于瑞典哥德堡,是瑞典著名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汽車追求環保、舒適,注重用戶體驗。在質量控制、安全性等方面擁有多項領先技術,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已然成為“安全標簽”。1999年,福特汽車收購沃爾沃集團旗下轎車業務,并購后由于福特汽車旗下品牌眾多,未能受到足夠重視,沃爾沃財務連年虧損,業務表現不佳。同時受金融危機影響,福特汽車資金鏈出現壓力,繼續持有沃爾沃會對福特產生不利影響。2010年吉利與福特達成收購協議。收購后沃爾沃重新煥發活力,銷售量逐年穩步增長。
四、并購動因
1.獲取優勢競爭要素
這個競爭要素包括沃爾沃作為國際知名豪華汽車品牌的技術、品牌價值、人才、國際地位等,全資收購沃爾沃使得吉利汽車能夠迅速獲取以上資源,打破技術壁壘,縮短自主創新產生的時間差,形成更具有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吉利汽車通過沃爾沃這一國際知名品牌迅速打開國際市場,走進國際視野。沃爾沃為人熟知的安全性及先進的技術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吉利汽車可以有效彌補技術短板,改變了吉利“低端廉價”的形象,提升了吉利汽車的品牌價值。
2.提高在汽車產業中的地位,拓展市場份額
吉利汽車長時間定位低端市場,難以同國內其他汽車品牌開展競爭。同時低價策略帶來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吉利汽車進入中高端市場,因此,成功收購沃爾沃對吉利來說十分重要,借助沃爾沃的品牌效應,迅速擺脫低端形象,突破關鍵技術限制,為進入中高端市場打下基礎,拓展國內市場份額。同時借助沃爾沃成功躋身國際市場,在靈活管理和技術創新的支持下努力提高國際影響力和在全球汽車產業鏈的地位。
3.正確的戰略取向與定位
吉利很早對世界汽車工作格局做出評估,認為現有汽車格局將會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吉利應該順勢而為,抓住機遇。2007年,吉利實施戰略轉型,企業使命轉變為“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這是吉利汽車發展戰略中選擇并購沃爾沃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并購可以迅速掌握沃爾沃先進的管理經驗,改善吉利汽車內部管理,從戰略層面為企業未來發展制定框架,促使內部高效、科學運行。跨國并購也是對吉利的一次重大考驗,在管理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跨國管理經驗將為吉利汽車實施國際化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吉利和沃爾沃在并購之初的文化差異表現
1.民族文化層面
依據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維度對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所處的不同民族文化環境進行分析。
2.企業文化層面
基于以上企業文化的差異,對于吉利汽車并購沃爾沃后能否探索出有效的管理體制、能否借鑒并轉化沃爾沃先進技術運用到吉利汽車,短時間內存在爭議。
依據團體動力理論的相關研究,團體成員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形成群體內聚力共同應對潛在威脅。沃爾沃在并購之初與吉利不可避免地存在沖突,這種沖突一方面表現在被并購群體對兩家車企原有汽車地位的認知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心理落差,同時未來的不確定性的增加使得群體內聚力提高共同應對外部威脅。另一方面,并購后兩家車企獨立自主經營,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不相容甚至沖突的情況在競爭與合作中將會變得明顯,這對吉利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極大的考驗。
根據管理方格理論的相關研究,吉利汽車在東方文化的影響下,強調員工奉獻,對企業員工嚴格要求,力求保證生產,重視企業利潤。沃爾沃汽車原屬福特汽車,受西方文化影響大,員工工作和生活有明確的界限,關注生活質量,追求個人價值。同時西方企業獨特的工會制度也會限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得企業在管理上必須充分考慮員工的訴求,也就形成了西方企業獨特的管理方式。另外中國特有的加班文化與西方的加班制度也存在差異,吉利與沃爾沃的工會如何協調,這最終體現在縮小并兼顧兩家企業的文化差異上。
六、文化整合措施
吉利與沃爾沃的文化差異,首先表現在民族文化差異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開展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將成為兩家企業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其次表現在兩家車企的目標定位,吉利汽車在整車制造方面更考慮經濟適用、性價比高的問題,屬于中低端車;而沃爾沃主打安全舒適、綠色環保,定位高端車。因此,吉利汽車能否借鑒其先進技術、技術的轉化能力以及是否會因技術運用而導致成本上升或加強對沃爾沃成本控制使得沃爾沃質量下降,成為人們的重要關注點。
1.獨立自主經營,實現“一企兩制”
李書福提出“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兩者是兄弟關系,不是父子關系”,吉利對沃爾沃的管理不是單一的管控和壓制,分別制定了吉利和沃爾沃兩個品牌的發展戰略,保留了沃爾沃原有的管理團隊、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使得沃爾沃具有很大的自主權,自主處理內部事務,自主決定本企業經營事項,鞏固員工的心理契約,重建組織信任,給予沃爾沃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削弱雙方之間的隔閡與摩擦,構建了良好的溝通交流環境。
吉利有效地利用了沃爾沃的資源,沃爾沃對企業的自主經營權使得其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兩者實現雙贏。吉利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整合道路,形成了獨特的全球化發展思路。
2.重構吉利內部文化,加強對話交流
吉利汽車的企業使命“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充分體現了與沃爾沃之間的文化融合。通過建立雙方人才交流機制,促進沃爾沃與吉利之間的價值認同。吉利充分吸收沃爾沃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和企業文化,在此基礎上調整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成立“沃爾沃-吉利對話與合作委員會”,以對話的方式,就雙方關注的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設計、新技術開發及人才培養與交流等內容進行深度溝通,促進信息共享,提供有效、可靠的實現與轉化渠道,為雙方進一步開展技術創新、知識共享、人才交流及業務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加強企業文化管理與研究
為促進雙方文化融合,吉利雇傭專業的文化整合團隊開展企業文化整合,定期開展跨文化培訓,雙方充分了解對方的價值觀念及深層次的文化背景,達成共識。吉利重視保護沃爾沃這一品牌,在保留沃爾沃原有管理團隊的基礎上,雇傭具有豐富的跨國管理經驗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對沃爾沃進行管理,更好地維護了沃爾沃的品牌形象。成立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加強國際合作,專門研究整合型企業的發展難題,拓展了吉利集團的國際視野,提高了全球化管理能力和全球型企業文化的整合能力。
七、結論
本文重點闡述了企業文化整合在跨國并購中的重要作用。吉利并購沃爾沃后通過企業文化整合實現了有效融合,現實結果表明吉利汽車借助沃爾沃成功實現品牌溢價,利用沃爾沃先進技術和成熟的海外銷售網絡為吉利汽車進入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沃爾沃借助吉利成功實現盤活,在保持原有目標定位的基礎上充分激發活力和創造力。我國企業要想“走出去”并且“走得穩”,必須重視企業文化整合,它滲透在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成為影響并購效果及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應當重視文化整合,發揮文化的引導作用,促進集體合力的形成,在國際化進程中探索出一條適合本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整合道路。
參考文獻:
[1]陳璇.淺談吉利集團并購沃爾沃汽車[J].中國商論,2020(01):134-135.
[2]劉茜.吉利并購沃爾沃的協同效應研究[D].廣東工業大學,2019.
[3]孟凡臣,趙中華.國際并購企業跨文化吸收能力評價案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01):97-104.
[4]蔣瑜潔.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后的整合模式——以吉利集團并購沃爾沃汽車為例[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38(07):126-132.
[5]李書福.打造全球型企業文化[J].現代企業文化(上旬),2015(07):54-55.
作者簡介:劉超(1997.10- ),男,漢族,山西朔州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鞏新穎(1999.04- ),女,漢族,山東淄博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學;王泳雁(2001.07- ),女,漢族,山西太原人,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