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錚
[摘 要]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站在“三全”育人的高度,堅持既要育才,更要育人的原則,筑牢思想陣地,搶占理論高地,建強保障基地。本文重點從人格魅力、形象魅力、語言魅力等六個方面闡述了藝術課堂教師所應具備的魅力。
[關鍵詞] 立德樹人;魅力;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5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9-0033-03
立德樹人是當前高校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在立德樹人過程中堅持既要育才,更要育人。從課程育人到實踐育人,實施全員以及全過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策略,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保整體性、全局性與時代性有機統一。[1]這是落實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核心所在,是培養現代化建設者及未來接班人的本質要求。為此,我們惠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在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依據《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及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九大等重要會議上的講話精神,[2]將我們在立德樹人的實踐中,如何全面提高職前教師的魅力,談談我們的思考與做法,以饗專家及同行。
一 搶占育人高地,踐行立德樹人
發展教育既是國之大計,又是黨之大計。[3]俗話說,教育興則國家興,直接關乎國家的興衰與存亡,謂之國之大計。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國家的執政黨,黨的使命就是建設強國,實現復興之夢,而要實現中國夢就離不開教育,因此說,教育又是黨之大計。那么,靠什么發展教育,靠的是教師,有了教師,方能發展教育,所以,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從以下三個著力點把握:
1 筑牢思想陣地
我們常說,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4]立德樹人的核心是德,對于德才辯證關系,司馬光先生在《資治通鑒》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5]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明確了育才和育人的關系。大學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也是打牢思想基礎、筑牢思想陣地關鍵期。思想教育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常”“長”堅持、一貫而終。“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等長效機制。”[6]只有這樣,才能卓有成效。開足思想政治教育課,如: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通識教育類課程,重在增強學生使命擔當,立德樹人、立志成才,筑牢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實現從“以知促行”到“以行求知”,再到“知行合一”,引領當代大學生成為新時代四有好教師。[7]
2 搶占理論高地
理想信念并非無本之木、無根之源,而要厚植在理論修養之上。思政課程是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法,透過現象抓事物本質、開辟通往真理之路。這也正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8]思政課程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和執行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搶占理論高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深入課堂的同時,將習近平新時代新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打牢根基,用個人的夢去編織中國夢。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提升職前小學教師政治理論素養。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借助互聯網+、手機APP等社交平臺,不知不覺接受政治教育,探索真理,堅定信念。通過侵染教育,引導大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厚植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血脈注入靈魂。培養中,我們利用上黨課,開愛國主義主題班會,誦讀紅色經典、觀看愛國電影,走入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社區教育調查等形式各異的活動,讓情懷教育生根發芽,搶占育人高地。
3 建強保障基地
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思政課程建設力度,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用正能量引導人、教育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9]上好“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關鍵在教師,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10]惠州學院校黨委堅持把嚴格管理與科學治理有機結合,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上黨課,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加強各院公共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集中培訓學習,上下聯動,協同育人,把好源頭關,確保育出的小學教師德才兼備。
二 提高核心素養,爭做魅力教師
1 塑造人格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師的儀表儀容、心理素質、道德風范、知識修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是一種權力之外的對他人的影響力。[11]這種影響力不僅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而且經久不衰。孟子說:“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誠服也。”[12]其實,孟子所言令人心悅誠服的“德”,就是人格的魅力。一般來講,教師人格魅力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質:一方面信仰堅定,有矢志不渝的堅毅力。另一方面品德高尚,有才華橫溢的吸引力。第三方面寬以待人,有虛懷若谷的親和力。四方面沉著冷靜、決斷,有瀟灑自如的果敢力。五方面舉止得體,有溫文爾雅的感染力等。基于人格魅力的這些特質,我們在培養職前小學教師的過程中:
(1)學會微笑。教師禮儀課上基本的要求先學會微笑,它不僅傳達真誠和友善,具有豐富的內涵,而且可以激發想象,啟迪人的智慧。讓教師學著對自己微笑、對他人微笑;登講臺微笑,哪怕在電梯間邂逅師生、搭訕,也要面露微笑,留下美好瞬間、良好印象,塑造教師的親和力。
(2)學會傾聽。傾聽是人與人思想和感情交流溝通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不只是簡單的聽,還要在聽后學會應答。隨著對方話語的深入,適時點頭,說到精彩處時,并報以微笑附和,產生共鳴,給人“得一知己”之感,塑造教師的感染力。切忌在對方說話時插嘴、走神、摳鼻子、挖眼睛等不雅之行。
(3)學會舉止。站姿要求抬頭挺胸、舒肩前傾、平視前方,合理運用手勢等,拉近彼此心理距離。我們緊扣師德師風和職業道德規范以及專業情意,把這些一言一行及一枝一節之微,嚴格訓練,養成好習慣,塑造教師的吸引力。
2 打造形象魅力
郭沫若先生說過:“從人們對服裝的選擇,可以窺測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的底蘊。”[13]意思是說人可以通過穿衣打扮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
(1)儀表得體。俗話說,三年吃飯,五年穿衣。穿好得體的衣服,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要根據自己的高矮、胖瘦、時節、職業等因素合理搭配,不可忽視外表之美。很多一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喜歡漂亮、帥氣的老師瀟灑飄逸地站在講臺上。如何打扮才算美呢?“美”不是用名牌包裝、奢華堆砌,而是簡潔大方,不失活潑時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14]當教師身著端莊大方、合乎時宜的服裝走入課堂,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加飽滿,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參與課堂活動的人數也明顯增加。
(2)儀容淡雅。女教師應化清簡雅致的淡妝,給學生陽光健康、清新脫俗的“美”的引導;男教師應干凈利落,舉止有度,給學生風度翩翩、泰然自若的“美”的感受。以整潔的面容,飽滿的精神,彰顯教師的自尊自愛,努力打造自身良好的外部形象,用個人形象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實現教師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完美結合,侵染學生對“美”的欣賞,填補缺失的“美育”教育。
在校期間,我們嚴格要求,不許穿拖鞋、露肩、露背及吊帶裙,不許濃妝艷抹等作出與師德師風相悖的行為,督促習慣養成性教育。為此,我校成立了學生文明督查隊,離退休教師成立了督導組,監督、監察師生不文明、有失師德師風之行。校園文明蔚然成風,我校獲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省級文明單位、第二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等稱號。
3 錘煉語言魅力
語言表達是教師傳授知識和教育學生的基本手段。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晰,語速適中,聲音洪亮;用詞簡明準確、規范得體;邏輯層次分明,有味道等,是對所有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用美的語言喚起學生對美的向往,讓學生徜徉在美的藝術中,感知美,欣賞美,打開心扉,從喜歡教師到喜歡這門課程,提高學習興趣。相反,如果教師課堂用語枯燥乏味,羅唆重復,口頭禪不斷,加之語病、文理不通等,學生自然也會漸漸失去學習這門課的熱情和興趣。教師若想讓自己的課堂語言脫離瑣碎煩冗,避免枯燥乏味,就得在平時和長期的工作中,努力錘煉,使自己的語言不僅科學、嚴謹、形象、幽默,而且生動、有趣、魅力、藝術。
教學實訓中,教師通過誦讀、提問等形式,讓學生學會對事物進行敘述、描繪、解釋、推理等。同時,讓學生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時時處處保持捕捉“美”的警覺,勤于讀書,重在積累,朝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方向不斷提升自己,讓精彩富有個性的課堂為教師增添魅力。我們利用晨讀、課前十分鐘雙語活動、講故事等形式,讓他們多讀多練,夯實語言基本功。與此同時,搭建廣闊實踐平臺。通過經典誦讀、雙語比賽、講故事、說課等形式各異,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活動,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凸顯知識魅力
教師的學科知識素養是其履行教書育人工作的基本條件。教師必須精通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策略知識,精深知識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完整知識體系,促進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融合。同時,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包括人文、社會、自然、藝術以及生活常識,并實現融會貫通。教師不僅要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學生身心健康知識、教學管理知識,而且要把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不僅知道教什么,還要知道怎樣教、為什么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形成獨特的教育管理藝術。
以語文學科為例,教師僅借美的儀表、語言、書寫,難以維系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潛心鉆研、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引領學生發現知識碎片中的閃光點、關鍵點。魅力課堂離不開精細的文本研讀和藝術的教學設計。語文教材的選取涉及古今中外,體裁廣泛,具有一定的審美功能。這些文萃精華無不包含著美的因素,閃耀著美的光華。[15]教師應根據文本呈現出美的不同表現形式,深挖美的元素。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中語言美、文字美、自然美、生命美等,引領學生發現美的所在,讓他們感知美,欣賞美,受到美的熏陶,喚起學生的情感。這是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也是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目標所在。好的語文教師,就要終身學習,提升涵養,成為美的形象代言人,引領學生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尋找美,發現美;把語文課上得有溫度、有色彩、有情感,綻放美的光芒。讓學生借助語言文字的功能表達美、創造美、分享美,引導他們成為言行文明,情趣高雅,品德高尚的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5 展示書寫魅力
展示漢字書寫之美,亦是教師的基本職業技能要求。一幅賞心悅目的板書不僅帶給人美的體驗、美的感受,還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板書的科學性展現了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形象化,匠心獨運地布局、規劃、設計、呈現;藝術性展現了能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符號、線條圖畫、色彩等手段,強化其表現力,給學生插上一雙尋找美的翅膀。
教學實訓中,首先是勤學苦練。我們給學生每人配備一塊小黑板,苦練100天,書寫規范字、標準字、漂亮字。鼓勵他們忍耐孤獨、寂寞、酷暑嚴寒,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改變原有書寫習慣,通過“點”“劃”等基本筆畫重鑄書寫結構,度過痛苦與艱難期,穩步提高書寫水平。見習、實習時,要求學生的課堂教學板書規范、美觀;要求作業批語的書寫工整、有激勵性。其次是示范引領。要求班干部在黑板上書寫作業時,力求認真、漂亮,標點準確,格式規范,為全體同學起到示范與榜樣的作用。最后是搭建實踐平臺。期中、期末階段性舉辦一些作業展評、書寫比賽等各級各類活動,引導學生重視書寫。除此之外,我經常告訴學生“字如其人”“字是門面”等道理,讓學生觀察嘗試一字多寫,從中辨析什么是美,充分感受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它是有選擇的,激發學生重視漢字的形體美,熱愛書寫漢字,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出來的字規范端正、整潔美觀。
6 嫻熟技術魅力
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是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體現。現在大中小學校,多媒體技術已普遍應用,不僅要求教師操作嫻熟,而且還要求會設計、制作課件,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通過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多種途徑,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在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中,不僅開設有計算機基礎等公共課程,而且增加了多媒體技術、微課制作等相應的必修課與選修課,以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用嫻熟的技術魅力打動教學對象。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課堂需要多種藝術手段做支撐,這種藝術,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魅力”,一種有形或無形的競爭力,是新時代“四有”好教師所必備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
[3][9]湖南紅網新聞網絡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辦好思政課要筑牢陣地、搶占高地、建強基地[R/OL]. 2019-08-15.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1943666879191604&wfr=spider&for=pc.
[4]董強.抓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N].貴州日報,2019-06-27.
[5]司馬光.資治通鑒(第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6.
[6]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7]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 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人民日報,2014-09-10.
[8]葉影.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文教資料,2008(3):141-142.
[10]李曉艷,劉正發.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中通識教育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10):51-53.
[11]劉曉燕.教師要努力塑造人格魅力[J].新西部(理論版),2015(10):90-91.
[12]孟子.公孫丑章向上[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3]韋章聰.談小學教師的服飾禮儀[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275-276.
[14][15] 李珂.做美麗教師 創魅力課堂[J].甘肅教育,2019(15):135.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