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保玲
[摘 要] 為順應“三全育人”要求和用人單位實際需求,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近年來有計劃地推進“課程思政”教學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首先分析了該校市場營銷專業推進“課程思政”的必要性,接著闡述了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與改革的現行措施,指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因素與先決條件,并從教師與制度兩方面給出了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三全育人;市場營銷;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9-0073-03
一 市場營銷專業推進“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院(系)層面的綜合改革要聚焦課程育人”,要求院(系)著力推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深入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育人元素,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把這些元素自然納入課堂講授內容,滲透性地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國內高校一方面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獲得感;另一方面努力構建專業“課程思政”育人體系[1-3],強化對學生職業理想信念、職業道德操守、創新創業精神的教育弘揚。
近年來,地方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轉變人才培養模式,紛紛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從實踐效果看,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仍處于傳統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影響之下,“重理論教學、輕技能培訓”“重專業能力、輕理想信念”等現象仍屢見不鮮,這使得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難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畢業生職業能力供需存在較大差距。以往研究表明,用人單位不太看重專業能力,因為他們認為畢業生職業能力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決于通用能力、隱性能力或隱性素質;還發現不同行業或職位群對畢業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都有差異[4-5],比如制造業看重顯性職業能力,信息產業關注隱性職業能力。特定行業或職位群所需職業能力不能完全從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中獲得,還必須從專業課程教學中汲取養分。
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及早地觀察注意到這一趨勢,自2009年起構建推行“合作雙贏”專業實習模式,充分利用用人單位資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2014年開始有意識地嘗試只為有限產業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還組織力量加強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理論研究,還努力把“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各環節,畢業生職業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認同。這進一步堅定了該校市場營銷專業持續推進“課程思政”教學與改革的信心與決心。
二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與改革的措施
1 凝練育人目標
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目標要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面向相對應。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樹立為有限產業培養人才的理念,以增強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適配度。首先摸清家底,明確自身優勢及不足,結合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這一國家戰略,選擇面向山東半島及全省高端商貿流通與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對接。其次多渠道獲得對接產業信息及接入途徑,深入研究其發展趨勢以及對營銷人才的差異化需求,集中精力培養服務面向產業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與素質。
專業課程育人理應保有深厚的文化價值[6]。由于本專業大部分學生的生源地與就業去向都是山東省,把根植于齊魯大地的魯商文化視為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的重要教育資源。本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是傳承與發展優秀魯商文化,教導學生重視家國情懷、恪守倫理道德、勇擔社會責任。努力提煉魯商文化核心要素,嘗試將其分解嵌入到教學大綱、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整個教學過程,在潛移默化中使更多的學生認可魯商作為、認同魯商文化,進而產生高度的事業心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2 明確育人元素
(1)分析嵌入內容
魯商文化根植于儒家傳統文化的沃土,在不同時期的文化表現不同,甚至同一要素在不同時期的內涵也有較大的變化。激勵引導專業教師系統研究魯商文化,深入交流各自研究成果,歸納提煉魯商文化各時期共有之核心要素(比如仁、信、義等),深入分析同一要素在不同時期的內涵變化;還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方式,虛心向校外專家及企業人士請教,確保吃透新時代下魯商文化要素的含義及其具體表征,正確辨識其中哪些要素及表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這些相一致的要素及表征就是要嵌入專業課程的內容。
(2)發掘嵌入地方
專業“課程思政”的本質不是把專業課程上成思政理論課[7-8],而是要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魯商文化要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以往研究指出,專業“課程思政”不應一哄而上,而應科學取舍[9-11]。本專業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先組織專業教師分解出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流通原理、創業營銷等4門專業課程中重要的理論知識點與關鍵的實踐環節,深入發掘其中可以凝練或者可以融入育人元素的地方,然后把這樣的地方列出總表,通過具體的討論與分析,刪除掉交叉重復或者與課程聯系度不高的知識點,明確每門課程中哪些章節要講授哪些“課程思政”內容。
(3)開設新課程
本專業還針對服務面向企業進行了廣泛的調研,掌握了他們對本專業畢業生在思想政治層面上提出的新要求,并比較這些新要求與思政理論課講授相關內容的差異,評價這些要求能否完全由現有思政理論課涵蓋;如果不能涵蓋,則開設新的專業課程,比如魯商文化與商業倫理。
3 突出企業文化特色
本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不是閉門造車,已與多家服務面向企業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作用;同時注重汲取優秀的商業企業文化,把企業文化作為重要的德育元素融合理論教學,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1)遴選優秀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遴選他們所具有的共性元素對專業學生進行企業文化教育,尤其注意選擇專業課中對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具有價值的元素,比如魯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博施濟眾、依群利己的情懷等,將企業精神、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潛移默化地融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各環節,使學生在學期間就接受職業素質培育,加快學生融入用人單位的速度,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2)吸納合作企業高管參與“課程思政”建設
邀請合作企業高管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的討論與編制工作;合作開展魯商文化研究,提煉合作企業及其管理者先進事跡,編寫“課程思政”案例,同時讓他們現身說法講給學生聽;自2009年實施“合作雙贏”實習模式,企業人員深度參與專業實習,為學生實習提供場所、項目,對各環節進行現場指導與引領,讓學生在實踐中更直觀地觀察、體驗與領悟優秀企業文化,加速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
三 市場營銷專業 “課程思政”的關鍵及完善對策
1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的關鍵
(1)挖掘資源
思政教育資源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先決條件,不是來自現有思政理論課,而是挖掘自專業課程。每一位專業教師都要圍繞確立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深挖自己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以及處理好“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考慮融入方式與方法,把這些資源恰如其分地融合課堂教學之中,防止沖淡專業課程傳授專業技能的主要角色。同時要組織多方力量論證,形成“課程思政”的教學指南及規范。每一位專業教師都要明確所授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確定這些元素具體融入的地方與方式,并且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平臺、成效體現和教學評價諸環節明確育人要求,全面提高“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質量。
(2)專業教師
他們是“課程思政”生成的關鍵因素?!罢n程思政”效果主要取決于專業教師的育人意識與育人能力。在高?,F行管理考評制度下,“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廣泛存在,專業教師把精力與時間大都投向科學研究,有些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只是應付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即可,不奢望能在教學上做出多大成績,他們更不愿意再多承擔一塊“課程思政”的任務。
從青島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實踐來看,專業教師承擔“課程思政”任務的意愿不強烈,無論是老教師還是青年教師。主要是由教研室主任帶領著青年教師做,多少有些強迫的成分。教研室主任先向青年教師講“課程思政”對專業發展的意義、價值,再在聘課與實踐教學安排上給予適當照顧,如果這兩招都不管用,只能強制要求他們分擔一些工作。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其他事情做得再好,只要科學研究任務不達標,青年教師就評不上職稱。即使有個別專業課教師表示愿意嘗試“課程思政”,但是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局限,以及對魯商文化的理解不到位,也沒有足夠能力做好“課程思政”的任務。
2 完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的對策
(1)培訓專業教師
第一,明確專業教師與思政理論課教師的定位。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承擔主體作用,要深入挖掘所授課程中蘊含的育人資源;而思政理論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承擔指導與推進作用,要幫助提高專業教師思政理論水平,與專業教師一起確定專業課中的思政教育資源。
第二,有計劃地對專業教師開展實踐研修。要制定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制度,讓更多的專業教師尤其是新進青年教師走進優秀魯商企業或紅色課堂,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覺悟,也讓他們對魯商文化有切身的體驗與感悟,才有能力做好課程育人工作。
第三,促進教師保持言教與身教相統一。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影響不只局限于課堂上怎么講,更主要的是看課外怎么做。學校與學院都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四有”好教師;同時教師自身也要修身立德,身正為范,成為學生做人的一面鏡子。
(2)完善制度保障
體制機制建設是推進“課程思政”教學與改革的重要內容[12],“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
第一,視野定位要高。從目前來看說的多些,做得少些,特別是學院層面尚未有實質性的行動?!罢n程思政”不是由高校內部某一個職能部門或院系就能單獨解決的問題,不能單純地把這個任務作為學校某一個職能部門的任務,而應在學校黨委領導下成立專門的“課程思政”育人領導機構,成員包括各學院黨委、教務處、學生工作處等在內。
第二,體制機制要細。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與改革主要是憑自身意識和一腔熱情在做,學校與學院兩級都還未有相關的制度安排、規劃設計與經費支撐來保證“課程思政”改革的落實落地。建議學校給予“課程思政”專項經費支持,教務處專設“課程思政”教改研究項目,促進專業教師進行教學模式及方法改革;更需要人事處制定相應激勵機制,在評優評獎、職稱評審、績效工資等方面有所體現,提升專業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愿與積極性。
第三,評價機制要有。目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尚未建立,沒有評價指標體系和效果評價標準,現行教學評價體系中也未納入“課程思政”效果部分,使得監督也就無法全面落實。今后教學評價體系要加大教學尤其是“課程思政”成績所占比例,使其在與專業教師切實利益相關方面予以充分體現;評選“課程思政”育人典型人物,并給予大力表彰宣傳和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參考文獻:
[1]高寧,張夢. 對“課程思政”建設若干理論問題的“課程論”分析[J]. 中國大學教學, 2018(10) : 59-63.
[2]吳月齊. 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8(1): 67-69.
[3]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12): 16-18.
[4]朱頌梅,齊曉梅. 大學生職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當代教育科學,2013(23): 35-39.
[5]朱惠軍.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需求現狀及對策分析[J]. 思想理論教育,2016(4): 88-91.
[6]伍醒,顧建民.“課程思政”理念的歷史邏輯、制度訴求與行動路向[J].大學教育科學,2019(3): 54-60.
[7]史巍.論以“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的關鍵點位及有效落實[J].學術論壇, 2018( 4): 168-173.
[8]朱飛. 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澄明與進路選擇[J]. 思想理論教育, 2019(8): 67-72.
[9]王茜. “課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課程體系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4): 64-68.
[10]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 2018(3): 64-69.
[11]馬亮,顧曉英,李偉協同育人視角下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 125-128.
[12]錢欣,曾寧.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研究述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6): 155-157.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