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納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基于學生核心素養下醫學院校三全育人目標體系的構建干預方案。對于醫學生,最近有許多研究者提出要在醫學教學當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深度學習,既在教育干預過程中,相應的指導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思維觀念,重新正確認識并接納這類學生的觀念,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學生對存在的知識提出一定的疑問,進行深度學習,有利于學習主動性的提高,也能能促進相關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專業素養。隨著愛國主義、品德修養和教育實踐逐步深入,加強核心素養也是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徑,相關醫學院校以在學業質量,學生能力發展及生活適應等方面進行努力,充分落實三全育人工作,從根本上上調高醫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醫學院校;核心素養;三全育人;醫學教育;教育干預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2
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黨的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促進教育公平的推進[1],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全能型人才。要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會議精神進行充分落實,全面完善三全育人的基本教育目標,促進三全育人體系的構建。高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關鍵時期,處于由學生向社會的過渡階段,而醫學的教學關系到學生專業素質及責任意識的養成,所以醫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尤為重要。在當今的教育環境及教育理念下,教育體系不斷進行改革,同時也要求在學生的教學之中能夠發揮學生主管能動性的作用,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過于依賴教師的作用,學生在培養之后并沒有形成自身的思維體系。因此目前醫學生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對于這類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為教育干預[2]。為了研究科學有效的干預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三全育人體系的建立,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加強核心素養的教育是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的重要環節
醫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及終身學習需要具備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具體指的是:(1)人力資本存量,人力資本指個體之中的知識,技能及體力的質量因素綜合。醫學生具有的基本素質應包括醫學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技能以及完備的職業道德,因此相應的教育主管部門要把為祖國培養新時代背景下社會據需專業醫學人才作為培養目標。(2)社會資本存量,社會資本指的是存在于社會結構的個人資源,它為行動者提供便利,社會資本作為一種無形的資源,是根據人們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位置所決定的。醫學院校進行醫學教育時首先要培養學生完備的社會資本意識,強化學生對社會資本的積累與利用能力,以促進自身接受更多的社會支持。(3)心理資本存量。心理資本具體指個體成長和發展之中表現出來的具有可測量,可開發的心理狀態,是促進個人成長的心理資源,作為醫學生,心理資本主要分為人際型以及事務型,按照分類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針對性培養干預。因此,進行三全育人相關工作的推進,要始終圍繞“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這最基本的問題與方針。簡言之,強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才可以充分落實三全育人工作,構建三全育人教育體系。
2 確立三全育人目標
相關的醫學院校要以培養什么樣的人作為導向以確定三全育人的目標,根據醫學生的具體個人情況及教學管理的目標,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
2.1 價值取向目標
主體指向相應價值目標的進程之中,個體所體現出的基本價值觀、整體發展方向與趨勢即為價值取向,這是一個動態發展進程。若醫學生具有十分強的個人意識,同時具有較弱的追求理想信念的動力,往往會導致生活目標功利化及世俗化,面對競爭壓力及各種誘惑,醫學生偏離了醫學的真正目的,目標及理想趨向功利化,在學習和思考上過分功利化。
2.2 學業質量目標
醫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的相關表現稱之為學業質量,學業質量主要由學科內容及理論實踐內容所決定,醫學有著豐富系統的理論體系,由于醫學生從事的工作與患者的生命相關,進行醫學實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儲備充分的理論知識,同時醫學又是一個具有極強實踐性的學科,同樣要注意基本技能的掌握與培養,不斷提出崗位的適應能力為學習目標。
2.3 社會適應目標
當今時代,社會壓力逐年增大,醫患矛盾糾紛頻發。因此采取何種方式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成為醫學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社會適應是衡量個體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影響醫學生社會適應的因素較多,包括社會支持及人格特征,醫學生的人格特征通過人際關系,行事風格體現。社會支持同樣會對醫學生解決相關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造成影響,進而對其社會適應造成一定影響。
3 落實三全育人工作,完善培養方案
3.1 實施立德教育,促進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建立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不僅是醫學生的誓言,同樣是作為醫務工作者的莊嚴使命。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教育學生要有追求醫學理想的勇氣與信念,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教育學生為社會做出屬于自己的貢獻。
3.2 實施立學教育,確立學業質量標準
關注培養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4]。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定期觀察干預的效果,通常使用三級干預的方法。采用寬進嚴出以及教考分離等改革方案,堅持不懈地健全校風、教風、學風以及考風相關建設工作。第一級的干預在課堂實施,給予學生展示其興趣、特殊才能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提供相應的教學安排[5]。第二級主要評價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第三級主要對學生進行多學科的心理與教育的評估。根據相應的評估結果,為這類學生制定相應的干預教育措施,將學生課外活動及小組活動情況進行量化打分,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堅持以健康為中心的從業理念,不斷提高責任感及使命感。
3.3 實施立身教育,強化學習適應能力
當今時代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重大轉變,社會對我國的健康與醫療服務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也造成了醫學生的心理壓力,況且當今的就醫環境不好且醫患環境緊張,使得部分醫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缺乏足夠的幸福感,盡可能給學生們創造學習氛圍,學生自身的行為都會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開展學生感興趣并愿意參與到其中的集體活動,有意識的幫助學生轉移注意力,鼓勵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當中,享受幸福與快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培養核心素養,讓廣大學生敢于挑戰權威,要積極引導醫學生建立心理素質,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參與醫學實踐。
4 討 論
目前相關教育機構及政府對于醫學生教育幫助還較少,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明顯不足,主要因為其開展較為繁瑣,因此需要研究這類學生的相關認知特點,制定較為合理的教育方案。要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引進醫學院校的三全育人構建工作,立足于培養什么人確立三全育人目標[6],因此,需要通過多層次的、從多個角度來進一步探明醫學生學習的特點。其次要給予醫學生的合理的教育干預,改變傳統觀念,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校園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確立正確的學業標準,同時加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7],通過老師,學校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實現學生醫學教育三全育人體系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高迎萍,孫偉思,陳冬梅,等.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三全·四導”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97):97-98+103.
[2] 韓 月,朱 虹,劉蘭茹.高等醫學院校醫事法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與實踐——以哈爾濱醫科大學藥事法學課程為例[J].醫學與法學,2019,11(05):75-79.
[3] 王 璇,馮 進.基于護生核心素養的中醫護理臨床師資培養狀況研究[J].全科護理,2019,17(28):3502-3505.
[4] 徐雪平.學生核心素養視角下醫學院校三全育人目標體系的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0):9-10.
[5] 潘水凡.核心素養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青年外語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J].才智,2019(05):23-24.
[6] 劉紅敏,徐紀偉.基于醫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教學研究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3):19-20.
[7] 何 鵬.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與提升策略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8(3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