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課程,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重視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還要重視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促使小學生能夠對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意義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使小學生能夠主動將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文章就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的相關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
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質量,不僅會直接影響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還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成長。因此,實際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在充分考慮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的聯系到一起,使學生能在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在此基礎上,達到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目標。
一、 借助生活化的數學語言組織教學
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接收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會對學生的學習質量產生相應的影響。從數學學科自身的角度來講,數學語言具有高精確性和高抽象性的特點,而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發展,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對自身語言表達方式的關注,一方面,要準確地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又要重視自身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要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把抽象的數學語言轉化成生動具體的形象,進而有效地降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促使小學生在學習中,能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增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促使小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因為這部分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關,雖然要求小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精確性,但是,教師在向學生解釋相關知識點的時候,依然要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語言,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無法理解而產生挫敗感,影響后續的知識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向小學生解釋相關知識,在保證語言通俗易懂的基礎上,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對于位置與方向,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十字圖,然后在外面畫一個圓,讓學生想象一下這與以前學過的什么知識很像,引出鐘表知識,此時教師再將鐘表與十字圖相聯系,用通俗的語言向學生說明北方其實就是12點鐘方向等,通過教師通俗的語言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神奇,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
二、 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組織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深入理解相關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重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場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進而主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特別是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難度已經有所提升,對小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并不低,這就很容易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抗拒心理,未學之前就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而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負擔,讓學生以一個較為輕松的心態去學習數學,對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學情境也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性,從而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
例如:在教學“面積”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教室中現有的事物,像學生課桌、書本、黑板甚至是窗臺等,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對于桌椅、書本等比較小的規則物品可以讓兩人一組進行合作測量。若是黑板、窗臺等這些比較大的物品,教師則可以讓六個人一組進行測量。然后讓學生將測量出來的長寬進行詳細記錄,為保證數據準確,同一件物品可以由兩組分別進行,然后教師再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用已經學完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借此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對數學公式。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對黑板的測量可以選擇以一半為準,此外除了保護好學生安全外,教師不參與學生的測量活動,全程由學生自己動手,借此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以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也可以借助班級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會用到面積的概念?面積的概念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么意義?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思考,就會明白,數學概念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數學知識,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且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將在數學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促進學生數學實踐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能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密切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能夠更好的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 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深入理解知識,而且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知識,學會利用數學思維去解決自身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小學生自己是不會主動將自己學習的知識主動引入到生活之中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也要主動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將數學當成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而非是任務來學習,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促使學生主動發現新問題,進而在數學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與此同時,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數學知識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存在于課本中,將使學生能夠主動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錢的運用一直是學生接觸較多的生活場景,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對于此章的教學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常用的貨幣,還要讓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貨幣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引入到課堂中,在實踐中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將自己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在課上,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等這些常見面值的假紙幣發給學生,然后準備超市用到的價錢,向學生征集文具盒、橡皮、鉛筆等學習用品,也可以自己準備些學生喜歡的糖果零食,進行明碼標價,然后采用模擬購物的方式進行買賣行為,讓學生自己算除去買東西的錢還剩下多少錢。在模擬完畢后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的小零食發給學生,以活躍課堂氛圍。課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用真實貨幣進行購物,進一步鞏固課本中學到的知識,以此為基礎,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四、 開展生活化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學習積極性受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的影響。數學知識本身而言邏輯性極強,以理論性知識為主,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也不強,這就導致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難以集中,整個課堂教學效果變差。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突破數學學科自身的局限性,數學教師做了多種嘗試,在筆者看來開展生活化小游戲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比較有效。生活化小游戲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具備生活化,與學生生活相關能夠有效降低游戲的難度,這樣能夠在游戲開始之初就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第二,是小游戲,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雖然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需要教師控制好游戲的時間。課上教學時間有限,教學任務量大,學生過于投入游戲都有可能使得游戲教學與預想的教學效果相背離,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將游戲的環節簡單化,游戲時間簡短化,以達到既激發學生積極性又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效果。
以《認識時間》這一章教學內容為例,鐘表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其所指代的時間也是學生熟悉的內容,但是對學生而言,時間知識學習起來難度極大,這一章的內容也相對枯燥一些,教師若想讓小學生能夠掌握這一章的內容,就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師可以事先準備牙刷、書本、小面包、跳繩等四樣事物分別指代起床時間、學習時間、午飯時間、放學回家的時間,然后向學生講明游戲規則。即教師將隨機抽出四名學生,讓這四名學生從左到右站好,然后教師將利用多媒體隨機展示出一張鐘表圖片讓學生判斷是屬于四組時間的哪一組并去搶其代表的事物,然后說出鐘表指代的時間。第一個搶到的并且準確說出時間的為游戲的獲勝者,這個游戲可以進行兩到三輪,然后教師可以給獲勝的學生一些小獎品,以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后續的學習之中。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充分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地聯系到一起,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自己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充分發揮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價值。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中引入生活小游戲,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玉媛.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Z1):38-40.
[2]鐘合生.課堂與生活接軌,數學與趣味并存: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4):102.
[3]丁學峰.課堂與生活接軌,數學與趣味并存: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6):92.
作者簡介:肖潭英,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臨潭縣城關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