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艷 何春慧
【摘要】目的 探討小組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6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心理護理,觀察組予以小組心理護理,對比兩組心理情況。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組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抑郁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利于幫助患者回歸社會。
【關鍵詞】抑郁癥;小組心理護理;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2..01
抑郁癥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類疾病[1]。目前臨床針對個體抑郁者患者多采用真誠、理解、勸告等心理方式進行干預,但由于患者存在缺乏興趣與自我封閉等疾病特點,故個體心理護理在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心理問題等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小組心理護理是將疾病相同的患者納入小組進行集體心理護理,通過患者間相互理解、幫助、支持等緩解其心理壓力[2]。基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小組心理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應用效果,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抑郁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3.29±5.58)歲;受教育年限5~16年,平均年限(10.45±1.19)年。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43.31±5.62)歲;受教育年限5~17年,平均年限(10.49±1.21)年。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心理護理,耐心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評估病情后給予常規心理疏導。觀察組予以小組心理護理:(1)組建心理護理小組:成立由心理科專科護士組成的心理護理小組,全面培訓組內成員,培訓內容包括人際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術,合格后再為患者進行干預。(2)制定活動計劃:參照認知行為治療相關內容,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制定具體的心理護理計劃。(3)護理計劃實施:①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與患者交談,告知小組護理規則、實施時間等,囑患者認真遵守,并于活動開始前1 d電話通知患者參與,避免遺忘;②每周進行1次主題活動,包括讀書會、演講、表演等,3 h/次,設定主題后,引導患者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并確定下次活動內容;③活動結束后布置家庭作業,并于下次活動時檢查,對完成較好的患者給予獎勵;④指導患者學習肌肉放松、認知調適、合理宣泄、轉移法、幽默法等情緒調節技術,鼓勵患者合理表達內心需求,宣泄負面情緒,有效控制情緒變化;⑤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小組活動,并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收集家屬與患者的反饋,針對反饋問題舉辦專家講座,告知其治療措施、治療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表現等。兩組均干預6周。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兩個量表各包含20個項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乘1.25得到標準分,為100分,分數與患者心理狀態呈負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0.18±6.41)分、(31.65±6.73)分,對照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9.68±7.12)分、(40.82±9.95)分;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7.827、5.913,P=0.000、0.000)。
3 討 論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抑郁癥患者實施小組心理護理能夠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小組心理護理為患者創造人際學習的微型社會系統,借助團體互動,認知自我人際交往模式,從而逐漸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3]。小組心理護理根據心理護理理論,借鑒認知行為療法的相關技術與方法,引導患者在組內進行充分討論與交流,促使其了解疾病知識與心理問題的本質,提升認知水平。同時在互動中給予患者健康教育,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使其認識到認知是情感、思維和行為反應的中介,從而學會正確表達情緒;并在應對技巧中了解自我,糾正錯誤認知,產生積極面對生活的態度。小組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在他人影響下,改善沉悶的抑郁狀態,積極參與到交流中,發現自身優缺點,從而正確認知自我,改善盲目自卑狀態。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實施小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利于適應社會,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任巧玲,李遵清,吳 虹,等.希望理論在抑郁癥患者臨床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3):4239-4243.
[2] 王妙華,劉海斌,張建芳.小組積極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9,30(11):1487-1489.
[3] 王秀華,高 穎,陶筱琴,等.團體認知行為干預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5):5087-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