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先
【摘要】目的 研究總結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問題。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篩取到的西藥不合理用藥處方72份,對其不合理方面進行歸納、總結,相應提出應對策略。結果 72份不合理西藥的主要原因是聯合用藥致不良反應,占25.0%,另外也包括藥物選用問題、使用劑量不規范、配伍不合理等。結論 通過加強藥物管理、提高醫師綜合素質、注意用藥配伍等,是保證西藥臨床合理用藥之根本。
【關鍵詞】西藥;合理用藥;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合理用藥是臨床用藥安全性的根本保障,不合理用藥問題一方面會影響到藥物療效,另一方面也會危害到用藥患者的身心健康。結合長時間臨床實際來看,目前西藥臨床合理用藥依然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危害到了用藥安全性,甚至因此危險到患者性命,引發醫患糾紛[1]。所以,定期回顧臨床實際用藥情況、找到不合理之處并加以完善,是保證西藥合理使用的關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篩取到的西藥不合理用藥處方72份,所有處方均有完整臨床資料,并未將中藥處方、患者個人因素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列入研究。72份不合理用藥處方來自科室:兒科14份、普外科12份、胸外科14份、消化內科11份、泌尿外科10份、神經外科11份。其中男40份、女32份,年齡分布在2~75歲、平均年齡43.2±3.5歲。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72份不合理西藥用藥處方,統計分析其不合理用藥問題、計算不合理所占比例,分析可能發生的原因,提出相應應對策略。
1.3 數據記錄
建立數據庫,經核查無誤后,以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對西藥處方72份不合理用藥分布進行分析:主要原因是聯合用藥致不良反應18份,占25.0%;另外依次是藥物選用不合理16份、占22.2%,使用劑量過大/小15份、占20.8%,用藥配伍降低療效13份,占18.1%,重復給藥10份、占13.9%。
3 討 論
西藥處方作為患者拿藥、用藥的重要參考與憑證,如果所開具處方存在有不合理問題,不單單會使用藥處方無法達到預期療效,甚至于輕則致用藥不良反應、重則致生命危險,造成嚴重后果。
3.1 西藥臨床不合理用藥問題
對72份不合理用藥處方進行分析,發現占最高比例的問題是聯合用藥致不良反應,占25.0%,其次是藥物選用不合理22.2%、使用劑量過大/小20.8%、用藥配伍降低療效18.1%、重復給藥13.9%。具體將其劃歸為下列三類。
3.1.1 聯合用藥不合理
2種或是2種以上的藥物聯合使用,可能會導致其在體內環境當中發生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有好有壞,若是發揮出的是毒害作用,則會對患者身體內環境造成損傷;亦或是在互為影響當中抵消藥效,無法發揮預期療效。
3.1.2 用法用量不當
包括藥物使用不當的錯誤、沒有對癥用藥的錯誤,或者是雖然對癥用藥,但使用劑量或大、或小,亦或是用藥時間不當、頻次不對,皆屬于該類不合理用藥問題。
3.1.3 重復給藥
主要涵蓋內容有:同一種類型的藥物聯合使用、藥理作用相同藥物的聯合使用。分析與醫生對西藥的用法、用量、具體作用機制、藥性等方面知識把握不規范,對開具的西藥處方未能充分重視,又或者是沒有嚴格按照西藥有關管理規范進行規范管理,使藥物出現不合理的混用問題。
3.2 西藥合理用藥的安全性策略
針對以上不合理用藥問題,為進一步保證接下來用藥合理、安全性,為患者治療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3.2.1 強化西藥管理
西藥藥物種類非常多,而且類型復雜,在管理上不僅強度大、而且難度大,為了從根源上防止不合理用藥問題,首先就要做好對西藥藥物的有效管理:①西藥按照品種進行歸類,例如依據用藥方式的不同、藥理作用不同加以分類;②注意藥物在平時儲存上,根據其藥物性質進行避光管理,放在陰涼的地方,以防受光、熱影響發生變質,做好防火、防污染的管理工作;③特殊類的西藥要相應按照其規定嚴格儲存,做好標記[2]。
3.2.2 注意聯合應用
聯合用藥需注意藥物之間藥性、作用機制等,排出會對機體造成的毒害不良反應,或是藥效削弱問題;除了嚴格按照說明書用藥,還應不斷積累實踐經驗,證實聯合用藥的可行性[3]。
3.2.3 加強培訓
一方面通過建立、完善西藥管理制度,使醫師開具處方時有據可依,另一方面為醫師提供培訓機會,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保證用藥的科學、合理、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劉珍強,熊玉娥.規范化合理用藥管理對西藥合理使用及安全性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6):171-172.
[2] 潘冬玲.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及改進措施[J].中國處方藥,2019,17(11):25-26.
[3] 蔡龍海,吳世彬,林 微.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與管理措施探討[J].北方藥學,2019,16(1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