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芬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慢慢從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逐步轉向“對話式”教學,教師和學生一起互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可以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但是,由于目前高中思政課的對話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問題,對此,本文結合了教學實踐,對高中思政課主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對話式教學;主要問題;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031-01
1.對話式教學內涵
俄國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最早提出了對話概念,他說:“思想不是生活在孤立的個人意識之中,思想只有同他人別的思想發生重要的對話關系之后,才能開始自己的生活,衍生新的思想,對話是人類生存的本質。”對話教學是一種師生間平等、民主、真實的交流,是雙方平等合作,平等交流的主題。而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對話模式教師不僅可以讓師生進行語言交流活動,還可以相互切磋、求證的另一種方式。對話教學完全符合新課改后的標準,它體現了教學中民主、平等、開放、參與、互動、合作等新理念。
2.優化和提升課堂對話教學的必要性
現如今,許多一線教師都在踐行著對話教學的理念,但是由于對話教學還處于發展階段,在高中思政課堂對話教學中仍存在問題。
2.1 不敢放手的“牽引式”對話。
“牽引式”對話是指在課堂上師生對話和學生之間的對話或者是思考,都是在教師的預期之內。在這種課堂對話中,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維走,在課本中找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相關知識即可,沒有對話的思維碰撞,是一種教學話語不平等的表現。
2.2 漫無目的的“放任式”對話。
“放任式”對話即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多開口,多說話而沒有精心設計的話題,教師隨意說一個素材讓學生討論,自己則充當一個沉默者。使高中思政課堂的對話教學流行于形式,表層思維。
2.3 少數人參與的“精英式”對話。
“精英式”對話,就是參與課堂討論的學生永遠是班上幾個活躍的學生。而其他學生都淪為了沉默者,或者是觀望者,這種少數人發言的精英式對話不能夠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的激情,違背了教師教學對話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同時,也削弱了學生參與課堂的廣泛性和對話教學的全員性。
3.高中思想政治課對話教學提升策略
3.1 構建“我—你”對話師生關系,營造平等對話環境。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德育,在教學中,教師的人文素質和學識素養影響了德育教育的實操效果。因此,在進行對話式教學的實操過程中,必須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課堂上的對話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課堂上要構建一種“我—你”對話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意味著師生雙方平等、尊重,還意味著雙方在探索中互動與分享。在這種對話過程中,教師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建設一個開放有活力的課堂。
3.2 選取合適的教學話題,激發對話欲望。
課堂對話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話題情境與問題設計,教師只有在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情況下才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開拓思維。教師在開展高中思政課的對話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話題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
教師與學生討論的話題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課堂的對話才更有明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否則對話則毫無意義。同時,話題內容還要有梯度性,不僅要包含教材內容,還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
(2)話題選取的素材要有針對性。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話題時,教師要選擇和教學內容相關的題材。而精選材料時,不僅要考慮是否對教學有意義還要考慮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否有意義,既要開拓學生的視野,也要讓學生在對話教學中了解身邊的人、事、物。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形成思考意義,產生思維碰撞。
3.3 教師要善于傾聽與判斷,提高對話能力。
對話教學往往要求學生就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任務交換意見,展開討論,甚至有時候可以產生一定的爭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求教師不僅要促進師生之間或者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說里進行,同時還要保證課堂的對話教學朝著預期的目標發展。為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傾聽、判斷、評價,提高課堂對話能力。
一是要善于傾聽、及時做出判斷。
在課堂對話教學中,由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看法也不同,所以,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會提出許多奇思妙想的東西,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判斷,哪些可以保留,引導學生繼續探討。而對于偏離的對話,教師應該給予引導和掌控。
二是要及時評價反饋。
在教育傳播中,教師的態度鮮明、觀點明確、方法得當的評價語也可以溝通教學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發問,做出及時的評價,且評價用語言準確得當。
結語
綜上所述,從目前時代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來看,為了能讓高中思想政治課對話式教學能夠順利展開,且能更好的適應目前的教學倫理和思維,教師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例如發揮課堂教學的民主性、學生自主性日益凸顯,師生的互動頻繁導致教學效果也日益提升,但是在高中思政課的對話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仍有需要探索的地方,如學生話語權的分配、調控,學生傾聽、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的培養、課堂對話秩序的維護等。
參考文獻:
[1] 張增田,靳玉樂,李寶慶.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康建琴.對話教學:內涵、特征與原則.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4.
[3] 張慧華.高效課堂對話的價值與生成.當代教育論壇,2011,10.
[4] 劉旭相.對話教學研究文獻綜述.江蘇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