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爽
摘 要:閱讀是學生拓寬眼界,提升能力的基礎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品質,教師必須要加強名著導讀教學力度。通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促進學生深入學習閱讀知識,提高語文綜合水平。
關鍵詞:名著導讀;閱讀能力;教學方法;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7-0-02
一、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課程,其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學生想要深入理解語文學科,需要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知識功底。閱讀作為汲取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它對塑造學生語文能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給學生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通過極大名著導讀教學力度,不斷豐厚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教師需要以“激發興趣”為閱讀教學的出發點,不斷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興趣,在興趣引導下提升閱讀能力。為了使閱讀更具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名著中的一些橋段,熏染和刻畫學生所喜愛的人物形象,從而在高漲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推動學生深入閱讀名著。例如,教師在導讀《西游記》時,可以先給學生生動地講述“三打白骨精”、“途經女兒河”等故事,讓學生細細品味唐僧師徒四人的遭遇。通過截取電視劇、電影中的視頻片段,使學生更加立體化地認知人物角色,促進學生增進閱讀體驗和思想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小問題,促動學生聯想劇情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提“同學們覺得孫悟空厲害嗎”等問題,不斷調動和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從語文的角度出發,吸收更多的人文精神,從而在完成導讀任務的同時,實現基礎性的閱讀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巧借文本教材內容,挖掘名著中的知識信息。通過闡述作者的形象,不斷優化學生的閱讀路徑,從而在激發學生探究欲的同時,不斷將優質的語文思維模式根植在學生的腦海中,促進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傅雷家書》時,可以結合傅雷的生平事跡,給學生講述家書的創作意義。通過與學生一同閱讀該名著,不斷升華學生的語文意識,從而使學生在體味傅雷家書中思想情感的同時,推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加強對名著經典的賞析,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加強對名著經典內容的賞析,是提高學生語言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依托語言審美教學,不僅能夠驅動學生的閱讀思維,還能促進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隨著語文閱讀教學的快速發展,各種閱讀資源應運而生,閱讀學習慢慢進入到“快餐店”時期。在這一時期下,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才能使學生在紛亂的閱讀環境中,找尋到適合提升自身能力的書籍。為了防止學生走入閱讀誤區,以及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加大對經典名著的賞析教學的力度,不斷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切實提高閱讀素養和能力。首先,教師應做好課外閱讀資源把關工作。通過優化閱讀教學環境,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名著作品,不斷訓練學生的審美賞析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以施耐庵《水滸傳》中的“風雪山神廟”為例,教師可以先簡要地概述故事內容。通過從林沖的搏斗場面中,找尋學生的興趣點,促進學生在品讀該文章時,更加客觀地認知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知林沖的個性,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一步刻畫林沖的形象,從而使學生更加全面、細致地掌握該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寫作方法,進而促進學生養成“提取知識”的閱讀習慣。其次,教師應重視提升學生閱讀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辨別優質和劣質文章。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訓練學生整合文字的能力,使學生更加精妙地掌握詞語的運用方法。通過進一步熏陶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品質,從而使學生遠離“不讀亂讀,無目標讀”等不良閱讀習慣。例如,在當今信息時代文化體系下,各種電子書的出現,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尤其是一些品味低劣,毫無內涵的電子書走入了學生的世界,嚴重危害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甚至導致一些學生模仿電子書中的不良情節,養成變態、扭曲的個性思想。基于此,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和管理學生的閱讀學習,幫助學生吸收有用的營養成分,防止學生受不良閱讀資源毒害影響學業。最后,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開放認知角度,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認知文化名人。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屈原為題,與學生一起研究屈原在文學界的歷史貢獻。通過鑒賞屈原的作品,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抱負。通過依托文本中的《楚辭》內容,升華屈原的形象,促動學生體悟屈原的人生,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探知屈原的其他作品,促進學生提升語文閱讀素養。
三、進行多層次的師生互動,活躍學生的閱讀思維
在實際名著導讀閱讀教學中,教學互動是維系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理解知識的主要途徑。依托教學互動,不僅實現教與學的深層次交流,還能實現師生思想精神的碰撞。為了發展學生閱讀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需要加強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教學力度。通過找尋教學的切入點,不斷突破教學瓶頸,從而使名著導讀教學更具實效性。首先,教師需要重新定位閱讀教學目標和方法。通過堅持“順藤摸瓜”的教學原則,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其次,教師應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標,不斷開展綜合性、系統性的閱讀教學活動。依托“群文閱讀法”,不斷升華閱讀環境和學習氛圍,從而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錘煉學生的閱讀素質,使學生提升汲取和消化能力。再次,教師應從聽覺、視覺、觸覺等角度出發,不斷創新名著導讀教學法,不斷構建完整的閱讀教學體系。通過將讀與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喚醒學生的閱讀情趣。為了使名著導讀教學更具效果,教師可以借助音頻、視頻、圖片等,不斷將名著內容情景化,不斷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最后,教師必須要實現教師、學生、作品三方面的互動。通過將某些名著片段編制成劇本,讓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表演,在增強學生、作品互動的同時,幫助學生體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依托某些經典視頻,不斷激發學生對名著的感知力,從而在升華名著故事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品質。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閱讀評價體系,提升學生的閱讀成果。通過讓學生發表學習意見,不斷總結教學成果,從而給學生制定出更加優質的閱讀方案。
四、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和習慣,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的有效辦法。在目前的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把握閱讀教學的宗旨,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以理解、鑒賞、評價、感悟四位一體的教學方式,不斷鍛煉和發展學生的閱讀情懷,促進學生提取更多的閱讀養分,從而夯實學生的語文知識根基。首先,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個性需求,為學生篩選更加適宜的名著,供學生閱讀。通過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各種名著資源進行分類,從而使學生在體悟閱讀方法的同時,為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素材,從根本上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其次,教師應培養學生閱讀方法的運用能力。通過實現精讀、細讀、品讀等閱讀流程,不斷幫助學生告別低級閱讀,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實現自我意識和能力的蛻變。再次,教師應秉承“育人為本”的教學觀念,不斷教授學生思維方法,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找尋學習目標,在深入學習中沉淀語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各方面素質的平衡發展,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更健康的發展。最后,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通過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挖掘閱讀技法和積累語文知識,從而從根源上協調教閱讀教學和興趣閱讀的矛盾,從而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將“閱讀”作為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乘風破浪。
五、結語
總之,初中名著導讀教學是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需要語文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通過依托各種閱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加閱讀知識體系,掌握更加優質的閱讀方法,從而使學生汲取更多的閱讀知識,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鞠紅.談部編初中語文教材文學名著閱讀教學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
[2]尤文文.關于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分析[J].中學課程資源,2019(5).
[3]戚紅娥.名著閱讀走進初中語文課堂的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9(4).
[4]丁培培.試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名著閱讀指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