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臺常年種植西甜瓜,早春反季節設施西甜瓜及小果型西瓜種植面積全國第一,農民培訓積極推廣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促進了技術轉化,搭建了技術人員與農民溝通的途徑,保證了東臺西甜瓜的競爭力。同時,針對農民培訓的薄弱環節,提出要優化培訓組織,全面開展新品種引進篩選、雙大棚內保溫覆蓋栽培以及肥水一體化等技術的培訓,并結合綠色優質西甜瓜種植示范區建設,開展產業現場觀摩,有效提升農民素質與技術水平,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農民培訓;東臺西甜瓜;綠色;高效;技術集成與推廣
馬鵬程. 江蘇東臺市培訓推廣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0):9+11.
東臺常年種植西甜瓜面積穩定在28萬畝,年產量突破100萬噸,產值超30億元,早春反季節設施西甜瓜及小果型西瓜種植面積全國第一。東臺西瓜素以品種優、口感好、水分足、糖分高著稱。迄今為止,東臺西瓜已先后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國最具綜合價值地理標志”“江蘇十大人氣地理標志”等稱號,并被批準注冊為原產地證明商標和江蘇省著名商標、全國第一個瓜類作物中國名牌農產品,榮獲“中國西瓜之鄉”美譽[1]。
東臺西甜瓜能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在西甜瓜種植中推廣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密不可分,其中農民培訓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通過多層次、全方位培訓高素質農民,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已成為其增收致富的“助推器”[2]。
一、農民培訓在技術集成與推廣中的作用
1、促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農民培訓是促成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手段。對西甜瓜種植者進行專門的培訓,有利于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在應用一線發揮作用,使之轉化成先進生產力。通過技術培訓,講清技術應用的好處、技術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使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從實驗室、試驗田走向廣大農田,把停留在紙上的技術創新轉化為實際應用,不再僅僅是數據成果,而是發揮其實際作用[3]。
2、促進技術人員與農民的交流
農民培訓是科技人員與農民溝通的重要渠道。從事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生產和經營的農民分布較廣,技術培訓把種植者聚集到一起,當面交流技術成果的先進性和不足,讓農民接受先進技術成果,使科研人員對技術進行改進。
3、保持東臺西甜瓜的競爭力
農民培訓是促成東臺西甜瓜始終保持強有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當前東臺西甜瓜產業正處于改造傳統種植、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西甜瓜生產經營方式正從單一種植、人工勞動為主向主體多元、領域更寬廣的現代集約型方向轉變。東臺西甜瓜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適應和助推轉型升級,培訓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西甜瓜人才,并把這些人才留在瓜田,扎根大棚,積累并發揮好人才優勢,才能促進綠色西甜瓜產業的快速升級。
二、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主動參與度不高,求知意識不強
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目的性很強,都希望學一些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用就見效的農村實用技術,反之則缺乏積極性,沒有知識儲備的意識。同時,受小農意識束縛,不愿意改變固有的傳統種植方式,認為不需要浪費時間去學習。目前參訓對象少,且多數是50歲以上的種植者。
2、培訓內容脫離實際,成果推介效果不佳
目前項目成果轉化培訓主要集中在具體技術環節上,對于收獲前市場分析、收獲后銷售等方面涉及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體系以滿足農民求新、求實用的需求。西甜瓜產業中配套的操作技較少,即重理論輕實踐;同時由于新成果應用時間較短,案例少,缺乏看得見摸得著的內容,技術培訓內容不夠豐富,培訓形式不夠生動,參訓農民無法完全理解。
3、培訓形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目前農民培訓還是以傳統的課堂授課為主,即使是在田間地頭,內容上也是理論多、專業術語多,實踐少,無固定的實踐操作場所,致使培訓達不到滿意的質量與效果。
三、培訓組織與改進措施
1、優化培訓組織,分層次開展成果轉化培訓
結合高效農業示范點建設和科技示范戶培育工程,采取加大物化補貼力度等措施,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培訓。
在部級農民培訓項目上,培訓學員做到少而精,以少數西甜瓜種植面積在500畝以上的種植戶為主。專門聘請國內西甜瓜專業科研水平頂級的專家教授,要求既有高新技術,又有講課藝術,圍繞綠色優質西甜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重點講授最先進、最前沿的西甜瓜新品種、新技術,使其在西甜瓜行業上始終處于頂尖水平。
在省級農民培訓項目上,培訓學員以有一定西甜瓜種植技術、西甜瓜種植面積在100畝以上的種植戶為主。專門聘請省市具有豐富經驗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技術人員,講授綠色優質西甜瓜全產業鏈關鍵實用技術,使其轉型升級,向行業領先水平上發展壯大。
在地方農民培訓項目上,培訓學員多而廣,以想種植西甜瓜但沒有種植技術的廣大小農戶和想及早脫貧致富的農戶為主。專門聘請本地能言善辯的“土專家”“田秀才”,在農民田間課堂上,直接手把手講授綠色優質西甜瓜全產業鏈管理模式、提質增效關鍵操作技術,使其掌握關鍵要點,發家致富。
2、培訓內容與培訓形式
(1)培訓內容
選擇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技術中四項關鍵核心技術進行培訓。
一是培訓推廣高品質、耐儲運西甜瓜新品種引進篩選技術。向培訓學員推廣三大類型品種,即小果型黃瓤的小蘭、京蘭,小果型紅瓤的超越夢想、拿比特;中果型紅瓤的全美4K、美都;甜瓜主推玉菇。
二是培訓推廣西甜瓜雙大棚內保溫覆蓋栽培新模式。使用多層大棚多層覆蓋技術栽培早春西瓜,將傳統的多層內棚覆蓋薄膜改為減少1-2層內棚增覆一層無紡布,提高保溫透光效能,使西瓜上市時間能提前得到4月中旬。夏秋栽培西瓜應用“一膜一網”,實現西瓜的周年生產。培訓推廣改長棚為短棚,應用“品字型”大棚田間布局,提高棚內溫度,節省通風管理用工。
三是培訓推廣西甜瓜沼液滴灌與肥水一體化相結合技術。推廣沼液滴灌,沼液加新型沖施肥追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
四是培訓推廣西甜瓜質量安全與可追溯技術。
(2)培訓形式
結合綠色優質西甜瓜種植示范區建設,開展產業現場觀摩培訓。產前選擇育苗場舉辦工廠化育苗技術觀摩培訓,通過現場觀摩讓瓜農了解現代育苗技術的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在生產關鍵季節組織瓜農到示范農場觀摩培訓,讓瓜農了解最先進的田間管理技術效果,剖析技術成果的實現辦法。在產后組織西甜瓜新品種的田間評比鑒定培訓,通過現場培訓讓瓜農了解當下主流品種的特征特性,把握來年推介應用方向,從而讓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集成技術培訓發揮其推介效果。
四、農民培訓對技術集成與推廣的作用
通過培訓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關鍵技術,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有力帶動了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全市農業的種植業技術水平。獲得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農產品證書9個、綠色產品證書1個、有機產品證書1個。引進、篩選西甜瓜新品種206個,示范推廣13個,建立育苗中心14個,建成千畝設施西甜瓜示范基地126個。培植了珍斌果業、嶺松果業等50多個西瓜合作社和潤豐農業、德濟農業、諾亞農業等一批現代西瓜企業。
通過培訓東臺西甜瓜全產業鏈綠色高效關鍵技術,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共示范推廣66.51萬畝,占全市三年總面積的75.1%,其中2016年20.24萬畝,2017年22.46萬畝,2018年23.81萬畝。
按《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經濟效益計算辦法》計算,對全市2016-2018年67個區域試驗點及79個生產示范點進行調查,成果平均比對照增產468.8 kg/畝,每畝減少勞動用工4個,減少投入325元。根據近3年多點調查統計西甜瓜價格平均值5.1元/kg,勞動用工計100元/個,合計新增純效益3115.7元,新增14.07%,新增總經濟效益13.035億元。
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使東臺成為江蘇省最大的西瓜種業、設施、農資集散中心,并帶動了包裝、運輸、勞務、旅游和服務業等產業的同步發展,實現“兩減”目標,使東臺市環境更加優越,生態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 霍克光. 加強農民培訓在推進豐縣農業產業化中的重要作用[J]. 安徽農學通報,2007(6):16-17.
[2] 馬 超,吳學宏,郭喜紅,等. 北京市西瓜甜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J]. 中國瓜菜,2019,32(12):88-90.
[3] 喬富永. 試析設施栽培西甜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19,39(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