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深泉
摘 ?要:小學高年級“語用型”教學策略可以從四方面著手:激趣導學,厚積薄發;文本細讀,搭建橋梁;分層推進,縱橫聯系;活動載體,助推語用。
關鍵詞:高年級;語用型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35-01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是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的社會綜合課程。學習語文不是對語形、語法、語義的簡單學習,而應該是學習語言的具體內涵,掌握語言的具體使用方法,從而熟練運用語言文字進行習作與表達,以讀促悟,以悟促用。
1.激趣導學,厚積薄發
傳統的語文教學著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語用型”教學呼聲越發強烈,不僅要傳遞語文基礎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交流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皭蹫閷W問之始”,要讓學生更好的運用語言文字,就要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把學到的知識結合生活經驗,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日積月累,厚積薄發,久而久之,便會融會貫通,暢所欲言,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語用”。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課中,作者在初見閏土時描寫到:只見他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教師可先給出一幅閏土的形象圖,用直觀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視覺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再讓學生根據文字抓住關鍵詞,從這句話中的“紫色圓臉、小氈帽”等詞可看出閏土是一個健康活潑的農村少年??筛鶕@一分析,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選擇身邊的一個人,對其的外貌進行描述,其他學生可對他的描述總結所述之人的特點,最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作者對閏土的外貌描寫進行仿寫。
2.文本細讀,搭建橋梁
“心中很明了,提筆卻忘字”的現象層出不窮,有些東西心中已經有所體會,卻很難表達出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文本的解讀不夠細致,只會其形未悟其神。文本是讀者與寫者進行靈魂溝通的中介,只有對文本進行細讀,才能夠領悟文本的深義,為語言的遷移與運用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細讀文本主要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第二個層次是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個層次是領悟文本所體現的深刻內涵;第四個層次是品味和分析語言的表達方法與技巧。欲要達到層次的頂峰,就要靜下心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內涵,品味文采,細膩、深入地感知文本。
例如,在《匆匆》一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而散文的一大特點是就是“形散神不散”。它的主要內容就是描寫作者經歷了八千多個日子之后對時間的匆匆流逝的感慨。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無奈與惋惜,更是告誡現在的人們“一寸光陰一寸金”,應該要珍惜時間,因為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不會再回來了。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文章語言進行分析,作者在文中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第一段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對這句話進行品味,它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對時間流逝的無奈之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接著可讓學生再進行仿寫,達到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的效果。
3.分層推進,縱橫聯系
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紀、不同特點,可將學生分為低年級、中年級以及高年級。低年級的學生注重于多讀多認,中年級的學生著重與積累與訓練,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注意書本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從生活中總結經驗,從文本中學習知識,用智慧編織收獲。如此分層推進,縱橫聯系,才可促進語言文字的高效運用。
例如,在《頂碗少年》一課中,教師可抓住文章的開頭與結尾的描寫,對六年級的學生進行習作與表達的訓練。開頭“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會難以忘懷……”與結尾“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是首尾呼應的關系,這樣的寫法既使文章渾然一體,又盡情地表達了作者對這位頂碗少年的懷念與贊美。在生活中,學生一定也經常遇到這種難忘的人和事,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這種寫法,結合生活經歷,對這句話進行品味并仿寫。這樣,既讓學生分析了文章的語言,又對學生的習作與表達進行了訓練,如此潛移默化,便可心領神會,往后方能舉一反三。
4.活動載體,助推語用
活動具有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的特點?!皩嵺`出真知”,通過實踐可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比被動地參與所達到的效果會更加強大;開放性的活動可讓學生充分、盡情地發揮自己。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能夠有效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詩海拾貝》一課中,教師可運用活動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讓學生搜集和整理所喜歡的詩歌,并對收集的詩歌進行鑒賞,可制作成美麗的小卡片或者寫成讀書筆記,接著舉辦朗誦詩歌比賽,并評出朗誦得最好的學生,最后讓學生根據活動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進行詩歌創作。通過舉辦活動,讓學生走進詩歌,了解詩歌,感受詩歌,創作詩歌。
語文學科的魅力在于通過學習語言文字,分析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使學生提升整體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提高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能力。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老師,要充分樹立“語用型教學意識”,認真學習語用學理論,掌握語用學知識,構建“語用型教學”課堂,在傳遞語言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