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翃
摘 ?要:近年來,高中語文教育中的閱讀審美能力受到了廣大師生及家長的深切關注,在教學工作之中,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和挖掘審美元素,從而培養其閱讀審美能力。以高中語文課本為主體的基礎之上,策略性的開展審美能力教育的工作,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對審美素養的認知,使學生不僅僅在學習中,更多的在生活中,鑒賞美、感受美、理解美、感知美、發現美、深諳美、創新美,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本文所探討的重點。本文將從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培養、學生對審美素養的高度認知及教師對高中生閱讀審美能力培養策略三方面進行探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審美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84-02
高中是學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階段,無論是生理上的成長,亦或是心理上對事物接受能力的升華,都是學生定型的黃金時期,學生在繁瑣學業的巨大壓力下,也不斷的接受著外界事物的誘惑,沖擊著學生們的心境。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當以學業為前提,大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其面對外界事物的誘惑之時,可以以正常的心態去面對;更為學生步入大學之后擁有正確的審美觀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可以從全方面養成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審美教育無疑是高中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培養
(1)文字的美學
在學習過程中,文字的美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要點,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培養的。往往一句話、一篇文章因為一個字的能力,可以體現筆者當時的情感和意境。“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卻不知冬的寒冷”如若沒有后面的“冬”字,學生們很難意會筆者當時的感情和意境,但是就因為一個“冬”字,將意境拉到了凜冬,也體現了筆者寄物予情的感情,當然也輕易的了解了筆者所描述之景—梅花。就是一個字的美學,將筆者的感情得到升華,將筆者的意境得到提煉。當然文字不僅僅限于一個字,如上面的一句,前后呼應,才把筆者的情感描繪的完整,前面一句是寫景,而后面的一句則是融入了筆者的感情,這后面一句則是筆者的情感,此景此情都是筆者心中所述,美景不可得,奈何在凜冬?文字的美學對于教育工作有相輔相成之用處。
(2)意境的精絕之才
意境在閱讀審美中至關重要,學生通過閱讀,明確筆者當時所作時意境,從而了解筆者當時的心里情感變化。如杜甫詩《房兵曹胡馬詩》,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生死。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此詩的最后一句“萬里可橫行”更是將意境開拓的極其深遠,以馬馳騁萬里為比喻,展現詩人遠大志向,渴望房兵曹為國立功,表明詩人當時心中的遠大抱負。此詩的意境也是將詩人的情緒推到了至高點,以馬為喻,渴望建功立業。意境的美學對于審美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意境是筆者寄情于物的神來之筆,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并挖掘當時筆者所描繪的意境,讓學生深刻意會到此意境下筆者心中的所思所想,從意境的美學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2.學生對審美素養的高度認知
審美素養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生活中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以課本中的題材為重心,讓學生感受當下所讀作品之美,讓學生在學習中鑒賞美、感受美、理解美。《山居秋暝》是王維的精絕之作。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其中描繪的景色之內,伊人之美,都讓人不禁想遠離俗世,在這個美好的環境之下,隨意的生活。在此詩中,詩人借山水之畫意,詠自身之情懷,體現了詩人當時背景下的理想和追求。通過學習中對美的理解,從而在生活中感知美、發現美、深諳美、再創新美。學習和生活中,審美素養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處,將學習融入生活,將學習中所學之美運用到生活;讓生活提升學習,通過生活中對美的另一番理解創新美于學習。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應當滲透審美素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筆者筆下的真、善、美,使學生心靈得到滌蕩;使學生心境得到升華;亦使學生審美觀得到陶冶。高中語文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創新美,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將審美素養的學習實踐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習融入生活,引領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從而回饋于創新之美。這樣的活動不勝枚舉,野外實寫;課外活動;文章摘寫等。讓學生明白自己可以創新美,再展示美。
3.教師對高中生閱讀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1)小組合作學習,定期召開讀書會
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想要提高語文審美閱讀能力,必須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使同學們在閱讀經典作品、感悟經典作品中,提高自身的閱讀審美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此舉不僅能使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受中華文化的熏陶,還能加強對中華文化、祖國統一的認同。首先,教師可以將班級同學根據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程度、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進行交叉分組,使同學們自己利用課下時間對經典作品進行閱讀,提前寫出閱讀心得,摘抄好詞好句。其次,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定期召開讀書會,讓同學們將自己的心得與大家進行分享,因為是同齡人,大家更容易從中找到差距,并彌補自身不足。并且,讀書會可以用于檢驗學生是否認真完成閱讀經典作品的學習任務。書讀百遍,其中的道理自會從日后不經意間顯現。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閱讀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
(2)創設豐富的文學教學活動,提升對語文的審美能力
語文是中華文化的積淀,提升其閱讀審美能力的方式可以豐富多樣。如,校方可以商定一個星期為文化周,在這一周內,學生可以穿漢服,攜帶漢元素的物品上學,并在此期間,舉辦詩詞大賽,加強學生對詩詞的關注。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古詩詞配畫。古人作詩的時候,推杯換盞,把酒言歡,都是可以根據古詩內容作畫,或者給名畫配詩。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古詩中非常經典的一幅畫,以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能力。如此一來,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古詩詞以及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還可能加強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同時,教師自身應該加強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活動中,正確引導學生,走上正確加強閱讀審美能力,不致于對古詩詞等經典作品出現賞析錯誤的現象發生。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工作中,高中語文閱讀審美能力培養教育是廣大教育者需要深入探究的課題。我們要認清審美能力是和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解析教材課本中所蘊含的審美元素,以課本為主體的前提條件下,使學生學會如何去審美?如何去感知發現美?如何去創新美?以學習為前提的情況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讓學生真正的去鑒賞美、感受美、理解美、感知美、發現美、深諳美、創新美。為學生的必經之路不留下絲毫遺憾,也為學生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云霞.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審美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8
[2]上官云濤.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J].考試(教研),2012
[3]蘭飛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
[4]劉巖.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J].黑河教育,2014(10):36-36
[5]邰才貴.人文精神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具體途徑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06)
[6]谷莉莉.淺談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