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穎君
摘?要: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使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幫助并提高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讓小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同時,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問題進行策略探討分析。
關鍵詞:家校合作;策略;小學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017-02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家校合作的方式進行,家庭和學校一起配合,共同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家校合作的培養策略,為學生制定一定的成長計劃,讓小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環境下學習成長,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自身的心理,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義
社會的快速發展,讓社會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重,同時而言,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變得很重,對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但是由于社會的因素,讓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卻變得越來越重,導致學生把學習看成壓力,然而這并沒有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將學習看成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卻由此產生厭學情緒,嚴重扭曲了學習的本意。由此可見發展學生健康的心理,全面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讓學生多和家長溝通。傳統的教育都只是一味的灌注為主,主要以學校為主,對小學生的心理全面發展有著一定弊端,所以,不能只是以學校為主,實行家校合作,讓學生能正確的發展自己,對于整體的小學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2.小學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網絡的發達,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透明,學校是孩子們的凈土,但是,就這樣,仍然還有很多校園暴力等事件發生,例如。重慶有一個女生,因為穿的邋遢,被十幾名學生打成十級殘廢,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打學生這樣的現象也被更多的社會人士關注,這樣的事件對于孩子的以后發展是不利的,很容易走向極端。所以,對于這種惡性事件,我們更有必要做好家校合作的模式,家長參加學校的活動,配合孩子完成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和家長形成互補,互相推動孩子成長,用聯動的形式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好的,可以樹立學生一個好的人生觀,讓學生能在積極的活動中,而小學生在這個階段,最為重要,所以,對于教育孩子心理健康,行為習慣和社會認知有很大幫助,也更是教育中的啟蒙。
3.小學教育中家校合作所出現的問題
對于小學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不僅只是學校的問題,同時還有家庭的問題。對于學校而言,學校是學生教育的前沿,對于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最為關鍵,學校的教師素質水平不同,思想和理念的區別,也導致對于學生的教育出現偏差,同時,教師和家長之間,也并沒有完全的合作,好多教師并不能改變傳統的理念,和家長的實際交流比較少,也并沒有那種家校合作的理念,或者認為,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忽略的,好多教師也會單一的認為,孩子只有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是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扭曲。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也很重要,家長作為小學生從小的榜樣,是學生最初的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關鍵作用,但是,不少家庭將學生的能力主要放在學習上,少于和學校的交流,導致疏忽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由于好多家長時間和能力有限,導致不能完全指導學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就是校園內或者之外的一些校園欺凌等事件,一些學生不敢說,就強壓在自己的心理,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一個陰影,對孩子以后的發展和心理健康的積極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若是能加強家校合作,就可以在兩方面的監督下,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給予糾正,讓孩子早點重回健康的心理。
4.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策略
(1)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合作意識
我國的傳統教育主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自身發展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對于家庭而言,好多家長在意識中覺得學生的教育問題主要還是學校的問題,和家長沒有關系,認為只要學生的成績優秀就可以了,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只是視而不見,把學生所有教育都歸到學校,但是,學生的教育是一個大問題,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和生存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家長應該摒棄掉傳統的思想,將學生的發展和培養作為自己的事業,多與學校的教師交流,關注學生的思想健康問題,和教師一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例如,學??梢越⒔處熀图议L對學生的成長計劃表,定期進行互相見面交流,通過制定任務,完成對學生的定期任務評分,從家長和教師兩方面來綜合性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教導,對于家長的傳統思想,學校要從家長會和其他手段進行給家長傳達思想意識,讓家長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健康的祖國花朵。
(2)引導學生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的壓力現在也是越來越重,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負擔,也讓許多學生有一定的心理負擔,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這其實是因為學生沒有自我學習的意識,學校、家庭硬性的給學生學習壓力,對于學生的心理有很大影響,由此可能會讓學生會有討厭學習,不能將學習作為自己的一種習慣,讓學習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應該更多的理解小學生的心理,作為家長,不能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同時,不能以作業和成績為主,要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于出現的問題,要和教師一起積極的解決,爭取在這種情況下,努力做好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讓小學生有自我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應該合理的配置作業,多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把學習當做自己的習慣,最終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這樣,家庭和教師的配合,做好學生在學習上的工作,培養健康的心理,讓學生活潑開朗的度過自己的童年,健康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