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菊
摘?要:談起高效課堂,想必作為老師都知道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讓我們四十分鐘的課堂高效率,高收益,在有限的時間內所有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大的發展,而學生的負擔相對減輕,所用學習時間相對較少。而要想實現課堂的高效往往需要通過教師的正確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過程,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078-02
1.課前扎實的準備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要實現高效課堂,就教師而言,需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課前認真閱讀課標,和同事積極研討,深挖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有效的教學環節,依據所教內容備知識,備學生,備預設,備生成,備意外事件,設計出合理的教案,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積極性的課堂練習。教案中不管是新課的導入,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重點知識的生成,還是難點知識的突破以及課后的小結,備課時都要充分的研究。只有在課前的備課環節上下足功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有可能實現課堂的高效。就學生而言,課前能否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學案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另一個必備條件,老師精心設計的學案讓學生的課前預習環節不在盲目,而是目標明確,有的放矢,通過學生扎實的預習,可以自學一部分知識,既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為課堂節約了時間。
2.課中有效的實施
充分的課前準備只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礎,如何使課前的精心準備在課堂中得以實施,才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1)明確師生間的關系。課堂雖然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陣地,但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角,而教師只是配角。作為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地位,課堂上的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路人,更多時候我們只要扮演好參與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即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得必備的知識技能,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進而更好地學會學習,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少說話,當然核心問題,思路方法,疑點難點要講,除此之外盡量多設計一些可以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操作、推理、交流的環節,拋出一些具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得出結論,也可以和同伴們合作探究學習得出結論,把課堂正真的還給學生,盡量讓學生去說去做,讓他們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最大的收益。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學過哪些基本平面圖形,然后通過動畫演示把幾個基本圖形進行移動拼出一個組合圖形,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組合圖形這一概念,隨后我出示一個組合圖形,拋出問題:怎樣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在解決問題時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發給他們學習單,讓他們自己動手,討論得出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不同方法,看那一個組的方法多。學生們通過畫輔助線,把組合圖形進行分割、移補,利用轉化的思想,把組合圖形變成一個個基本圖形從而計算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努力,孩子們自己得出多種解題方法,效果良好。
(2)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數學思維的發展情況,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等。特別是班里的后進生,老師更應該時刻去關注他們,簡單的問題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信任,做好保底工作,對于中上等的學生,教學中應該適度的拔高要求,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教學中我往往把課前回顧舊知環節中的簡單計算留給后進生來回答,新課中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基礎題也留給他們回答,時不時還讓他們來大聲的朗讀題目,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基礎較差的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與不放棄。
另外課堂中還應該積極地去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比如,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高不高,注意力集中程度,學習情緒如何,學習方法是否得當。例如,我班有一位女生,上課老是有小動作,一會扯手指甲,一會又擺弄自己的文具袋,課后我單獨進行談話批評收效甚微,所以我就改變策略,以后的課堂上只要我發現她有小動作就立馬提問她,一節課差不多要提問六七次,后來她媽媽給我反饋說孩子說數學老師這幾天似乎盯上她了,嚇的她一分鐘都不敢松懈。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積極的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情況,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如果不同的孩子們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并非常有興趣的來學習,何愁我們的課堂不會高效。
(3)精心設計小練習。練習是每一節數學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高效課堂對于練習題的要求相對也要更高一些,為了避免大量重復的機械訓練,教學中我們應篩選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去做,當然基本練習和提高練習都應該涉及到,而它們的出現也應該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例如,在教學《比的應用》這一節課時,設計了這樣幾道練習:一是李奶奶有一塊155平方米的菜地,按3:2種西紅柿和黃瓜,種西紅柿和黃瓜的面積各是多少?二是火藥是由火硝、木炭和硫磺按15:3:2配制而成的,配制火藥800千克,需要這三種原料各多少千克?三是一個三角形,內角度數比是3:7:5,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它是一個什么三角形?四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的是4:5,這兩個銳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五是一本故事書,小華已讀了24頁,已知她已讀的和未讀頁數之比是3:8,她讀的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六是小華和小麗的壓歲錢的比是7:5,已知小麗比小華少400元,兩人各有多少壓歲錢?前四道題是基本練習,后兩道題稍微有點提高,考察了基本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需要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后靈活應用所學的比的知識才能解決。當然除了老師要精心準備練習題,另外還應該讓學生自己根據老師提供的練習題進行改編,做一些變式練習,這樣既可以歸納出這一類練習題的解題方法,同時也辨明了類似題目與其截然不同的解法。
(4)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課堂評價每位老師都會用到,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激勵學生更好的去學習。因此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去觀察,從學生學習的態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和同伴老師的互動等方面進行考察,隨時挖掘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們往往更希望老師能表揚自己,當我們發現學生每一點進步時應及時的加上言語的上表揚,并配上同學的掌聲,老師的小獎品以及班級的紅花欄獎勵等,這樣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感覺自己天天在進步,天天在快樂中學習,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樂學,才愿意主動去學,教師才會更輕松,課堂才會更高效。
3.課后有效的反思
都說課堂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雖是高效課堂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一堂課下來我們應該積極地總結和反思課堂上的得失。有人曾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最多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對后續行為產生影響。所以課后我們認真的反思,既要反思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出解決策略,也要反思自己在課堂中的智慧,積累教學經驗,這也是我們再一次上好課的根源。
總之,實現高效課堂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廣大教師應該不懈努力的方向,只要教師心中時刻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的學生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想學,只有這樣我們的高效課堂才會正真實現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