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玉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變得越發(fā)重要。雖然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還不是很明顯。本文將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能力;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167-02
以往學生在記憶英文單詞時運用的學習方法比較機械,常常出現(xiàn)對單詞死記硬背的情況,如果不能對單詞有一定的理解單純靠反復默寫的形式和無構詞法的形式記憶單詞是不行的,學生過了很長時間就會忘記前一陣學習的英文單詞。因此,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身心發(fā)展特點,從設置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幾個方面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讓課程更有效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1.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單向地傳輸知識給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沒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也就不會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的情況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或者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與現(xiàn)學的知識進行聯(lián)系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記住更多的詞匯。無論想多么省力地學英語,大量的記憶工作都是不可避免的。據(jù)腦科學家研究,人的大腦中存在“樂趣”中樞和“苦痛”中樞,如果“樂趣”中樞被激活,人的興趣就被激活了,就能夠樂此不疲地去做感興趣的事情,而且能夠享受做事情的過程。如學習伴有樂趣或成就,學習的效果就會很好。
(2)教師設置的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不相符
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設置各種各樣的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雖然會收獲各種樂趣,但是卻很少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設置教學活動應該與教學目標相符,以學生學到知識為前提設置教學活動。如制作自己的學習詞典,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情況。詞典是學生最經(jīng)常請教詞匯用法的對象,教師可以也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詞典,并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詞匯的需要,設計自己的詞匯用法詞典。這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真實語境的語句記錄下來,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詞匯的用法。
(3)詞匯教學脫離語篇
很多人認為,學習英語就是記單詞,單詞記得多英語就學得好,記單詞就是記詞形和詞義,這樣的觀點沒有能把握詞匯學習的關鍵。詞匯學習關鍵是對于詞匯運用能力的獲得。只有學生能夠運用詞匯進行理解與表達,才能說學會了這個單詞。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是對單詞進行單獨講解,而不注重把單詞與整個語篇聯(lián)系起來,這是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的,也不利于學生對單詞進行深刻的理解。
(4)沒有給學生進行詞匯學習指導
詞匯的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如何增加詞匯量的問題,還包括如何掌握詞匯的深度和廣度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詞包含的內容很多,掌握一個詞應該要掌握該詞的字面意思、多層意思、句法特征、語義特征、使用限制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詞以及該詞的轉化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因此也就導致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能力比較弱。還有在詞匯的讀音方面,由于口語在考試中不占據(jù)成績,所以很少對學生的讀音進行指導,也就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生念錯課文的情況。
2.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就會設置很多教學活動,但是教師設置的教學活動往往有很多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設置一些符合教材和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自己。學生的學習也是他們的生活,所以學習情境也是可以設計的真實情境。如參加單詞比賽、自己制作詞典、制作詞匯圖等等,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在設計活動時,當教師能很好地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素材時,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能夠很好。比如,在《Happy birthday》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大概5-6人,老師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耳語一個詞匯,然后每組的第一個學生向每組的第二個學生耳語這個詞匯,直到最后一個學生快步跑到講臺,根據(jù)指令做出這個動作,看看哪組學生做得既快又準確。這樣引入全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如果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然后把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串聯(lián)在這個情境中,就會讓學生在情境中很好地理解知識。當然,教師安排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最好是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Happy birthday》的知識講授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過生日的情境,告訴學生:今天要給在本月過生日的同學開生日聚會Birthday Party,老師已準備好蠟燭、氣球,然后教師著重出示生日蛋糕圖片,用生日蛋糕圖片教candle一詞,手中拿一只蠟燭的時候說:one candle,手中拿兩只蠟燭的時候說:two candles,教師注意提醒candles為candle的復數(shù)形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比如,五年級四單元的詞匯課《Unit 4 Shopping Day》,教師可以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情景教學,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新詞匯,并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進行體驗式學習。
(3)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引導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策略,但是他們還不知道應該怎樣應用這些策略。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給予一定的引導,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學生的學習策略對以后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幫助,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比如,教師可以運用直觀法、語境法、分類法、釋義法等方法對學生的詞匯進行引導。
在直觀法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展示圖片供學生學習。例如,教室中的幻燈片的英文單詞為slides,實物道具為props;語境法是指把某個單詞放到語境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分類法有幾種情況:第一種,可以把含有相同發(fā)音的詞匯進行分類,例如,shirt和skirt;第二種,可以把同音異性的單詞進行分類,例如,see和sea;第三種,可以把都是合成詞的單詞進行分類,例如,schoolbag和football;第四種,可以把能夠相互轉換的單詞進行分類,例如,teach和teacher。釋義法是指用相同的詞匯解釋陌生的詞匯,這在高年級中運用得比較多。
3.結語
總之,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認知能力還比較淺,思維能力還有待培養(yǎng),所以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的詞匯的教學方法,克服“教學方式單一、設置的教學活動不符合教學活動、詞匯不能很好與整個語篇相聯(lián)系、不能給學生帶給科學的學習指導”的教學局限性。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可以從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引導等幾個方面去努力,從而讓課堂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陳劍.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實踐[J].遼寧教育,2018(21):18-24
[2]叢李方,徐欣.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0(07):51-53
[3]林蓓蕾.思維導圖在詞匯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語數(shù)外學習(英語教育),2012(04):42-43
[4]周麗,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及閱讀品格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8(02)
[5]張素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問題及思考[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9.04(17):61—64
[6]王燕,淺析讓小學生贏在英語學習的起跑線上[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