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曦
摘要:著眼于石油石化專業,從建立產業自信和文化自信出發,探討了以選題策劃、加強作者隊伍的建設和質量保障為基礎,在分析新時期下石油石化科技出版和科技創新的關系,以及在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科學技術普及的條件下,如何打造科技出版優秀品牌。
關鍵詞:石油石化;科技出版;品牌
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科技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狠抓科技攻關,強化基礎研究,加大科技改革力度,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的進步。伴隨著科技進步的,是科技出版的崛起[1]。
1? 以科技出版為傳導 建立產業自信和文化自信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在科技發展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進步。其中,包括基礎理論成果、應用技術成果和軟科學成果。比如,在應用技術方面的成果有世界上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中國天眼、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我國首口井深超過8000米的天然氣井“克深902井”、袁隆平成功克隆出的雜交稻種子等等。這些優秀的科技成果展示出我國科技產業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增強了產業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2]。我國優秀的科技創新成果通過科技出版成功地將產業自信轉化為文化自信,從實業建設轉化為精神文化建設。而這些意識形態轉化的過程,就是出版人的責任和使命。
2 以三個基礎打造科技出版優秀品牌
2.1 以選題策劃為根基 夯實科技出版優秀品牌基礎
如何增強文化自信,是科技出版面對的一個宏大的主題。因此,本文從石油化工專業分支進行分析和探討。建立文化自信等同于優秀品牌的創建。精細到科技出版領域,應當著重從選題策劃著手,將其劃分為兩個互補的板塊——學術板塊和精神板塊。
一方面,細分到石油石化專業領域,學術出版板塊可以通過上中下游專業進行分類。石油工業出版社和中國石化出版社在這方面均進行了細分,橫向從石油的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管道、儲運、設備、安全、成品油銷售等針對學術市場從技術層面進行了歸類[3,4]。石油石化出版從縱向上則分為了學術專著、科技成果總結、應用技術、基礎知識、職業技能知識、專業教材教輔、行業標準、專業技術論壇等內容。然而,僅僅依靠學術出版,仍不足以支撐優秀品牌的創建。
另一方面,石油石化出版優秀品牌的建立離不開弘揚科學家精神、國家精神層面選題的支柱。有的出版社單一地注重市場,只發展學術出版,從品牌建設的角度還欠缺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設作為后盾。傳承科學家精神,是出版人和科技類出版機構的光榮使命。雖然科學技術是嚴謹的、沒有溫度的,但是在背后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科技工作者。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時間的積累,不斷地創新、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例如,院士傳記系列出版物很好地向廣大讀者展示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功勛一生的付出和故事[4-6]。故事傳達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奮斗、企業的發展、國家的力量,而且還有努力拼搏、為國為民的科學家精神、國家精神。這些精神則可以通過出版傳播和傳承。
只有將學術和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策劃出既符合市場需求又能傳承我國科學家精神、國家精神的文化產物,才能打造出優秀的、立體的科技出版品牌,進而推動科技創新和發展。
2.2 以加強作者隊伍的建設為根基 樹立科技出版優秀品牌意識
優秀的選題還需要合適的作者來實現,對于科技出版物來說,其選擇的作者必須是本專業的專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認知,知道讀者最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這樣完成的作品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在策劃實用性較強的技術類出版物時,就要以實用為主,作者的學問不一定最高,夠用就好。同時還要拋棄長篇大論的理論知識介紹,直接切入重點。因此這類實踐性比較強的選題,必須由生產一線工作經驗的專家完成,否則作品將既不實用更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而對于一些具有前沿指導性、權威性的圖書,則應組織院士、專家共同策劃、編寫。因為權威專家能夠站在專業的制高點,從全局把握行業發展方向,提出指導意見。這就要求編輯手中掌握大量專業作者信息,從而根據不同的出版要求,提供最合適的作者資源。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溝通的紐帶,作者往往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具備很強的專業素養,但在寫作時容易忽略讀者的感受。因此,這就需要編輯與作者多次溝通,提前介入,引導作者寫出能夠滿足讀者需求的作品,將科技成果傳續。對于出版而言,作者是最重要的資源,因此必須重視作者隊伍的建設。在日常工作中,編輯應經常參加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多走出去,多挖掘學術水平高、寫作能力強的作者,同時還要注意既尊重作者,又積極發揮編輯的引導作用,不斷加強與作者的聯系,與作者成為朋友。
2.3 以把好質量關為基礎 強化科技出版優秀品牌硬實力
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于1997年06月26日發布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中明確規定圖書出版的“三審三校”制度,即初審、復審、終審要分別由具有相應技術職稱的人員負責。如果編輯對于圖書內容把握不準,還須請社外的專家幫助審稿,專家審稿不能代替“三審”中的任意一審。圖書的校對工作也要由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專職校對人員負責,且不能低于三個校次。
出版機構內部也應加大管理力度,根據自身情況建立本社的質量監控體系。實踐證明,堅持嚴格遵守稿件的“三審三校”制度和責任校對的“三校一讀”制度,對于保障圖書質量很有效果。在遵守《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上,編校人員還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除了要定期參加有計劃、有目標的培訓,強化自己的編校業務能力,還要經常參加各種學術研討、知識講座等活動,多“走出去”,與行業專家交流,更多地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構建更加專業、完善的知識體系,扎實提高科技出版質量、打造優秀品牌。
3 新時期下石油石化科技出版和科技創新的關系
3.1 新時期下石油石化科技出版為科技創新服務
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科技出版物,是在一定時間內相關科學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歸納,是最前沿技術的介紹,是生產力先進性的具體體現。科技出版可以分為獨立自主創新的科技出版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科技出版。
獨立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通過出版,轉化成了所有讀者都可以參考、學習的資料,成為下一代科技創新者們的“巨人”,為持續科技創新服務。這些科技出版成果不僅在我國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力,而且有的科技出版物已經開始”走出去“,讓世界認識中國、發現中國、弘揚了中國文化[7]。
國際上有眾多先進的科學技術,而這些科學技術成果的總結具體體現在科技期刊發表的論文、出版社出版的學術著作、專業學術會議發布的成果等等。科技出版正是通過“引進來”的方式,加速了國內科技工作者對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學習和了解。具體在石油石化領域,一些出版機構大量引進該專業領域的學術專著,通過購買版權,經過行業專家的翻譯,轉變為讀者看得懂、學得透的科技知識。這也是科技出版為科技創新服務的又一例證。
3.2 新時期下石油石化科技出版和科技創新互為促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了發展生產、保障供給,國家急需大力發展石油工業[8]。早在 20世紀60年代初,因為大慶油田的量化生產我國從此徹底地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然而,我國煉油技術在當時要比世界先進水平落后三四十年,此時國家下定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快速地掌握了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新型常減壓五項關鍵的煉油新技術。石油石化人將這五項世界尖端技術稱作“五朵金花”。正是有了這些關鍵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煉油工業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開發了系列新技術,并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91年,《中國煉油技術》應運而生,此后每隔十年進行一次修訂。該著作的出版,不僅反映了我國煉油工業的進程,而且為未來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中國煉油技術》只是石油石化科技出版的一個小小縮影。這類優秀的科技出版物不僅向讀者和從業人員展現了科技成果,而且使得科技工作者們可以擁有大視野、大格局,站在這些優秀成果的“肩膀”之上不斷創新、發揮才智,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謀福利。正是有了這類優秀出版物,有了科技成果的總結,最終為引導整個石油石化的產業、文化的發展和傳承,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4 知識產權的保護對優秀品牌的意義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的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在科技出版領域,保護好知識產權將助推優秀品牌持續發力,引導科技創新有序、積極地發展。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最大激勵。《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從以下三方面做出重要論述: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將全面提升,打好“組合拳”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加強合作、搭建國際創新合作橋梁。這些舉措都將有力地保護權利人的知識產權,使得科技出版優秀品牌在各自領域深耕細作,持續科技創新[9]。
5 科技出版注重科學普及,承擔社會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雙翼。科學的普及與科學的提高同等重要。科普工作不再只是傳播、闡釋傳統科學知識,而更多的是走在前列、走向深入,要及時向大眾普及前沿科學知識、科學新成果,要更有針對性地傳授科技知識與技能、培養科學素養、傳播科學文化[10]。這就需要科技出版工作者和出版機構緊跟時代的步伐,成為傳播科學的先行者和引路人。中國石化出版社和石油工業出版社分別在科普著作和新媒體“微應用”方面做了嘗試和實踐,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幫助大眾樹立了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總 結
從宏觀角度,伴隨著國家現代化、數字化、信息化的進程,應當認識到科技出版一方面是為科技創新服務,另一方面科技出版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大視野。從石油石化專業微觀角度,通過從選題策劃入手,加強作者隊伍的建設和質量保障,統籌規劃好學術出版與精神出版的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注重承擔科學普及的社會責任,以此創建科技出版優秀品牌。
參考文獻
[1]王志剛.2020全國科技工作會議講話[R].2020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北京,2020.
[2]趙銀平.文化自信——習近平提出的時代課題[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3]石油工業出版社數字圖書館[EB/OL].http://www.petropub.com/.
[4] 中國石化出版社[EB/OL].http://cpp.sinopec.com/cpp/.
[5]中國宇航出版社[EB/OL]. http://www.caphbook.com/.
[6]人民衛生出版社[EB/OL]. https://www.pmph.com/.
[7] 韓建民,杜恩龍,李婷.關于主題出版與學術出版關系的思考[J].科技與出版,2019,6:43-50.
[8]楊元一.走進化工[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9.
[9]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0]張林.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N].中國科學報,2017-12-06(1).
責編/魏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