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浪 郜夢龍


摘 要: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是將學生園區作為新的黨建工作陣地,充分從學生學習、生活場所入手,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開拓出新的黨建工作空間。楊汛橋校區園區建設主要是為了解決因擴招帶來的住宿緊張問題,學生的分布也從以往的同學院、同專業轉變為跨學院、跨專業,這些改變給楊汛橋校區的園區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針對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探究如何調動入黨積極分子的動機,打造園區黨建新陣地,突出高校園區黨建工作的地位與作用。
關鍵詞: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調查研究
新形勢下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的黨建工作,逐漸由拱宸橋校區的學院黨建架構形式轉向楊汛橋校區的園區黨建架構形式。一方面是依據對學生在校情況調查,楊汛橋校區學生平均每日在園時間大概有12個小時,以園區為重心開展黨建工作,能充分有效地將黨建工作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拓展黨建活動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園區學生的跨學院、跨專業分布特點,為校區學生教育和管理帶來了新的情況與問題,針對這類情況,高校黨建工作應該延伸黨組織工作的長度,發揮入黨積極分子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園區開展黨建工作,輔助高校教育和管理,開拓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空間。
一、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現狀
浙江樹人大學在“一校兩地”辦學新形勢下,充分發揮了民辦高校的特點,將黨建工作延伸到了園區中,以園區化的黨建工作,調動教育、管理的發展。雖然在具體落實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黨建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但也為園區黨建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解決這些園區黨建工作難題,就能直接針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開展黨建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
調查顯示,2005年以來,浙江樹人大學就開始實行園區黨建工作,特別是在園區化管理改革中,園區不僅僅是學生休息和生活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場地,當時是以學校黨委—院黨委—黨支部(黨小組)—黨員的組織模式開展黨建工作,運行后發現這種傳統的組織模式,無法自然地在學生生活園區中引入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中的生源均以大一新生為主,通過傳統的組織模式開展黨建工作,學生的接受程度不高,反而對校區黨建工作的開展比較抵觸。針對這一現象,學校黨委結合新形勢帶來的新要求、新問題,學習總結經驗,開拓出了校區黨建園區化的管理模式,基于學生學習、生活和活動特點,開展黨組織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專業教工黨員擔任入黨聯系人,進入園區開展學生黨建指導工作,以聯系班級—聯系寢室—聯系學生的新組織模式,將黨建工作與專業教育聯系起來,切實將黨建工作落實到了學生生活、學習與活動中,為黨員的培養發展創建了優良環境。
發展至今,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的園區黨建工作,以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再教育為核心,逐步落實黨建部署任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學生在此模式下積極參與到各類活動中,黨建活動的參與度和滿意度評價較高。不過,新模式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需要進一步聯系實踐,掃除園區內政治思想的空白與盲點。
二、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問題的調查
楊汛橋園區黨建活動主要為,黨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等。為明確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所存在的問題,本文以楊汛橋校區園區學生、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針對學生的入黨動機、入黨機制以及學生對黨建工作的看法等進行調查,明確現階段園區黨建工作機制所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對黨建工作實際情況的調查如表2所示。
依據圖表顯示,部分學生還是比較支持園區黨建工作的開展,但是對黨建活動缺乏深入認識,有9.1%的學生并不了解園區黨建工作的開展情況,21.4%的入黨積極分子沒有發揮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認為黨建工作活動意思不大。這些都暴露出現階段的園區黨建活動缺乏靈活性與實踐性,還需要進一步拓展黨建工作空間,深化園區學生對黨建工作的認識。
三、新形勢下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的優化路徑
依據調查結果,新形勢下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需要進一步深入到園區學生學習、生活與活動中,針對園區學生管理、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將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專業教學等聯系起來,促進輔導員、專業教師與教工黨員之間的溝通互動,將黨建工作深入到學生日常管理、專業學習等中,發揮學院黨組織的作用,體現出黨組織的先進性。因此,為優化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校區園區黨建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完善園區學生黨建工作機制
針對現階段園區黨建工作存在的入黨啟蒙不夠明確和持久、約束、激勵機制建立不夠完善等問題,要先革新現有的學生黨建組織體系,不僅要聯系班級、聯系寢室、聯系學生,還要打造學校黨委、學院分黨委(黨總支)、學生園區黨支部線面結合、以點為主的網格化體系,拓展園區黨建工作空間,合理設置園區黨團組織,建立以園區為單位的黨團組織,建立全方位金字塔形的組織結構。園區黨建工作應在學院分黨委(黨總支)與學生園區黨支部的領導下,督促教工黨員、輔導員以及專業教師履行自身的責任及義務,通過分工協作職責互補,由輔導員指導各園區的學生開展黨建工作,教工黨員負責入黨指導和培訓,專業教師負責監督與評價。針對入黨積極分子,需要明確其職位定位,理清入黨積極分子的工作機制。在園區黨建中,入黨積極分子所在園區黨支部的教工黨員,要對園區的入黨積極分子做好日常教育管理,開展思想理論學習、監督黨員言行、形勢教育和黨性教育工作,促使入黨積極分子履行自身的義務。
(二)搭建園區黨建工作平臺
在園區黨建工作中,要進一步展現黨組織的先進性,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園區在資源整合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黨組織在園區中的落實和發展,應該創建合適的黨建工作平臺,針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以及活動的特點,樹立優良的服務形象,規范辦事流程。首先,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求以入黨積極分子構建組織網絡體系,明確自設的責任以及辦事區域,支持學校黨建以及思想教育建設,爭當園區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典型。其次,促使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到日常園區建設、決策以及管理之中,彰顯黨員的引領作用。入黨積極分子應該了解生活園區的硬件設備和管理模式,并代表學生發表意見,及時向同學反饋學校各項政策,引導學生深入、廣泛的參與管理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園區化管理中雖然大力倡導學生自我管理的理念,但在實際園區黨建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仍是教工黨員,他們是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介紹人、聯系人以及黨建活動組織者與規劃者,園區內想要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則專業導師和教工黨員需要通力配合,促進園區內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學習與交流。然而,由于硬件設備、責任體系以及機制建設上的漏洞,輔導員、教工黨員以及專業導師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針對黨建工作的規劃、活動組織等相互合作,以至于黨建著力點不堅定,影響了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翁就勇.提升入黨積極分子入黨聯系人地位強化輔導員黨建導師引導作用——浙江樹人大學管理學院黨建工作的探索與研究[J].教師,2011(17):110-111.
[2]宋斌.加強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新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149(1):7-11,43.
[3]李貞.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創新思考[J].山西青年,201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