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 要:《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設”“把城市建設成為歷史底蘊深厚、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魅力空間”。同時我國消費市場也出現了重大變化,居民從原先的物質產品消費逐步轉入了物質與文化兩種消費并舉。濟南作為特色城市,在文化消費發展中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從“泉城”濟南的文化消費現狀,在文化消費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泉城”文化對文化消費的影響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探討提升濟南文化消費能力的方案發展。
關鍵詞:文化消費;特色城市;文化品牌;濟南
在如今文化消費越來越引發關注的背景下,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對于城市發展至關重要,而“泉城”濟南文化建設將迎來一些新的機遇和挑戰。城市特色,是一個城市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特征所致,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城市內在吸引力的表征。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閑暇時間的增多,居民文化消費的總量隨之而增長。“泉城”濟南居民文化消費活動有其獨有現狀和特征。
一、“泉城”濟南的文化消費現狀分析
(一)濟南文化消費類型
研究結果顯示,在文化消費行為種類的常態化選擇中,排列在前五名的分別是上網、看電影、閱讀、旅游以及看電視,收聽音樂、去游樂場與公園、看報與看雜志這類文化消費的選擇數量并不大,而觀覽博物館、看文藝表演、到付費健身中心健身或去付費娛樂場所消費的選擇數量明顯很少。濟南文化消費焦點基本都是將傳統元素與當代元素結合起來的,消費者能夠對文化消費支出成本做出一些控制;網絡文化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追捧,表現出在當前信息時代中,生活節奏不斷增速,許多消費者有時間都會瀏覽網絡資源。
(二)對于文化產品了解的方式
對消費者掌握的文化產品方式的調查結果表現出,網絡、電視以及他人是最常見的方式,這里面,網絡方式明顯比其他方式比例高出很多,這和消費者接觸信息整體方式的轉變表現出明顯的適應性。過去的大眾傳媒之中,除了電視還得到超過六成的消費者的喜愛,報刊與雜志只有1/3以內的消費者青睞,而其他人際渠道對文化產品傳播發揮了比過去的傳統傳媒更顯著的作用。
(三)文化消費活動選擇的內在驅動因素
選擇文化消費活動存在怎樣的內驅力,對該問題的調查表明,位列第一的是興趣,超出八成的消費者是由于本身興趣而對某種文化活動特別感興趣,消費者興趣文化的多元性與長期性值得活動開發者廣泛重視;位列第二的是學習,支持率達到了62%,消費者特別關注文化活動是否可以輔助其工作與學習;位列第三的是社會交際與打發時間,占據比例都是38.9%,這樣看來,消費者重視文化活動輔助、調節甚至強化人際交流;文化活動對打發時間很有意義。
(四)濟南文化消費體驗評價狀況
消費者所認知的濟南泉城文化會對濟南當前文化消費形式選擇產生影響,此外也會影響濟南文化消費趨向。具體來說,將近六成的消費者對是否滿意濟南文化消費現狀的看法很不清晰,只有不足三成的消費者認為滿意,這樣看來,消費者滿意程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對濟南文化消費價格水平如何的調查顯示,消費者中有1/4人認為不合適,此種狀態是否定看法中占據比例最大的。濟南文化產品豐富程度評估上,消費者中56%的人是肯定的,不認可的消費者只占據一成比重;濟南文化產品品質體驗方面,三成消費者是肯定的,無法確定的占據一半比重,只有一成消費者否定;超過四成的消費者對濟南文化消費特色與豐富程度給予了肯定評估。
二、濟南在文化消費活動中的問題
(一)文化消費結構單一
由于現在人們可以更快地知道當前社會節奏的變化,如對于最新社會發展動態可以更快地通過口耳相傳而得知;或者比較接近文化設施,如博物館和圖書館等。但盡管如此,城市文化消費結構還是比較單一。文化消費結構包括層次高的和層次低的,而人們目前的文化消費結構還停留在傳統的文化產品上,參與比較高層次的文化消費活動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二)城市生態格局受到威脅
伴隨城市迅猛發展,城市空間大幅度擴展,濟南境內自然生態局面存在很大變動,問題通常表現于市內水系遭受大力破壞、市內原先地勢形態受到破壞、城市邊緣緩坡山地遭受大力侵蝕。古代健全的山水人居自然系統在如今已然伴隨城市化發展而逐步淡化。
(三)城市文脈基地遭到破壞
泉城濟南雖說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但城市產業和生活空間占據了歷史文化資源的很大空間,城市中的許多空間逐步被迅速發展的經濟建筑大幅度占據,難以找到原先的痕跡。此外,城市空間出現了明顯的同質化情況,難以發展出特色,城市難以承載精神文化。伴隨近代城市創建迅速變遷,城市迅速對外拓展與內部大力更新讓過去的古城空間與處在城市外緣的傳統建筑與村落很快被城市創建徹底取代。
三、“泉城”文化對文化消費的影響
(一)城市的根與魂——文化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生存發展的名片,它不僅能夠提高城市的品質,樹立城市形象,而且能夠創造城市精神品牌,提升整體競爭力。不管哪一級城市,它的根與魂就是城市的文化,就是城市的精神。現代城市的整體發展理念之中,弘揚自己的文化傳統,創造和培養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個城市能否站在新的起點上,開拓進取,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立于不敗之地的重大問題。
(二)城市的歷史文脈對城市文化消費的影響
對于城市文化發展的研究,我們應當緊握每座城市文化的真諦,追尋這種文化發展的軌跡,理清它的發展脈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現代城市建設和發展之中融入這些歷史文化精髓,并將這些美好的事物體現在現代城市的細節之中。對濟南來說,現代城市建設應與歷史文化精髓完美統一,并從中探尋濟南獨特的自身文化價值。
1.濟南有燦爛的文化歷史文脈
濟南有著地理的優越條件,其境內山巒起伏,河川縱橫,許多古代遺跡分布其中。就目前所能確定的歷史遺跡有古代的后李文明,這是濟南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古代文化遺址,歷史非常悠久,有關考古研究證明這一文化距今大約已有八千多年歷史,可以說,后李文化開啟了濟南這座城市的文化先河。
2.濟南有人才輩出的名人名士
唐朝詩壇雙星之一的杜甫曾在他的《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中寫道:“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和發掘濟南的這種精神文化資源,進一步整理研究,重新構建濟南城市文化體系。
3.民俗文化是濟南文化精神的重要質素
民俗文化也是歷史文化傳承中具有重要價值的組成部分,濟南民俗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如敬建洞傳說、孟姜女哭倒長城、靈巖寺傳說和范仲淹苦讀的傳說等。民俗文化之中還有民間風俗也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活動,如千佛山廟會、青青熒熒放河燈、秋天明湖采藕蓮等。另外還有曲藝文化類等都是具有較高的文化傳承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的藝術形式。利用這些民間文化藝術方式,不但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能夠進一步強化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三)城市地理文化對城市文化消費的影響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山巒河流,田園土地是人們生存在的基礎,當然也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所以,濟南的山山水水是這里的文化根基。
1.靈動的泉水文化
濟南的泉水名聞天下,它不僅是自然的恩賜,也是濟南人引以自豪華的重要的地理文化資源。其中以著名的四大泉為重點,以趵突泉為中心,形成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和趵突泉為一體的泉水景區,進一步放大泉水景觀經濟和旅游效應。所以,當下政府應創新泉城文化建設方法,深入研究開發泉城文化內涵,讓古老的泉水文化放射出燦爛的光輝,進一步做好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工作。
2.豐富的風景名勝
自古風景出濟南,這里的風景古跡名聞遐邇,有“齊煙九點”的風韻,有著名的八大景觀(趵突騰空、明湖泛舟、鵲華煙雨、錦屏春曉、白云雪霽、佛山賞菊、匯波晚照、歷下秋風),有四大名泉,還有名振天下的三大名勝,真是美景如畫、數不勝數。
3.古香的老街老巷
最近調查顯示,十五年前古城濟南尚有古老的街道五百多道,時至今日已經減少近半,每年平均減少十余條。不僅如此,過去的老地名、古街巷的失傳消失速度更是驚人。讓人們流連忘返的曲水亭、芙蓉街這些老街巷,是集濟南的民俗文化、泉水文化節和悠久歷史文化于一身的古典建筑典型,重視對這些古建筑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是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陳珊珊.文化消費背景下荊州市城市文化特色塑造思考[J].四川建材,2016,42(5):78-80.
[2]韓敏,米麗鑫.城市文化特色的消失[J].山西建筑,2013(12):18-19.
[3]王亞南.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評價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李霞,單彥名,安藝.城市特色與特色城市文化傳承探討——基于義烏城市建設文脈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4,21(6):13-17.
[5]牛玉,汪德根.基于游客視角的歷史街區旅游發展模式影響機理及創新——以蘇州平江路為例[J].地理研究,2015,34(1):18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