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次強
摘 要:隨著信息科技不斷發展,“融媒體”一詞頻繁地在媒體行業中出現。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日趨增多,單一的傳統媒體傳播形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新聞信息的生產和傳播者——新聞記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新聞記者與時俱進,加強創新學習,強化專業知識,利用融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的優勢,促進新聞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記者;專業素質;采訪
一、融媒體的概念
對于“融媒體”這個概念,也是近幾年才受到大眾的關注,其具體內容是指對媒介載體等進行充分利用,從以往比較單一的媒體傳播形式,通過整合傳統媒體以及新型媒體等多種媒體,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充分利用其內容共同點進行資源整合,擴大信息傳播范圍,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融的最終目標。
二、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影響
(一)信息傳播方式發生改變,傳統傳播媒介受冷落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傳播渠道日趨增多,智能產品以及各種相關信息軟件的產生,極大地沖擊著新聞信息的傳統傳播方式。人們已經不只通過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才能接收到新聞信息,現如今,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APP、各種新聞類APP等自媒體的產生,給受眾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在新媒體時代,網絡互動社區、自媒體發展迅速,常常一個新聞事件剛發生,網絡上就已經鋪天蓋地地傳播了,等到新聞記者再去介入,信息熱度往往已經消亡,這也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受眾去迎合這種傳播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新聞記者采訪及傳播方式很難滿足受眾需求,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更快地去適應這種沖擊與變化,尋求更好的突破路徑。
(二)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要求更高
相對傳統新聞記者而言,融媒體時代的記者不僅僅只是提提問題、寫寫稿件那么簡單,現在的記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提升采訪技巧與采訪形式。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漸漸誕生出了許多網絡語言,同時,網絡語言也被看作是一種新的傳播語言,這就需要當代記者有更好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在合理的范圍內可適當引用網絡詞匯,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可聽性。新聞記者除了需要有較強的寫作功底外,還應學習視頻、圖片的拍攝與剪輯,這就得需要記者更多地去了解使用專業相機、手機、剪輯軟件等。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軟硬件能力,才能更好做一名新時代新聞記者。
三、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
(一)思想與政治素質
堅持黨性原則是每個新聞記者的首要要求,這就需要記者把握大局意識,增強政治性,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新聞記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實、公平、公正的進行新聞報道。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各種新興的傳播方式,新聞出現網絡化趨勢,在極大地滿足受眾對新聞體驗的同時,也對新聞傳播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大量自媒體、網絡社區的出現,使得新聞信息魚龍混雜,一些虛假、負面的新聞信息也開始廣泛傳播,極大地影響了互聯網信息的整體環境。所以,在當今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一定要具備較強的思想政治素養,認清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對新聞事實負責,對自己的職業負責。
(二)專業素質
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同時也是新聞媒體行業的一次重大變革。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接受新的挑戰與新的要求,不斷學習強化自身業務能力,才能更好地去適應新的媒體環境。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稍縱即逝,這就需要當代新聞記者有更加敏銳的新聞觸感。新聞記者必須主動出擊,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隨時觀察網絡信息動態,多方面接觸政府部門以及廣大群眾,在復雜的信息資源中發現新聞、挖掘新聞。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除了必備的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具備當代記者的一些硬件能力,包括采訪、寫作、編輯以及不斷更新的專業設備的使用等。傳統媒體生產的分工相對較細,文字記者、攝影攝像、編輯制作等崗位各負其責。但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形態大多要求這些任務均由一人承擔,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向“全能型記者”轉型,通過對采、寫、攝、錄、編甚至播以及網絡分發等技能的跨界學習,成為綜合素質過硬的全能型人才。
(三)自身綜合素質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除了需要具備較強的思想政治素養以外,還需要重視個人思想道德、文化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提升。當今新媒體環境下,自媒體發展迅速,大多新聞信息傳播者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虛假、負面信息傳播廣泛,極大地影響了新聞受眾的體驗感。作為一名新聞記者,需要有較強的判斷意識,拒絕虛假、負面新聞的報道,牢牢抓住新聞的真實性、公正性,樹立大局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新聞報道是一項非常嚴謹、專業的工作,在寫作和文字功底上有一定要求。因此,新聞記者還需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底蘊,這就需要新聞記者通過大量的閱讀,增加知識積累,同時還需要多接觸社會各個行業,放開眼界,在遇到相關內容采訪時才能認清方向,把握重點,從而提高新聞信息的生產效率以及受眾效率和傳播效率。
四、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采訪基本要求
(一)擬定采訪提綱,明確采訪對象與目的
新聞采訪是新聞記者必備的基本技能,如何做到更加順利和有效的采訪,是每個新聞記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在進行一個采訪前,明確自己的采訪目的,提前制定采訪提綱是必不可少的。采訪前制定一個全面詳細的提綱,能夠幫助記者把握方向、增強自信、掌握采訪主動權,使采訪進行得更加順利。其次,在進行采訪前,提前了解被采訪對象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了解被采訪對象的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方工作、生活背景等方面,根據采訪對象設計相應問題,準備合適的提問方式,才能把握主動權,引導采訪方向,獲得優質的新聞信息。
(二)做好新聞報道跟進工作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報道與傳統新聞報道有著更大的差別,新聞報道更具時效性與完整性。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新聞素材不斷的豐富,大量信息充斥在新聞記者的身邊,這樣就導致了部分記者只注重新聞的時效性,忽視了新聞報道的完整性,后期報道跟進不足,未能完整地將某個新聞事件呈現給受眾,很容易出現受眾被誤導而產生錯誤導向。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在龐大的新聞信息流中,認清方向,做好每一則新聞報道的跟進工作,不僅要保證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真實性,同時也要保證新聞的完整性,將新聞事件客觀、真實、詳細的傳遞給受眾,讓新聞報道更具深度。
(三)加強對融媒體的認識與媒介融合
隨著新興媒體的不斷發展,其優勢與地位越來越明顯,新聞記者應正視新媒體的推動作用,把握機會,增強媒體融合認識。現如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相輔相成、相互共贏的階段,新興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將會提升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新聞信息的傳播范圍。新聞記者需正確認識時代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到網絡時代的發展潮流之中,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和提升,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學習先進技術與理論知識。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要求自己不僅要會新聞采訪寫作,還需要了解全媒體的傳播規律與特點,熟悉全媒體采編技能,熟練使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多形態、多角度進行采訪和報道,從而全面提高新聞信息傳播的多樣性,使新聞傳播更加廣泛,以此面對工作中的挑戰,并將其轉化為促進自身發展的機遇。
(四)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在以往傳統媒體時代,新聞機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徑,這就使得新聞記者在新聞信息傳播途徑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在新聞行業中的地位逐漸削弱,新聞記者的“主角光環”也逐漸暗淡。在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和受眾的角色定位都發生了本質變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新聞傳遞模式也日趨多樣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應該正視當前媒體環境,加強學習,不斷提升新思想,開闊新眼界,才能有所作為。
五、結語
總之,在當今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在面臨巨大沖擊的同時,也是轉型提升的大好機遇。社會新聞對記者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提高專業素養,提升自身在融媒體環境下的業務能力,不斷創造更高質量、更有價值的新聞報道,以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小萍.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提升[J].新聞傳播,2017(10):32,34.
[2]何山.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業務素養探討[J].記者搖籃,2019,580(4):145-146.
[3]林燕春.網絡時代電臺新聞記者面臨的機遇及挑戰[J].記者搖籃,2019(6):71-72.
[4]任慶科.融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創新模式探究[J].視聽,2017(9):171-172.
[5]嚴冬.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7,3(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