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
摘 要:《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高校教學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要求學校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本文將以該文件為指導,以本科專業主修審計學專業課程的學生及參與式審計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開展“以學促審、以審固學”審學結合模式下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方法實施路徑。
關鍵詞:“以學促審、以審固學”;審學結合模式;審計學;課堂教學
一、引言
當前,許多高校的審計學教學課堂都存在審計學業務實踐活動的時間不足、渠道不多、體制不暢、保障不力等問題,如何推動審計學課堂實踐教學,提高審計學課堂中實踐教學的比例與質量,加強審計實踐教學實踐管理,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值得廣大審計學專業教師深入研究與思考。
二、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狀
當前,關于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關于我國審計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關于審計學專業課程實施的對策兩方面的研究。
(一)關于審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研究
當前,我國學者對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下審計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及原因分析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審計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設計、學生素質和教師素質等方面的不足。張勇在《高校培養審計專業人才的問題和策略研究》中提到我國的審計教育思想局限性;張學軍在《論我國審計教育的滯后》中提出大學階段教學資源落后,行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備,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意識尚未樹立;鄭石橋在分析審計類課程設置現狀及利弊的基礎上,主張審計類課程設置要以通用化定位作為審計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
(二)關于審計學專業課程實施的對策研究
相關學者對我國審計教育存在問題對策的研究觀點主要有完善培養目標、創新課程體系、加強道德教育以及吸收國外的先進教育等。王東在《淺析〈審計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中分析了審計學教學現狀并給出了學校支持、分組學習和雙師型建設等對策;周方舒、施平通過剖析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學特色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探索和現狀,提出產教融合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策略。但上述文獻未就如何設置教學實踐基地進行深入細致探討。
(三)現有審計學專業課程教學實施的研究述評
對比文獻資料發現,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比較零碎,不夠系統,也缺少借鑒比較研究,整合研究更少,問題研究多,對策研究少。對于本課題提出的基于“以學促審、以審固學”的審學結合模式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更是沒有找到任何文獻。本研究立足于現有文獻,審視我國審計課程教學方式的發展,進行客觀分析,并提出優化審計專業課程培養模式的合理化策略,是一種新的嘗試。
三、當前審計課堂出現的問題
當前,審計學課堂教學問題較多,普遍存在學生理論知識學不通、學不透,課堂實踐機會少、方式少或者實習渠道不暢通等問題,審計學課程授課教師授課難度大、學生難教現象。
從審計學選課學生角度來看,較多學生反映審計學課程理論性太強、學習難度大,想聽聽不懂,想學學不會,甚至部分學生將學不好、學不會的原因歸咎于教師課堂教學準備不足,不會教,教學手段不先進,課外實踐太少,缺乏對理論教學相對應的實踐教學環節支持。
從審計學任課教師角度來看,課堂出現問題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導致教師授課積極性降低,在上課的過程中逐漸失去熱情;二是理論性過強的課程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三是沒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慢慢出現了不想教、不肯教的狀態,甚至在審計學課程排課時,排課任務比較難貫徹落實,形成惡性循環。
從教研室對審計學課堂管理角度來看,教研室負責人基于上述問題,常常希望采取一定措施改進,但往往存在想改改不了,改了改不好等問題。教務管理人員希望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加大審計學課程實踐力度,但由于審計工作中可能涉及較多企業機密,學生實踐效果并不好。
四、審學結合模式下審計課堂的突破與創新
改變“學生學不好、教師不愿教、學院改不好”的審計學現有教學模式,應當建立以本科專業主修審計學專業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本科學生參與學校內部審計實務,以提高學生專業勝任能力,讓財會專業畢業生與審計實務工作實現無縫對接,并探究利用學生人力資源參與審計項目,以達到促進學校審計工作發展的實現策略。進而推動“以學促審、以審固學”審學結合模式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實施,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實務水平培養的同時,化解審計部門人力資源緊張,無法進行審計工作全覆蓋的窘迫局面。
具體實施時,要在深入探討引入學生作為加強學校審計部門內部審計力量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力量增強學校內審機構審計人員力量,以實現達到國家監督治理體系中審計職能的全覆蓋的目的。同時,通過“以學促審、以審固學”審學結合這一模式,改革審計學課程教學方法,讓學校的審計事業得到發展,讓學生的審計專業勝任能力得到提升。
以學促審,即內部審計工作中審計項目引入學生力量,以增強內部審計人員數量。使用學生作為審計組成員,分配簡單審計任務,參與審計全過程,并且在學生組建熟悉審計全過程的前提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加碼審計工作任務,用學生力量增強審計工作的實效。
以審固學,即學生通過參與學校各類內部審計工作實務,在全程參與從審計立項、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整改和審計結果利用等審計全部流程的同時,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對審計學課程理論的全方位實踐與融會貫通,達到審計學課程最終培養目標中專業勝任能力的提升與實現。
通過以上兩種途徑,最終達到形成一種“審學結合”的審計學教學新模式。審學結合,即把課程教學環節中的理論教學和課程實踐環節的審計工作參與環節全面融合,既實現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實現,又達到培養學生專業勝任能力的需要。一來,學生深入本校審內部審計部門實習實踐,可以做到審計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二來,審計部門極大豐富了從事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力量,加強了審計資源配置,可以助力審計全覆蓋的實現,實現雙贏。
五、“審學結合”模式下特色審計課堂的優點
(一)有利于彌補案例教學的不足
案例教學法是以案說理,雖然讓學生能更好掌握審計理論基礎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也存在案例之間關聯性不強與綜合性、系統性欠缺的問題。學生無法將孤立的審計案例與系統性整體性強的審計工作聯系起來,不能領會審計工作之精髓。而“審學結合”審計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參與到日常審計工作中,通過審計實戰,參與審計項目,從實踐中參悟審計理論知識,用審計理論指導審計工作。
(二)有利于培養會計審計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
企業招聘學生時,關注的是實際的工作能力和專業勝任。按照“審學結合”的審計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審計實務工作,起到塑造學生專業勝任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效果。學生參與審計工作,可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并學以致用,充分掌握企業要求的審計工作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有利于彌補審計部門審計力量的不足
按照審計署提出的審計全覆蓋要求,審計工作要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單靠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人員無法實現這一目的。學生有生力量的加入,勢必讓審計力量得到加強,對審計監督事項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監督與檢查,對促進學校審計事業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六、結語
基于“以學促審、以審固學”審學結合模式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方法獲得批準及成功,將有效促進全國審計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建立起一種學院和學校財會部門、審計部門以及其他監督部門之間的聯動培養體系,實現學生足不出戶,即可達到對于審計學知識的實務檢驗,在審計工作過程中學習審計理論知識,用審計理論知識指導審計工作開展,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的充分融合,為我國培養德才兼備、專業勝任的財會審計人才提供一種可行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勇.高校培養審計專業人才的問題和策略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6):85.
[2]張學軍.論我國審計教育的滯后[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05-108.
[3]鄭石橋.關于本科審計學專業的審計類課程設置若干思考[J].財會通訊,2019(28):26-29.
[4]王冬.淺析《審計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7(10):233.
[5]周方舒,施平.高校審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財務與會計,2019(2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