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美靈 闕衛東 全洲伶 李銳清
摘 要:高校大學生踩點到問題的頻發,一方面影響了課堂效果,另一方面學生的聽課效率也大打折扣。而輔導員身兼教師和管理者雙重身份,扮演著教育、管理、服務三大崗位角色,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做好學生上課的前期保障是其管理工作的內容之一。因此,基于輔導員視角下,深入剖析踩點到問題的成因,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是一項急需解決的學生管理難題。本文以廣西財經學院的相關情況作為研究對象,依據調查現狀、發現問題、探究成因、解決問題的邏輯,采用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的方法進行研究,發現踩點到問題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時間管理和紀律意識不強,學習產生拖延和怠倦,制度管控不嚴等。由于習慣踩點到的學生對學校考勤制度存在僥幸這一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制度管控成為解決踩點到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踩點到問題;時間管理;制度管控
踩點到是指學生在臨近上課時進入教室,隨后匆忙的選擇位置坐下,進而導致上課前10分鐘甚至更久時間內處于不能投入學習狀態的一種常見現象,大學的課堂里此類問題尤其突出。由于踩點到與遲到的界線模糊,教師與學生說法不一,使得學生內部此類行為屢屢發生,并逐漸形成不良習慣,對學校學風造成了沖擊和破壞。為了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本課題組對廣西財經學院的500名本科生展開調查,并基于輔導員管理的視角下探究出解決大學生日常考勤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踩點到”問題現狀分析
(一)大學“踩點到”問題普遍存在
調查數據顯示,約有37%的學生表示總是匆匆忙忙進入教室,這意味著一個班上假設有50人,習慣踩點到的學生大約達到了18人。而其中表示每天都存在踩點到問題的同學占到調查總人數的17.86%,有34.29%的學生表示偶爾發生,而從未有過此類行為的僅僅占到了總人數的20%。每臨近上課,同學們蜂擁出現在早餐店、教學樓附近,或是正在匆忙趕向教室也是一種常見現象。由此可見,大學生產生踩點到問題發生的頻率較高,大學里幾乎每天都上演著踩點到這一最令人忽視的景象,同時這也容易成為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盲區。
(二)“踩點到”問題心理活動分析
輔導員工作始終堅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的原則,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給予正面的引導和教育,在解決學生管理問題時分析學生相應的心理活動,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調查結果顯示,第一,約47%學生普遍認為踩點到不等于遲到,而對遲到邊界模糊不清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36%。第二,有19%的學生表示此類問題無關緊要,認為既然教師上課不強調,所以踩點到沒有影響到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第三,44%的學生表示踩點到會影響到上課秩序,覺得不應該發生,但由于內外部眾多因素的干擾,踩點到慢慢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二、“踩點到”問題成因分析
(一)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不足
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不足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少時間管理觀念,二是時間管理技能薄弱。有研究指出時間管理傾向對學生成績具有良好的預測能力,且對個人成就動機有正向性影響,好的時間管理對防治踩點到問題有正向性影響。但是調查數據顯示,將近20%的學生表示從來沒有規劃過上課前的時間,常常上課之前匆忙趕到教室。約有35%的同學表示偶爾會提前規劃時間,但是效果不佳。因此,學生群體當中有意識去規劃時間的僅占一小部分,學生本身缺少時間管理的觀念是踩點到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學生對時間管理技能的把握情況也不樂觀。在此次問卷調查中,51.43%的學生表示熬夜、鬧鐘不響、睡眠不足等因素會影響自己的起床時間,并進一步導致自己踩點進入教室。但深入的訪談結果顯示,學生不了解睡眠管理的有效方法,且不知如何尋求其他途徑的幫助,因此學生的時間管理技能的缺失也會導致踩點到問題發生。
(二)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
調查數據顯示,踩點到問題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學習拖延和學習怠倦。通常表現為學習動力不強,學習效率低下等。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但沒有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作用,反而被消極心理影響著正常的學習狀態。有研究表示,學習動機的自我決定程度對大學生學習拖延影響較大,學習動機自我決定程度越高,學習拖延程度越低。同時也有數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學習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學習動機不足、時間管理技能缺乏、消極情緒影響等。在此次的問卷調查中,表示大學生活自由散漫的學生占到30%,也有44.29%的學生表示覺得出于拖延和怠倦的心理,踩點到已經形成習慣。同時也有約36%的學生表示如果是自己非常喜歡的課程,這種情況下絕對不會踩點到。這也從另一方面充分說明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有效防止學習拖延和怠倦,進而減少踩點到現象的發生。
(三)制度管理存在缺陷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70%的班級沒有重視到踩點到問題,且班級制度中也沒有相關說明,班級管理過程中更是沒有加以強調和控制。調查中約半數以上共51.7%的學生認為踩點到的原因之一是紀律管理比較松懈,秉承著無所謂的態度,對制度管理的缺陷存在僥幸心理。而學校相關制度也沒有嚴格劃分踩點到與遲到的界線,對考勤制度的管理和監督也存在缺陷。制度文件作為紀律的載體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規范著學生的行為,引導著學生發展,對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學風環境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其他外部因素干擾
調查中,課題研究小組從教室遠近、早餐供應等外部因素開展調查,結果顯示有37.86%的學生表示靠近教學樓的早餐供應窗口太少,食堂距離太遠,早上一般不會到食堂吃早餐,同時也有52.14%的學生表示宿舍距離教室太遠也會導致踩點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擾的確是影響踩點到的原因之一,但由于學校資源的配置有限,所以此類的外部因素干擾不是造成踩點到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踩點到”問題對策分析
(一)學生增強學習積極性,增強時間管理技能
首先學生自身應樹立時間管理的意識,只有通過有效管理時間,才不至于庸庸碌碌的度過十分珍貴的大學生活。而時間管理是否有效取決于是否掌握了時間管理技能,只有正確的觀念加上正確的方法,時間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效用。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作用,拒絕學習拖延和學習怠倦,面對大學課程考核難度要求降低,大學學習氛圍不足,同學們的相互競爭減弱等環境因素,學生更應該積極分析自身學習形勢和能力,從自身檢討學習積極性是否達到好的標準,認真思考學習的意義,并制定相應的目標計劃,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發揮教師課堂主體作用,重視強調紀律管理
教師教學課堂的管理嚴格與否,對踩點到問題有著直接影響。調查中學生們表示,如果教師重視強調紀律管理,明確強調踩點到屬于遲到,并影響自己的學業成績時,80%的同學認為可以杜絕此類現象的產生。同時,有47.68%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點名,也可以防止踩點到的產生。教師作為課堂氛圍的發起者和維護者,課堂紀律松散影響到授課質量的同時也會影響聽課效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師的課堂主體作用,適當運用有效的線上線下考勤手段,如“云課堂”“職能打卡”“位置簽到”等,以一種更高效,學生接受度更高的考勤方法來有效解決踩點到問題。
(三)學校加強考勤制度管控,明確紀律監督責任
在學校管理方面應加強紀律約束,首先得制定和完善相應考勤制度,引入適當的獎懲辦法,讓學風建設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學校應該加強宣傳踩點到對學風建設帶來的危害性,最后抓落實,需要有嚴格的檢查制度,組織和監督任課教師堅持嚴肅考勤,明確紀律監督責任,使規章制度切實發揮作用。只有將學校管理的要求和理念滲透到班級制度里來,注重制度切實和措施落地,才能充分發揮學校的管理作用,真正解決踩點到問題。
(四)發揮輔導員聯結作用,貫徹落實相關制度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關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聯結與樞紐作用,全面協調相關工作,貫徹實施學校工作安排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在解決踩點到問題上,輔導員應該充分調動班級骨干力量,確保學校相關考勤制度工作指示能得到貫徹落實。堅持時刻關注發生踩點到問題學生的心理活動并加以正面引導,充分發揮輔導員工作“以人為本”的原則優勢,積極聯動和號召班級組織學生學習相關紀律,增強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自尊、自我效能、學習滿意度:中介作用分析[J].心理科學,2005(3):566-568.
[2]黃希庭,張志杰,鳳四海,郭秀艷,呂厚超,陳瑩.時間心理學的新探索[J].心理科學,2005(6):6-9.
[3]陳保華.大學生學習拖延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4]龐維國,韓貴寧.我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現狀與成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0(6):59-65.
[5]張娜,魏彬.大學生遲到現象分析與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