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教育是存在一定遺憾的“育人”活動,讓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師開展完美教育的原始動力,也是學生培養的理想狀態。想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就需要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全面評價機制,不能將教育局限于“框架”之內,要為學生提供探索個人興趣、提升個人技能的自主空間。因此,通過塑造學生為主的全新教育體系,關心學生的知識理論學習,聚焦學生實踐技能培養,不斷探索學生全面發展的時代路徑。
讓人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創新變革的核心取向,也是滿足學生多元成長需求的內在前提。通過塑造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機制,幫助教師找到育人的真正意義。通過為學生設計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為教師尋找教育本真、完善教育內容提供原始動力。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進程中,教師通過收獲學生成長的成就感,獲得持續成長的教育力量。
讓學生全面發展、有所成長是衡量教學成績,增強教師獲得感的重要標準,也是當前推進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首先,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教師應該轉變評價標準,從傳統的“成績為本”轉向新的綜合素質教育。在全面發展的教學導向下,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成績、更符合學生培養規律,能確保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當然,要將學生全面發展所需的知識、智力、審美等多種內容融入教學體系之中,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最有效的支持。通過充實教學內容、轉變教學導向,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轉化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意識和個性化能力。
其次,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還需要引入家長、社會等多元力量,通過構建校內外“一體化銜接”的育人模式,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充分支持。育人是系統化活動,家長、社會與教師的作用同等重要,要完善家校協同機制,通過實時互動溝通,傾聽家長意見,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讓學生全面發展,也要積極融入智慧時代,通過發揮智能技術優勢,創新學生培養體系。通過發揮智慧技術優勢,優化教學形態,完善師生互動,使學生掌握自我獲取知識的技能,推動學生自我成長。要結合時代特征,實時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精神和信息素養,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最后,讓學生全面發展,最終還要回歸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目標。要將“學生為本”理念放在篩選教學素材、制定教學體系的核心位置,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人訴求,構建全方位的育人體系,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要結合人才培養環境的動態變化,實時調整、優化育人機制,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可能。要結合新的育人要求,開展勞動教育,通過完善勞動實踐體系,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改善個人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推動教育創新與學生全面發展有效融合。
綜上所述,全面發展是對學生教育培養的最高認識境界,也是立足社會發展形勢,將學生成長與社會發展有效融合的內在指引。為此,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要正確認識到全面發展是一種理想狀態,尊重學生成長規律、關注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充實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力量。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