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登峰


摘要:知識與信仰教育的有機融合是實現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關鍵環節之一。基于二者的特點,通過“定與變”和“象理數”規律一定程度上可以將二者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機地融合,從而實現知識與信仰被作為一個整體來傳授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信仰教育;知識教育
教育部陳寶生部長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現階段的教育應該開展“課堂革命”,從而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系統的三大板塊之一,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職業教育課堂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發展,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也存在傳統課堂的弊端,如:專業課堂只關注專業能力,忽視政治思想培養,從而導致培養不平衡,學習活動形式單一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一、基于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的辯證關系
知識教育是對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知識教育要能夠為大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疑惑, 以此提高大學生對學習的渴望。而信仰教育是傳遞一種價值, 是對思想意識的凈化, 是通過接受知識, 并在生活中進行實踐檢驗, 從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樹立正確的三觀,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服務。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是現代人才培養的兩個屬性, 二者并非相互獨立的, 而是辯證統一的。在教學過程中,脫離信仰教育, 單純地進行知識教育是沒有靈魂的。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相融合的課堂改革通過設計軟件技術專業的“專業能力模型+思想素質模型”二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二、基于“定與變”的知識與信仰教育內容的融合
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二者之間,在教學內容上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基于“定與變”的教學理論,能夠將二者有機辯證的融合。從而實現將信仰教育和知識教育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傳授給學生,從而實現全方位人格育人機制。該種教學內容的融合原理如下圖1所示:
三、基于 “象理數”規律融合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方法
高職院校的知識教育是一種傾向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的教育。信仰教育是一種傾向于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思想和文化理解的教育。前者是技術知識的培育,而后者思想的培育,所以二者之間的培養目的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數,如計算機,能辦公、上網、娛樂等,這是它的理;計算機的樣子、大小等,還會放出畫面和聲音,就是它的象;這臺計算機的CPU內存主板參數,電源數據,長寬高等技術參數,是它的數。而基于“象理數”規律融合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根據二者的特點,系統地設計教學過程。其設計原理如下圖所示:
通過該種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融合的課程改革能夠實現知識與信仰被作為一個整體來傳授,真正做到全人格育人。該種教學模式一定程度能夠轉變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做到以學生為焦點,以培養學生社會能力、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能力提升為目標。該種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豐富學生精神層次等目標,從而實現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