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帥 郜一瓊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本次研究隨機選擇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難治性鼻-鼻竇炎患者40例作為分析對象,觀察鼻內鏡手術和中鼻甲切除手術相結合的治療效果,詳細內容如下。
本研究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難治性鼻-鼻竇炎進行分析。研究對象的年齡為(35.13±2.41)歲,女性17例,男性23例。患者入選標準:1.經過相應的藥物治療3個月以上;2.進行過鼻內鏡手術治療;3.在6個月隨訪中,體征和癥狀出現遷延情況;4.進行過相應的鼻腔圍術期護理。
1.術前準備
患者手術前需要戒煙戒酒半個月,同時,需要進行一周的鼻腔沖洗,給予常規的抗生素靜脈點滴,早晨需要服用30 mg強的松。如果患者有高血壓、合并心臟病等疾病,需要及時進行相應治療,之后進行麻醉風險評估。手術前,患者要進行CT檢查,明確病變范圍,并確認手術方式。
2.手術方法
患者均需進行局麻,頭部需要處于高位15°~30°,同時,做好相應的生命指標檢測。醫生應對患者進行2次鼻腔黏膜收縮(3~5 min/次),使用腎上腺生理鹽水(0.01%)棉片;如果患者鼻腔很容易出血,可以在手術區黏膜下注射一定的腎上腺生理鹽水。手術流程:使用電動吸切器將患者中鼻道處的息肉切除,根據息肉部分病變的程度選擇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再切除剩下的鉤突部分,或擴大上頜竇開口,將后篩和前篩開放[1];在患者中鼻道穹隆45°處,使用蝶竇咬骨鉗順著鼻丘氣房前壁的方向將黏膜和骨質咬除,到額骨鼻突部分,在1.0 cm高度處,將鼻丘氣房處的后壁和頂壁、額竇周圍的氣房全部切除,將額竇底部完全開放。
術后,醫生需予以患者常規的抗生素點滴,并使用粘液促排劑、強的松1周,直到抽出鼻腔填塞,再使用布地奈德沖洗鼻腔,10 d后復查,清除肉芽、結痂和囊泡。
治愈表示患者癥狀完全消失,在內鏡檢測中竇口開放表現良好,竇腔黏膜上沒有出現化膿性物質;好轉表示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竇腔黏膜處有水腫、肥厚,有肉芽組織生成,有一些膿性分泌物;無效表示患者癥狀沒有變化,或是病情加重。
筆者對40例難治性鼻-鼻竇炎患者進行了6個月的隨訪觀察,發現所有研究對象的病情均得到很好的改善,總有效率是90.0%,詳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效果
經過6個月的隨訪,筆者發現,40例患者中,出現眶周青紫情況的有2例,但該情況對患者的視力影響不是很大,經過熱敷,癥狀逐漸消失;出現鼻腔粘連的有5例,這些患者經過相應處理,只有1例癥狀改善,有4例無效。
難治性鼻-鼻竇炎是比較難治的鼻科疾病,目前還沒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方法。該癥狀治療難度比較大的原因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局部因素是患者在圍手術期間處理不規范。患者的鼻竇黏膜、粘骨膜、鼻腔等因手術受到了一定損傷,還會受到細菌生物膜、超抗原、骨炎等影響。全身因素與患者自身的病變或炎性反應有關。有研究發現,鼻炎上皮克隆基因1及CD8T淋巴細胞減少等因素也與RRS有關系[2]。中鼻甲是竇口鼻道部分的前部組織,具有保護中鼻道的作用,也是鼻腔功能的重要部分。
本次研究中,40例患者都進行了中鼻甲全部或部分切除手術,整體治療有效率是90.0%,且患者術后并發癥出現較少。這說明針對中鼻甲進行治療是避免鼻息肉復發的關鍵,而選擇部分或全部切除手術可有效改善息肉復發情況。
總之,對難治性鼻-鼻竇炎患者給予鼻內鏡結合中鼻甲切除手術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比較少,預后改善良好,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