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冬
(景德鎮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0)
體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對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學習成績成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標準,許多高校缺失科學課余體育訓練機制,導致存在學校課余體育訓練不夠,優秀體育人才稀缺等問題。如何有效地使學習運動協調發展,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國家教委在80 年代發布《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的規劃》通知,指出要積極開展業余體育訓練,成為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指導性文件。隨著新課改進行,高校課余體育訓練水平提升,由于課余體育訓練是長期發展系統工程,對存在的各種問題需要探索有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運動訓練目的是為提升運動員運動成績,運動員在教練員配合下為其構建有組織的體育活動,運動訓練核心目的是幫助運動員參加各項運動競賽提升運動技能。課余體育訓練是教練員借助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訓練,促進全方面發展,培養體育骨干人才的系統教育過程。

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體系的重要部分,課余體育訓練業余性是學生以文化專業知識為主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高校課余訓練是三級訓練初期訓練模式,是體育運動員發展起步階段。高校體育實行課余體育訓練具有重要意義,體現在有利于彌補傳統體育教學不足,提高體育在學校中的地位,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等。學校體育重要構成部分的課余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健美形體,提高身體抵抗力。在課余體育訓練中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短,針對性較差,課余體育訓練中可以將教練員水準優勢充分發揮,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
國家體育法規定學校應組織多種形式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法頒布實施為學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課余訓練取得了可喜成績,高校每年舉行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等高校賽事活動,推動課余體育訓練發展。但實踐中遇到注入場地訓練器材設施不足、時間不足等多方面困難,使得課余體育訓練受到影響。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余訓練中的問題主要包括對課余體育訓練認識不足,缺乏完善的指導,課余體育訓練與文化知識學習沖突等。由于新課改未對大學生課余體育訓練做出明確規定,導致高校對國家下發指導性文件重視不足,造成課余體育訓練效果差強人氣。課余體育訓練無法達到國家要求,盲目模仿進行課余體育訓練,由于對課余體育訓練認識不足導致課余體育訓練規模落后,一些大學院校迫于社會人才競爭壓力,將教育重心放在文化課教學,導致體育事業發展陷入窘境。
現階段大學體育教學存在上課跑步單一方式,體育教學中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教師自身專業性對課余體育訓練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由于我國以往體育事業落后導致多數教師未接受專業訓練,不懂得如何科學系統對學生進行指導。大多數教師將體育鍛煉片面理解為跑步,認為大學生身體健康通過跑步方式可以達到,由于專業性不足對課余體育訓練策劃能力有限,導致課余體育訓練無法取得良好效果。
課余體育訓練是體育課堂的重要補充,對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改善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等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我國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存在認識偏差重視不足,缺少制度設施與師資軟硬件支持等問題,要想促進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可持續發展,需要針對課余體育訓練現狀,通過加大經費投入,構建完善激勵機制,提高教練員培訓質量等途徑探索有效對策措施。
訓練質量物質保障是經費,我國高校體育訓練投放經費存在不足,阻礙體育訓練的可持續發展。建議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加大經費投入,借助高校優勢效應從多方面籌資,如將場地向社會出租開放,通過多方面渠道籌集獲取課余體育訓練需要經費,保證課余體育有效開展。課余體育訓練與傳統體育教學存在很大差距,要求教練員增加娛樂尖山等多個內容,拓寬課余體育項目范圍,調動學生參訓積極性。建議高校借助多種途徑完善體育訓練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強化精準提高教練員綜合素質。
課余體育訓練不同于常規體育教學,高校要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使學生明確體育訓練不會影響學習,高校要合理安排運動員訓練時間,對即將參加競賽的學生集訓階段減免關系不大的選修課,對競技體育比賽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物質獎勵,提高學生參訓興趣。學校要提高教練員工作熱情度,對教練員體育工作合理安排,使其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訓練中,將教練員按課時融合到教學工作中,使教練員訓練工作與體育教學同工同酬,針對訓練效果較突出的教練員給予獎勵,將課余訓練轉變為主動要求。
目前我國高校體協存在機構獨立性差等問題,相關教育部門可以完善大學生體協職能,充分發揮大學生體協應有作用。如可以對內部組織結構做出設置優化,在校內經常開展不同模式的運動競賽,構建競技體育競賽機制,發揮高校自身優勢,定期舉辦趣味運動會,使舉辦各種校運會依據高校多種模式有效結合,賦予學校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