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羽(蘇州技師學院)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會計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社會的需要,為了適應新時代下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要,學校對人才的培養,需要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因此,中職會計教育必定要進行改革。要想對會計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尤為重要的是對實踐教學進行變革。新時代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一并掌握實踐操作技能。
1.智能化采集數據
智能化背景下,采集數據主要通過向互聯網云端讀取,模板導入,掃二維碼等新方式,獲取發票等原始憑證,再比如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也可以通過銀行對賬單,支付寶對賬單等原始資料直接生成,對于每月必須編制的工資匯總表或各分配表也可以采用模板導入,或者是復制粘貼上期報表的方式得以實現。
2.智能化的賬務流程處理
智能化背景下,對于經濟業務的處理,從會計原始憑證的取得,記賬憑證的填寫,賬簿的登記,到編制財務報表,整個會計賬務處理程序更智能化。這鐘智能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做賬效率的提高。對會計憑證的處理都是自動化,批量化的處理。二是通過獲取的發票直接生成會計憑證,無需設置,自動識別會計科目進行賬務處理,自動匹配財稅政策,符合會計準則要求。三是期末自動核算與結轉。
智能化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學生學習時間更靈活,學習的空間更自由,不再局限于教室、圖書館、實訓室等教學場所。隨著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的創新推出,學生可以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幫助下,能夠自主學習,老師也可以在此技術上,實時反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提供必要的參考。
同時,還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智能化的推薦學習資料,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智能化驅動下,中職會計教育旨在培養從消極型到積極型,核算型到復合型的會計人才,使會計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從單一型到復合型進行轉變。
會計是一門較為特殊文理結合的專業,實務性較一般專業要強,中職學校注重于發展學生對實際業務的操作及財務報表的編制能力,但現在大部分中職院校,雖然開展實踐操作課,但仍然以教師課堂實訓教學為主,局限于傳統的教師講授,這往往與企業最新的會計實務操作相脫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這種模式雖然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卻無法與企業無縫對接,難以滿足智能化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發展需求。
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與中職院校合作的企業數量有限,小微企業居多,大中型企業稀少,而各企業需要的人數,與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數比,相差較大。遠不能滿足全部在校生的實踐教學與頂崗實習的需求。目前,中職院校還在訂單培養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由企業派專家到學校講授知識,學校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在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效果并不明顯,學生仍然缺乏實踐經驗,企業也沒有培養出自己需要的人才。這種以把校園作為實訓基地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與實務操作脫節明顯。
師資隊伍建設是體現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教師力量水平,決定了學生的高度。但現在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師并沒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實務操作經驗匱乏,授課內容偏于基礎理論,雖然學校每年對教師進行專業上的研修培訓,但受教訓任務等因素的約束,教師大多參加的是小微企業的研修,實踐深度和廣度不足,學校還應進一步加深教師隊伍的相關實踐工作經驗。
在現代智能化背景下,學校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將會計課程教學的重點放在實踐操作考核上,教師要把以前講授為主轉變為以學生操作為主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學習的主角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使用互聯網技術學習最新的會計準則,在實踐操作中會自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應該以講授人轉變為指引者、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學習,通過線上線下兩套學習資料,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在這互聯網平臺上,學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借助網上模擬系統反復模擬實踐操作,既方便又簡單,學生也可以在線上提交實踐作業,并利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新媒體技術實現單獨的教學指導。教師也可以通過系統,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
中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涉及學校、企業、家長、學生等多方利益關系,各方需協商一致,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合作目標上還存在著差異,如學校在考慮學生獲得技能的同時還需考慮學生的安全。企業在講授行業技術的同時還需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
學校與企業想要共贏,一方面學校將企業引入校,將企業真實的憑證、賬簿、報表等賬務資料帶進學校,構建真實的賬務處理流程,讓企業專職人員當師傅,帶領學生徒弟們,基于真實的原始憑證基礎上,進行憑證的填寫、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并進行納稅申報,保證了校內實訓的真實性、時效性。另一方面,應考慮到企業財務的保密性、校內實訓人數、場地的限制等因素影響,中職院校應建立穩定的、長期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可持續的精準對接,逐步擴大實踐教學的覆蓋面。
所以,校企合作應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實現中職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工作的完美統一,讓會計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一致,以保障學生今后畢業能與企業無縫對接。
師資隊伍建設在會計職業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會計實踐教學質量,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選取一批能與學校建立穩定的、長期的企業進行合作,作為學校在外的實訓基地,并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入到這些企業中進行研修。一方面,只有真正參與到實務工作中去,才能提高自身的業務實踐水平,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下廠研修中碰到的事情作為一手資料運用到教學案例中,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二是保證教師進企業研修的時間,可以在教師評職稱時,把實踐研修做為考核之一,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將教師下廠研修落到實處。三是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開展,學校應找一些有資質的、職業素質較好、職業水平較高的企業進行合作,進一步充實會計職業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讓教師把最新會計準則能第一時間傳遞到學生的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從而進一步提高中職會計職業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
智能化背景下,中職會計職業教育的質量應突出實踐教學。中職教育是基于經驗學習而得知技能是怎樣操作的,從而培養智能化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中職會計職業教育只有結合智能化技術,不斷創新,才能構建科學的、合理的、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強大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理實一體化的懂業務會記賬的復合型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