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群 江文 何青



摘要:后疫情時代,人們對健康生活環境和鄉村田園生活方式的追求將為鄉村復興、城鄉融合帶來更多的機遇。由于集約化程度較低、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不響、農產品加工、農業+等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鄉村產業振興。鐘祥市墩嶺村作為江漢平原典型村莊代表,也同樣存在以上問題。文章從分析村莊區位、人口、產業、設施等現狀著手,激活村莊存量資源,緊抓問題導向,面向市場需求重構村莊產業體系,以期實現產業振興。
Abstract: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people's pursuit of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ural lifestyle will br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rural revival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roblems such as low intensification, low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w popularity of brands, in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s such as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e+ have restricte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As the typical villages in Jianghan Plain, Dunling Village in Zhongxiang City also has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village location, population, industry and facilities, activates the stock resources of the village, grasts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reconstructs the village industrial system in the face of market demand, so as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江漢平原;運營模式
Key words: country;revitalization;industry;Jianghan plain;operation mode
中圖分類號:TU723.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7-0031-03
1? 項目概況
1.1 村莊現狀
鐘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漢江中游,墩嶺村位于東橋鎮北部,客店黃仙洞風景區旅游線路穿境而過,距離風景區僅26公里,南距大口森林公園(國家第一批森林康養基地)16公里,西距離鐘祥市城區25公里,東與國營雞鳴寺林場接壤。(圖1)
墩嶺村通過X006縣道(7km)南與S311省道相連,沿S311省道西至鐘祥市,東至京山縣,北(17km)與客店鎮相通。外部交通相對單一。通過“縣道-省道-高速”方式對外連接周邊縣市。路況好、通達性高。(圖2)
1.2 發展基礎
墩嶺村總面積23.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84畝、林地11000畝、水域2000畝,人均耕地5.4畝;全村359戶,1467人,人均收入15340元。該村莊為中心村,東北環山,坐擁2個水庫,九泉河流經,植被豐富;歷史文化遺存有寶福寨、玉皇觀、舉人宅、古樹;現狀住宅均為一至兩層坡屋頂的形式,傳統古建破損嚴重,需加強保護與修繕;已完成跑馬嶺、文化墻、農莊、民宿、標志牌等建設;配置了村委會、文化站、衛生室、建設廣場、停車場、游客服務等公共設施。先后被評為鐘祥市美麗鄉村示范村、美麗鄉村建設先進單位、省綠色幸福村示范村。
1.3 存在問題
一是村莊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高;二是人口外流,空心化現象,老年人留守,年輕人移居鐘祥市、武漢市等,活力低下;三是現狀產業發展不足,就業需求少。以傳統農業為主,第二、三產業幾乎空白。第一產業結構單一,現有水稻1300多畝、小麥1200畝、花卉苗木500畝,另外還有棉花、鴨漁業養殖、勞務輸出;資源開發思路不清晰,缺乏整體謀劃。
2? 規劃定位
充分依托村莊豐富的山水文化資源、傳統文化資源及農業資源,通過差異化發展,與周邊鎮村的形成良好競爭協作關系,創新村莊運營管理模式,建設生態環境優美、居住環境優良、產業發展可持續的復合型宜居幸福鄉村,實現聚人心、凝人氣、人回村、共發展。
3? 產業策略
生態優先、文化為魂:以保護自然山水資源、和諧發展和永續利用為前提,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充分利用當今社會個性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消費趨勢,以文化激活旅游,形成以山水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格局。
一業搭臺、多業唱戲:依托生態環境和地理區位條件,著力完善規劃村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和旅游要素,推進農旅產品組合式開發,促進相關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實現農業+旅游、文體、文化等多業聯動,構建完善高效的產業鏈,形成多種業態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格局。
明確定位、核心引爆: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環境優勢、產品優勢、文化優勢,積極主動與周邊各大旅游品牌景區聯系,參與搭建合作平臺,力求在線路組合、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開創互為補充、互為推介、合作雙贏新局面。
4? 功能分區
根據產業發展策略,功能分區為“一心、兩業、四片”。
一心:建成具備停車、餐飲、休閑、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完善已建成的新村委會功能,一方面服務農業發展和村內事務,一方面依托大洪山旅游區,努力打造鄉村民俗、宗教文化、古寨文化特色的旅游驛站。
兩業:以現代有機農業為主導,通過品牌戰略,借力鄉村旅游業,豐富墩嶺產品體系,提升產品價值。
四片:榨屋河水庫休閑片區:農業+旅游。通過相應的環境改造和設施配置,規劃建設采摘園、農家樂、水上棧道、跑馬嶺、民宿、蔬菜瓜果種植體驗、七家灣景觀節點。
古寨文化運動片區:林業+文體。通過道路硬化、上山羊腸小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玉皇觀功能提升,張灣清朝舉人古宅保護性開發,寶福寨修葺,古樹保護,構建叢林探險、采藥之旅、軍事主題體驗游線。
花卉苗木主題觀光片區:生態+觀光。國道、鄉道、福彩路兩側和一些視野較好區域農作物景觀化種植,如設置玉米迷宮、稻草人、稻田雕塑、花卉林等一些景觀性強、趣味性高的空間場所;九泉河沿線建月季花、苗木基地。
現代有機農業片區:服務+生活。該區為產業振興先導示范區,優先開發。尊重原始形態,結合現狀生態、居民點以及農林旅發展需求,主要設置養殖垂釣、有機示范田、會員認養地、民宿休閑、生態種植涵養五大功能組團。
5? 業態規劃及運營模式建議
村莊通過“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特色品牌”融合發展,構建產業振興體系。具體結構如圖5。
5.1 現代農業
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篩選作物品種,打造特色化、科技化、品牌化、生態化產品,通過多種經營模式,實現產業融合和聯動。(表1)
5.2 鄉村旅游
增加村莊文化魅力。做好村莊地名來歷、美麗傳說等歷史典故文章,以保護、原生態為原則,合理開發七家灣、跑馬嶺、張灣舉人古宅、古樹林、玉皇觀、寶福寨、寶福廟等古跡。
提煉本土化的鄉村風格,多角度保留保護地區鄉土習俗和文化本底,通過鄉村文化活動、農耕、手工藝、食品制造等體驗,讓旅行者與鄉土情懷“不期而遇”。
策劃組織實施農耕文化節日。如干魚塘節、秋收感恩節、鄉村知識兒童學習日等一系列的活動,提升區域內娛樂休閑吸引力。
通過果蔬“私人訂制”,生態豬、雞“認籌”,田地“會員”共享等形式,以發展農村經濟為根本,以創造健康生活為核心,給人們帶來新鮮優質的安心食材,打造“向往的生活”中守拙歸田園,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的鄉村空間。
5.3 特色品牌
在現有主要農產品基礎上,打造“九泉”品牌。延伸林下經濟產業鏈條,開發自主品牌土雞蛋、土雞、跑跑豬;依托花卉苗木基地生產盆景、月季花香包、精油等產品;關聯有機大米、中藥材采摘等相關產品。
6? 結論
產業興旺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鄉村振興極其重要的一環。本文通過分析江漢平原典型村莊墩嶺村產業基礎,以經濟發展為出發點,鼓勵合作社、農戶、企業廣泛參與,采取多種經營組織模式,構建“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特色品牌”產業振興體系,夯實第一產業,豐富二三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聯動,爭取早日建成宜居幸福村莊,構建“向往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1]把江漢平原打造成為鄉村戰略示范區[N].民盟湖北省委員會.湖北政協調研視察,2019(2).
[2]余斌,王明杰,卓蓉蓉,等.江漢平原鄉村重構特征與轉型機理及振興路徑[J].地理學報,2020-05-28.
[3]王希.懷柔區鄉村旅游與村莊規劃協同發展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17.
作者簡介:楊慧群(1985-),女,湖北荊門人,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規劃;江文(1986-),男,湖北武漢人,經濟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研究;何青(1992-),女,湖北武漢人,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