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佳
摘要: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對企業而言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又會使其面臨嚴峻挑戰。因此,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危機應對能力,還需要加強對危機的有效預警。基于企業危機預警的過程及其對信息管理的要求,提出從組織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和信息管理保障機制三個方面,建立面向企業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體制,使危機預警工作逐步朝著規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企業 危機預警 信息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5-0244-02
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對企業而言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又會使其面臨嚴峻挑戰。大多數企業缺乏危機意識,只有在真正出現危機之后,才會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導致企業蒙受一定損失。對于企業來講,要想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并取得優勢地位,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危機應對能力,還需要加強對危機的有效預警。在當今的國際化環境中,如何有效地預防危機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事項。
一、企業危機預警簡介
企業危機預警是指企業在運行和發展過程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內外環境加強監測與分析,獲取大量先兆性信息并對其進行處理和分析,根據預警指標及其變化趨向對危機的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進行估測,同時對危機的嚴重程度進行精準度量,結合實際情況向決策者發出相應級別的危機預警信號,促使其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制定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應對策略,使企業的損失降低至最小。
企業危機預警管理是對各類危機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管理過程。完善的信息管理流程對危機預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將危機預警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效結合,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危機預警管理體系,實現對各類危機的及時甄別及有效處理,促進企業有效預防危機。
二、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過程
企業危機預警過程是立足于風險管理之上,對各類隱性危機進行廣泛監測、精確識別、細致診斷、合理評估,并給出相應警示的流程。在監測環節,需要確定警源,明確監測對象并選取對應的預警指標,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指標預警線;在識別環節,需要對監測到的信息展開研究,同時結合企業的經營情況,合理預判企業在未來發展中面臨著的潛在危機;在診斷環節,需要挖掘危機現象的根源,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合理預測,確定主要現象和從屬現象,企業往往會采取諸如訪談、觀察等危機診斷方法;在評價環節,需要對已明確的危機展開全面評估,合理預測危機變化情況及其危害程度,得出準確的評價結論是確保危機預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先決條件[1]。
在企業危機預警過程中,信息至關重要。危機的影響過程即危機信息的傳輸過程。危機預警過程即對危機信息進行搜集加工處理的信息管理過程[2]。
企業開展危機預警工作首先需要深入分析面向危機預警的信息需求。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過程是不斷滿足企業信息需求的過程。危機信息管理工作應以危機預警為切入點,加強對可能引發企業危機的各類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和全面監測。
三、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體制
企業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是指企業對危機信息進行廣泛搜集、深入分析并及時反饋的綜合過程,需要對與各種危機信息活動相關的各類要素進行科學嚴謹的規劃和全面合理的統籌。企業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工作牽涉各個環節和流程,應在結合企業實際發展之上制定一套嚴謹完善的信息管理體制。
為了明確信息管理體制的含義,有必要對制度、機制、體制之間所存在的關聯進行論述。首先,制度是指人們在開展工作或者從事某項事務時需要遵守的規章準則,例如工作制度、道德觀范等。機制是指組織或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功能的過程,它是確保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和積極落實的重要保障,例如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等。體制是指機關企事業單位在運行過程中形成的組織制度,例如政治體制、教育體制等。基于上述分析看出,機制和體制都是制度的重要部分,制度直接決定體制內容,而體制在運行和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制度的約束與限制,機制主要取決于體制,體制涵蓋了各種各樣的機制。
將面向企業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體制視為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為了能夠對潛在的危機進行有效預警,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構建的組織管理機制、運行機制和信息管理保障機制。
(一)組織管理機制
1.危機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在構建和優化危機信息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首先在要對企業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信息管理準則及流程,將其一并納入企業內部章程體系;通過培訓或者學習等手段引導員工全面深入地認識了解危機預警,增強其危機意識;制定并優化危機信息管理制度能夠為危機預警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指導,降低工作的隨意性和主觀性,促進危機預警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管理制度中有關危機信息管理的規定,主要指的是對危機信息的搜集、分析研究、傳遞利用等過程的規定和要求,有助于增強危機信息的有效性,該制度對危機信息管理者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獎懲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的論述,借助合理有效的獎懲制度激發其工作熱情。
2.危機信息管理機構的設立
危機信息管理機構指企業中負責危機信息管理工作的專項部門,其主要職責是幫助企業及時預測并有效防范各類危機,該部門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搜集并全面梳理危機信息,提高信息流通效率,繼而為企業有條不紊地開展危機信息管理提供可靠依據。鄭德俊提出預警網絡+核心機構的機構模式,借助網絡開展信息的搜集工作,依靠核心機構提高信息分析處理的效率[3]。
3.危機信息管理人員的配置
危機信息管理人員部署是否科學合理,將會對企業危機預警成效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危機信息管理者不僅需要掌握大量專業知識,還要在海量信息中及時靈敏地發現危機征兆,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各種征兆信息進行深入研究,以此判斷是否會對企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管理者需要具備靈敏的信息抓取和分析能力、較強的危機意識、注重團隊配合。通過開展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培訓,增強相關人員的危機信息處理水平。
(二)運行機制
企業危機信息運行機制是由信息意識、信息內容和信息技術共同構成的結合體[4]。信息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分析將會對危機預警效果產生較為深刻甚至是決定性影響。
1.信息資源顧問機制
危機信息資源顧問機制指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的運營情況,在對信息進行搜集分析的基礎上構建規范合理的信息庫,將分散的信息轉化為資源,進而轉變為危機知識。該機制將危機知識應用于企業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危機意識。
2.信息技術顧問機制
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企業要想獲得良好的危機預警效果,應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企業需要按照特定標準和要求對當前存在的各種信息技術進行合理分類,分別從信息識別、采集、研究、預測等方面入手確定合適的并與企業相適應的信息技術,為危機預警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三)信息管理保障機制
1.塑造危機文化
塑造危機文化指以價值理念為切入點,引導員工加強對企業危機的全面客觀認識。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告誡員工“海爾離倒閉只有一天”,正是在這種深刻的危機意識下,當金融危機爆發大部分企業深陷危機的時候,海爾的銷售額和利潤額卻逆勢增長。小天鵝在企業運營和發展中制定并實施末日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增強管理人員和內部員工的危機意識,促使其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在全面提升企業危機預警效率和水平的基礎上促進企業穩健持續發展[5]。
2.信息溝通與共享機制
危機預警對信息的流通性要求比較高。信息溝通和共享不僅是企業內部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還是企業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溝通,以期在加強聯系的基礎上,增強企業的環境適應能力,促其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3.合作機制
危機預警工作是一項涉及多方面因素和多個環節的復雜性工程。危機預警工作單純依靠企業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還需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新聞媒體等各方社會力量。
如果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遭遇諸如貿易壁壘或反傾銷等危機,行業組織可通過強大的集體力量,通過各種合理合法的手段廣泛搜集、處理并評估信息,以此增強危機預警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企業可通過新聞媒體發布的新聞全面客觀地審視自身優勢和不足,掌握競爭對手或者利益相關方的最新動態,對此類信息展開深入細致的分析,及時準確辨別企業在運營和發展中潛在的危機,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措施,實現對危機的有效防控。
4.學習機制
在開展危機預警工作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定期回顧和評估危機預警工作的開展情況,吸取教訓并提煉經驗,為后期預警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指導,同時增強員工的危機意識,避免后期再次出現同類危機。
四、結語
企業危機預警過程從根本上來講是一個危機信息管理過程,即對危機進行全面搜集、分析研究、公開并反饋的一個信息管理過程。企業開展危機信息管理的目的在于幫助企業及時甄別并有效防控危機。通過構建一套嚴謹完善、合理可行的信息管理體制,使面向危機預警的信息管理工作逐步朝著規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查先進,陳明紅,楊鳳.競爭情報與企業危機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68-179.
[2]章鋼,謝陽群.淺談企業危機信息管理[J].圖書情報工作,2007(3):72-75.
[3]鄭德俊,葉繼元.企業危機管理中信息預警機制構建[J].圖書情報工作,2008(2):45-48.
[4]羅春賢,謝陽群,胡昌平.企業危機信息顧問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116):19-24.
[5]孫長虹.中國企業危機管理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