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彪

【摘 要】目的:分析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實施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擇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診的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20例為臨床觀察對象,將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乙狀結腸癌切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從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來看,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整體低于于對照組患者。結論: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對于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的康復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相比于傳統乙狀結腸癌切除術來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臨床方面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乙狀結腸癌;腸梗阻;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5.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52-01
臨床上,乙狀結腸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此類疾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就是腸梗阻,通常情況下,乙狀結腸癌患者并發腸梗阻問題后,說明患者的癌癥發展已進入晚期,為了使患者的生存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生命周期能夠得到有效延長,手術切除治療是最常用的方式。采用傳統乙狀結腸癌切除術雖然能夠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會給患者肌體帶來較大損傷。對此,我院專家經過研究,嘗試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現報告研究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10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患者年齡27歲至55歲,平均年齡為(42.6±6.1)歲;觀察組10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5例,患者年齡28歲至53歲,平均年齡為(42.7±5.9)歲。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正式接受治療前,均需要接受術前常規處理,具體內容包括對手術風險進行評估、常規進行術前檢查等。在此基礎上,醫護人員需提前做好手術準備工作,患者手術之前需接受全身麻醉,做好器官插管工作后,確定截石位,結束上述工作后,方可正式開始手術。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為傳統乙狀結腸癌切除術:在確定手術切口位置的基礎之上,將患者腫瘤的位置設定為起點手術切口位置,通常情況下,切口位置起點在腫瘤近端6~8cm處,切口終點在腫瘤遠端4cm~5cm處。手術操作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法主要為銳性分離解剖法,將患者腸系膜以及乙狀結腸腸管完全切除,最后,對患者的結腸切口位置進行降結腸造口處理。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為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開腹后,首先要做的是結扎患者乙狀結腸細絲帶,將患者腫瘤位置設定為結扎位置中心點,兩端分別至邊緣遠端腸管4~5cm處以及近側腸管9~11cm處。其次,在患者病變腸腔內注入30mg氟尿嘧啶。之后,對患者的直腸系膜以及直腸進行切除,正式開始切除之前,需檢查患者直腸系膜以及直腸的完整性,切除的方法選擇銳性分離解剖法,之后,將乙狀結腸后方設為起點,對壁層腹膜和臟層腹膜進行分離處理,在此基礎上,使腸系膜下動靜脈能夠充分暴露[1]。之后,保留患者左結腸位置的動靜脈,將腸系膜下動靜脈與左結腸動靜脈匯集的位置進行結扎處理,操作結束后,繼續對腸管進行剝離,剝離的終點設置為骶前間隙以及直腸前間隙,與此同時,清理患者的淋巴結。最后,對患者的結腸切口位置進行降結腸造口處理。
1.3臨床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并發癥問題的發生概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乙狀結腸癌是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從本質上來講,乙狀結腸癌是結腸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腸梗阻是此類患者十分常見的一種并發癥,通常情況下,直腸與結腸之間是最主要的發病位置。在治療乙狀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患者的過程中,手術是最常見的方式,但是,采用傳統方式乙狀結腸腫瘤進行切除往往會對患者肌體帶來較大的損傷,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相對更高,與此同時,在淋巴結清理的全面程度以及腸管的切除長度方面也存在諸多缺陷,患者愈后情況相對較差,不利于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提升[2]。而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手術方式來說,這種手術方式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患者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以往手術中普遍存在的淋巴結清理范圍不足以及腸管兩端切除腸管長度不足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患者癌細胞的殘余率大大降低,與此同時,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問題的概率相對更低,術后生存質量整體更高[3]。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術中以及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整體低于對照組患者,說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相比于傳統的乙狀結腸癌切除術來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會對患者的肌體造成較大的損傷,手術的過程中,陰性淋巴結清理越徹底,患者術后并發癥問題的發生概率越低,患者手術的安全性越高,術后的康復效果越好。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對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夠保證淋巴結清理的數目以及腸管切除的長度,與此同時,還能收到十分顯著的療效,降低患者并發癥問題的發生概率,使患者自身的生存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臨床上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受到了患者的廣泛好評。
參考文獻
[1] 丁鋒,于金海.聯合中間入路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術[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9,19(08):753-755.
[2] 湯思哲,王仆,劉嘉,田斐,鄭磊,胡冬至,王捷夫,孔大陸.機器人輔助遠端乙狀結腸癌和直腸癌根治術的近期臨床療效[J].天津醫藥,2019,47(06):571-575.
[3] 謝鍔,王小忠,黃耀奎.腹腔鏡輔助乙狀結腸癌根治術中兩種不同術式效果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7,38(08):1220-12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