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習倩

【摘 要】目的:研究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實施宮腔鏡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方法:擇取64例我院納入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作為本研究的時間范圍,利用奇偶法對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其中分為32例。參照組手術措施為腹腔鏡,實驗組予行宮腔鏡治療,討論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臨床療效(93.75%)高于參照組(71.88%),實驗組陰道出血、發熱、腹痛、水中毒等并發癥發生率(3.13%)低于參照組(21.88%),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行宮腔鏡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宮腔鏡;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7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67-01
子宮角妊娠是指患者受精卵與子宮角位置著床,一般多發于輸卵管近端粘連、殘角子宮等患者之中,患者記憶發生孕囊破裂問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1]。對此,本研究就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治療措施進行分析,討論宮腔鏡治療的效果。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納入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64例,利用奇偶法,其中分為實驗組(n=32)與參照組(n=32)。實驗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年齡分布19-38周歲,均值(29.68±5.42)周歲。參照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年齡分布19-39周歲,均值(29.71±5.45)周歲。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年齡未見顯著差異性特征(P>0.05),其校準結果對比值與統計學要求一致。
1.2方法
參照組手術措施為腹腔鏡,在患者盆腔植入腹腔鏡,并對其宮內情況進行太差,應用電凝刀或電凝鉤實施子宮角剖開,予行常規宮角楔形切除術治療,并切除患者輸卵管[2]。實驗組予行宮腔鏡治療,將患者宮頸擴張至11#,應用葡萄糖作為灌流液,實施硬膜外麻醉后置入宮腔鏡,對患者的宮腔形態、孕囊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關系進行探查,切除其孕囊后確保其清除效果,術畢排出其宮腔灌流液[3]。
1.3統計學分析
全部64例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病案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之中,以X2檢驗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臨床療效及陰道出血、發熱、腹痛、水中毒等并發癥發生情況,(n%)是其表述方式。統計學判別標準是P<0.05。
2 結果
2.1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比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臨床療效(見表1),實驗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臨床療效(93.75%)高于參照組(71.88%),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2.2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陰道出血、發熱、腹痛、水中毒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比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2),實驗組陰道出血、發熱、腹痛、水中毒等并發癥發生率(3.13%)低于參照組(21.88%),組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子宮角妊娠是病理性妊娠的一種,隨著其孕囊的發育,患者記憶發生著床位置血管侵蝕、孕囊破裂等問題,故患者發生大出血的可能性較高,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對此,本研究給予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宮腔鏡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參照組,實驗組陰道出血、發熱、腹痛、水中毒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宮腔鏡治療方式能夠降低對患者的損傷,并對患者宮腔內部情況進行全面探查,以便于對患者開展針對性的治療,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水平,可保障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患者的手術安全性。
綜合以上結果,宮腔鏡于未破裂型子宮角妊娠治療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捷文,李紅雨.子宮動脈栓塞術結合宮腔鏡清宮和甲氨蝶呤結合宮腔鏡清宮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療效對比[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6):105-106.
[2] 韋雪莉,孫信,黃鈺芙, 等.Myosure宮腔鏡組織切除系統在宮角妊娠治療中的應用—附12例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9,20(6):534-536.
[3] 孫艷平.縱隔子宮兩側內膜夾角與宮腔鏡子宮縱隔切除術后 縱隔殘余和妊娠結局的關系[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6):774-777.